给聋生一双创造美的眼睛

  •  
  • 浏览次数: 42
  •  
  • 发表时间:2016-04-19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科教兴国,重在教育,贵在创新。聋生视觉敏锐,对图画、色彩感悟好,对美术“情有独钟”,为了培养聋生的创造力,笔者在美术课教学中立足于聋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的培养,并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然美,理解作品美,掌握绘画技能美,启发大胆想象美,联系实际创造美五个方面进行探素,体会如下:
    一、学会观察自然美  积累创作的表象
    形象思维是以表象为基础,以直觉、类比、联想、想象、幻想为主要形式的思维活动。要想获得表象,必须要进行观察,学生的绘画能力,必须建立在观察能力的基础上,没有观察就没有绘画。因此笔者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美,积累创作的表象。
    (一)观察校园感知荚  积累创作的素材
    别林斯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校园四季花香,景色迷人。当春满校园时,笔者领学生观察垂丝海棠、紫荆花、绣球花颜色外形的异同,用笔画下百花齐放的校园;当素洁玉兰芳香时,笔者领学生观、品玉兰,用笔画下葱郁清香的校园;当桂花飘香时,笔者领学生闻香观型,用笔画下飘香的校园;当腊梅傲雪含香时,笔者领学生观、品、画梅,用笔画下腊梅含香的校园。使学生身临其境中感觉美,知道用画表现校园美,为以后的创作积累必要的素材。
    (二)多次多样地观察  积累丰富的表象
    观察的次数、角度多样,获得的表象才能准确丰富。笔者在数学中从观察开始,先要学生观察实物、颜色、材料、静态、动态等特点,在头脑中建立和丰富表象。如上(小鸭子》创作课时,教师买了两只活的小鸭子带进课堂,学生顿时雀跃起来。教师带着学生充分地观察,让学生用手摸,体会鸭毛的柔软;用棍棒,看小鸭子走路。随即,教师又拿出一个放大的鸭子活动的模型,请学生站到前面,亲手去摆弄模型,使其做出奔跑、人水捉鱼等种种姿态,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表象。
    二、介绍名画欣赏美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美是艺术。名画是美的精品介绍传世名画可让学生欣赏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笔者以四季花香为主线,春季介绍名画《白蔷薇图》,此图以工整、细致、严谨的笔法,画白色蔷薇。图中绿油油的叶子,妖洁质嫩的白花表现了一种清丽秀美的气息。夏季介绍名画(玉堂芝兰图》,此图所画为花卉玲珑石。画面以硕大的白兰为主体,双勾罩色,妖嫩素洁,色浓质粗的石头衬托其后,再现主体,使之脱颖而出。秋季介绍名画《桂花书屋》,这幅作品以桂花书屋为主要形象,书屋的主人神态怡然地坐在桌边,一位小童给主人抱来了一盒点心。书屋里堆满了书,屋外有茶炉,四周种满了高大的树木。屋前有颗桂花树,飘了阵阵香味,更使人觉得清闲、自在。冬季介绍名
画《玉兔争清图》,此图以雄健之笔画梅枝,枝杆错落有致,一轮皓月当空映照,繁花点点,在皓沽月色下暗透幽香。美好的东西总是让人回味无穷,使人产生美好的心境,留下美好的记忆。学生目不转睛地着名画,久久不愿离去。
    三、掌握双基绘画美  具备创作的愿望
    “创造力与知识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创造实际上就是知识在较深层次上的重新组合”。美术教材既是学生掌握绘画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又是培养创作愿望的最基本的源泉。教师应注重继承与发展。
    (一)拓宽临摹的内涵
    美术教学中,有大量内容要求学生临摹。我坚持拓宽临摹的内涵,以原作为主,适当取舍。形式、内容、构图、表现对象基本相似即可,色彩亦可以变化,这样能使得学生求异思维、想象力、情感的表现有舒展的可能。
    (二)技能与思维综合训练
    绘画是手与脑的训练,是技能与思维的综合训练,所以在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思维训练,使技能与思维的训练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笔者注重对学生的手和脑、技能与思维训练同步进行。在观察时,除了注意积累形象外,还要重视线条、色彩、构图方面的基础知识教学。结合具体想象讲授这是由线、形和色彩组成的,线条和色彩是台何变化的,物体组合和构图的关系,结构的特点和审美的方法等。这样教会学生会看、会想、会画、把积累形象、概括形象的思维训练与线条、色彩、构图等绘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紧密结合起来,学生的兴趣十分浓厚,既掌握了双基,又丰富了绘画的内容,使得线条流畅,色彩多边,构图丰满活泼。
    如笔者引导学生观察了大量的小鸭基本的几何形体和站立、走路、游泳、睡觉几种典型姿势,可使学生抓住小鸭的基本特点,画时构图不觉得困难;而小鸭鹅黄的颜色更让学生喜欢,着色时乐此不疲。
    四、启发大胆想象美  思维插上七彩的翅膀
    爱因斯胆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教学中应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的思维插上七彩的翅膀。
    如学习平面构成,不仅可以开发学生思维,而且能够从小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在六年级《单独式几何纹样》课中,我选用基本几何形体作组合练习,让学生进行有创意的排列组合,特别是采用先拼后贴的方法,不但降低了作业的难度,而且有更灵活、广阔的想象空间,同学们可以在反复多次的排列组合中,体会变幻无穷的奥妙,享受创造的乐趣,在游戏般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所以同学们在各种排列组合变化的作业中,使产生了许多出入意料的好作品。由于教师有意识的创造条件,给学生留下想象的天地,使学生的思维插上了翅膀,海阔天空,任意想象,结果全班学生的作品内容各异,有的还十分奇妙。
    五、联系实际创造美  体验成功的喜悦
    “需要是创造的母亲”。中国画大家亚明曾说:“变则新、新则求变,新在大自然中求得。”笔者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创造美,让学生体验创作的激情,成功的喜悦。
    (一)介绍画家独创美  了解创作的技巧
    为了让学生了解创作美的技巧。如南宋十分善于造境的大师——马远。在他的《梅石溪凫图》中,充满着诗与歌的韵味,突出一角的山涯,一汪明泉,三两枝初开的梅花,便把盎然的春意描绘出来。水中嬉水的群鸭,点破了山涧的宁静,更增添了幽境中的生动情趣。利用简洁的笔法描绘诗一般的意境,是马远画风最突出的一个特征。
    (二)体验生活独创荚  激发创作的灵感
    为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指导学生主动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启发学生大胆构思想象美,学会捕捉生活中最有表现力的一瞬间,培养学生一双敏锐、善于捕捉事物形象的慧眼。当秋游活动时不巧下起了小雨,同学们有的合用一把伞,有的把伞借给同学。笔者启发学生以《秋游》为题画想象画。有的同学从另一个视角画的《雨中情》,画面上以很多伞为主题,虽然没有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但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体现出深厚的同学情,给大家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三)尝试运用创造荚  体验成功的喜悦
    “知识贵在运用”。为配合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笔者让学生以“申奥”为题的创作画,启发学生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目标是在我们的人民——尤其是四亿年轻人中传播奥林匹克理想”。我让学生从奥运主
题、目标人手进行构思,并参阅有关“申奥”的知识画报,加深对北京“申奥”意义的认识、理解,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创作的作品形式各异。如赵某创作的《聋生的心愿)用聋人的手指语组成了2008年四个字,画画中间是国旗,四周一群白鸽飞向国旗,深刻地表达了聋生“心向祖国”的心愿。这副作品荣获“全国迎奥运书画大赛”三等奖。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训练,学生美术作品中的想象力大大提高,创作画标新立异,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美术作品大赛,多名学生的作品分获金、银、铜奖。
    搜拈古今,博采众长,继承精华,贵在创新。聋校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给聋生一双创造美的眼睛”,使他们能生存在于21世纪。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