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言语矫治经验分享

  •  
  • 浏览次数: 96
  •  
  • 发表时间:2015-06-25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随着助听器设备的不断更新,人工耳蜗听力重建技术的迅速发展,听障儿童的听力补偿和重建效果越来越接近理想,接受听力语言康复的年龄越来越小。但不论是配戴助听器还是植入人工耳蜗的儿童,他们在康复训练中都会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发音不清晰,说话不清楚。这一问题也是听障儿童家长多年来最纠结的问题之一,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多练习孩子的口型、舌位等就可以纠正发音。实际上,大多数听障儿童的发音器官并没有问题,而是由于听力损失造成语言信号获取不完整,听不清而致使其发音不清。如果听力补偿不佳,单纯依靠言语矫治的儿童,其清晰度通常不如听力补偿理想的儿童,而对于听力补偿不理想或年龄偏大的儿童,可能由于长时间缺乏口语练习,影响了发音的准确性,适当的言语矫治对他们可以有较好的作用。

通过多年的听力言语康复教学实践,本人积累了一些言语矫治的方法,在此与各位家长和同仁分享。

1、通过气息的调整来进行送气音“p”的练习。

有的孩子在发送气音时因为注意不到气息的存在,所以容易将送气音发成不送气音。如将“ping guo”中的“p”发成“b”,在孩子察觉不到发音所产生的气流时,要通过视觉和触觉来感受气流的存在。比如,老师可以用吹纸条的方式,吹的同时发“p”和“pu”的音,通过纸的飘动来理解发“p”和“pu”音是要有气流的。需要注意的是刚开始“p”音不要发出来,发轻声来使纸条飘动,这样简单一点,多次轻声重复之后再给声,从而发出“p”和“pu”的音,然后再过渡到轻声“pa”,多次重复轻声“pu”、“pa”后,发出响亮的“pu”、“p”、“pa”音。还可以通过吹蜡烛的方式,正常人吹蜡烛时都会发出“pu—,pu—”的音,所以可以让孩子在不断体验吹蜡烛乐趣的同时,自然的发出“pu”、“p”音。

2、通过舌位变化进行舌尖音“d”、“t”的练习。

通过舌位变化进行言语矫治,如“d”、“t”这两个舌尖音。大多数孩子在发这两个音时,舌头习惯性往后缩,声气协调不好。对于这一点,可以这样入手纠正舌位:有意将舌头向前伸出一些,同时做一个轻咬舌动作(咬住舌尖就可以),然后再引导发音,这样当他习惯性向后缩时,恰好能缩到“d”、“t”音的点位,音就自然发出来了。

3、通过以音带音及舌位变化进行舌根音“g”、“k”的练习。

很多孩子在发“h”、“ha”、“hua”音时,要么发不出,要么发成“wa”或“ga”、“gua”,对于舌根音“g”、“k”、“h”三个音,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发出“h”及相关的词,等“h”的相关联词清晰度巩固得比较到位时,再引导练习“g”、“k”两个音。以免当“g”、“k”音发出来后,“h”的相关音又因没有掌握好而找不到位置,丢失或发不清楚了。

怎样发“g”、“k”两个音。 当练习发“g”音时,一定是在“d”音掌握稳定时,以“d”音把“g”音带出来。先找好“g”的舌位,“g”音需要舌根顶起来至软腭,与软腭接触,在瞬间触碰时发出“g”音。注意发“g”音时,舌头是往后缩的,缩的同时,舌根用力顶(翅)起来去触碰软腭,这时同时发音,完成“g”的正确发音。

发“k”音时,也是采用同样的方法,以“t”音把“k”音带出来。先找好“k”的舌位,“k”音除了需要舌根顶起来至软腭与软腭轻触,同时还要送气,气流要从舌根部位置送出来,完成“k”音。另外,当有些孩子的构音能力暂不能将舌头自如的控制,舌根不能顶起来去触碰软腭时,我们在训练时可用压舌板将孩子的舌头压住瞬间向后轻推一下,瞬间完成的推动会使舌根触碰到软腭而发音,完成“g”、“k”的发音。这样的孩子需要平时构音训练的强化,加之一段时间的引导与训练。

最后,介绍一种矫治小窍门,它也是多年来老师常用的一种小游戏方法,就是让孩子喝一口水,水含在嘴里先不要咽下去,水在嗓眼处的时候仰起头轻缓地张开嘴巴发“he-he-he”的音,发出的声音像开水的声音,这个训练小游戏会促使舌头的舌根部触碰到软腭,从而强化孩子发“g”、“k”音的能力,从而引导发出“g”、“k”音。

总之,听障儿童的言语矫治训练,需要根据他们的呼吸、发声及构音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训练,并参照儿童言语发展规律找到合适他们的言语矫治方法和小窍门。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寻并不断摸索经验,对症下药,使每一位听障儿童在最短时间内能够清晰地发音,清楚地表达。




来源:聋康网 作者:李安然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言语 听障儿童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