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听障儿童创建和谐的班级育人环境
一、重视创设优美、整洁的物质环境,注重环境的多样化性与科学性。
听障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身体特征,决定了他们擅长于利用各种感官获得各种教育信息。
(一)教室的布置应整齐有序,避免过于花哨。
一般人认为,幼儿园的教室布置,应该到处都是花花绿绿的,其实这样是误读了幼儿教育。在幼儿阶段,专注力的培养是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一项核心能力。幼儿往往被强烈的色彩、强烈的歌曲音乐、大声的成人声音所包围,生怕孩子注意不到。殊不知,听障幼儿的视觉相当敏感,加之先进的助听设备,使他们的听觉能力能到充分补偿,如此的杂乱强烈的色彩、强烈的音乐,会严重影响了孩子专注力。良好的室内教育环境应该是:素雅、干净、舒适,从而更好的发展听障幼儿专注力。
(二)墙饰内容应与班级教育目标相结合,避免缺少主题。
环境创设不是孤立的,它应该和学校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尤其是和主题教学的配合。例如:本月的教育目标是“感恩母爱”,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们向孩子介绍母亲的孕育过程、让孩子观察并说出母亲对自己所付出的劳动、在家中为母亲所做的事情并拍成照片……我们利用主题,形成一个主线,把环境中的各个零散元素串接起来,强化整体效果。这样布置的墙饰不仅对孩子有吸引力,还使孩子们受到感恩的教育和感染。
(三)教室基本设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避免成人向导。
每个年龄段的听障幼儿由于身体和智力发展的状况不同,他们在理解能力、观赏接受能力、动手制作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环境要真实与自然,这样有助于听障幼儿发展探索内在及外在世界所需的安全感,而成为敏锐的、有赏识力的生活观察者。此外,教室基本设施要与自然界接触,让听障幼儿去照顾动植物,接触自然,体验自然界的神奇美妙。
(四)提供自由活动、投入自然怀抱的室外场所。
适宜的环境是听障幼儿良好身心发展的土壤。我们充分利用室外环境,让听障幼儿回归自然,去接受大自然和社会,我们让听障幼儿播种农作物;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这种直接经验满足了听障幼儿的好奇心,也使幼儿获得了不少科学性知识。到了秋天,我们把“农家小院”搬进了乐园,召开“农作物展览会”,既让幼儿对农产品有了更深的认识,又让孩子体验到了丰收的欢乐。同时,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休闲与游戏的自由空间。
二、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精神氛围。
(一)创设和谐的师生环境
师生关系作为一种人际关系,首先应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同时,这种关系又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即交往的一方是教师,另一方是学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交往”。教师是幼儿社会性行为的指导者。听障幼儿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又与一般的师生关系不同,它的特殊性是与听障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殊教育方式紧密联系着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听障幼儿只有处在良好的精神环境中,才能愉快地生活、学习、成长。除了教给听障幼儿正确的、适宜的行为方式与规则以外,教师自身对待听障幼儿的情感态度和其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要注意:
1、为听障幼儿创设充满爱的氛围。
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是“生命的花朵”、“人类的精华”,未来世界是属于他们的,人类历史将由他们继续创造。陶行知先生要求教师爱学生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当的“肥料、水分、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才能欣欣向荣,否则就要枯萎。听障幼儿离开父母,他们会把自己对父母的依恋、期望和要求自发地转移到教师的身上。因此,教师对听障幼儿的爱,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亲近感,处处流露出对他们的关爱,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情感基础。
教师对听障幼儿的爱应当包含理智的要素。听障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先天的遗传素质也各不相同,因而他们的性格、举止和需要也有所不同。教师要理智地爱每一个听障幼儿,并且把这种爱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去。此外,教师对听障幼儿的爱,还可以缩短双方心理上的距离。关爱听障幼儿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的责任。不能接受儿童,不能与儿童进行真诚的心灵沟通,就失去了作为教师的基本资格。关爱听障幼儿就是聋儿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关怀和爱的情感。例如,一个刚入园的听障幼儿,刚到一个新的环境,面对新的面孔,他会惊恐地看着这个陌生的环境。这时,我们应该理解孩子的哭闹,伸出我们的双手牵他的小手,给他一个微笑,一个爱抚的动作,让他感到温暖,产生依赖感、信任感。
2、为听障幼儿创设民主自由的环境。
听障幼儿教育中常被忽视的问题是:听障幼儿并没有被作为教育的主体,在不少成人心中,他们是被动的接受成人的教育,是受教育者,教师怎么教,你就怎么学,这样才能康复成功,至于听障幼儿愿不愿学,愿意学什么,干什么,就很少关注了。这样的教育是片面的。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批评了这种不把儿童当人,忽视儿童人格的做法,他说:“人人都说小孩子把儿童当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子还要小”。他还说:“我们应该承认儿童的人权”。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教师遵循民主原则,那么学生就会经常感到满意和高兴,如果教师是个专横的人,学生的心情往往会受到压抑;如果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就会感到愤懑和怨恨。因此,在对听障幼儿进行教育时,教师遵循民主的原则,给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不可随意指挥。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听障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兴趣和需要,尊重他们。以正面教育为主,这样才能使听障幼儿心情舒畅。听障幼儿有了自由选择的机会后,教师可以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从中以获得成功感。当听障幼儿感到心情愉快后,就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创设和谐的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个体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有研究者(Furman et al.1985)指出,儿童在钦慕的友谊关系中,与在一般同伴群体中所寻求的社会需要是不同的。被拒绝儿童会比被忽视儿童体验到更强烈的孤独感(Crick & Ladd,1993);他们在学校被认为对学习活动缺乏兴趣,缺少自我肯定,冲动行为较多,很少被老师偏爱,同学也视他们为差生(Wentzel & Asher,1995)。此外,许多研究还发现,爱、亲密和可靠的同伴更多是在亲密的朋友关系中获得的;工具性或指导性帮助、抚慰、陪伴和增进自我价值既可以从朋友关系中,也可以从同伴群体中获得;而归属感或包容感则主要从同伴群体中获得(邹泓,1998)。
虽说听障幼儿之间的交往态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听障幼儿群体的自身特征决定的,但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听障幼儿进行教导和自身的努力来为他们创造一个积极交往的背景,从而有效地影响听障幼儿的交往态度和社会行为。教师应当让听障幼儿在交往中注意做一下方面:
1、应为听障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不能放过每一次让听障幼儿交往的机会,同时还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提供与同伴交往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听障幼儿在实践中学会交往。如:区角游戏、角色游戏,听障幼儿必须共同商量、互相配合、友好交往,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
2、应给听障幼儿一些交往的技能。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品行感染幼儿,对于幼儿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和情感,及时给予正面强化,使幼儿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如遇人主动问好,告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应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应说“没关系”……
刚入园的听障幼儿在游戏时常常各玩各的,因为语言障碍,他们有时会互相模仿,从而产生互相交流的需要。当听障幼儿做出交往行为时,我们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而对不太会交往或缺乏交往意识的听障幼儿,我们给予适当的引导与指导,使听障幼儿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让听障幼儿体验到一种成就感,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积极投入的内部动力,更这有利于促进他们经验的形成和积累。
3、教师要引导听障幼儿学会尊重他人
这一点主要依靠教师提供积极支持的环境气氛,提供社会性交往的活动机会以及通过积极的教导训练来进行。如在活动区活动时,每个听障幼儿都要互相尊重,要感谢别人的帮助;要原谅别人的过失;要学习别人的长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让听障幼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三、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教育并非始于学校的设立,在原始时期与未开化社会中同样的施行着教育。家长向幼儿传授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技能,以及成为团体一员的责任和他人的交往方式,这是家庭教育的原型。(单伟儒.科学的幼儿启蒙教育法【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3:63.)孩子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就受到家庭成员有意识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最好的教育。
(一)家庭成员是家庭环境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成员之间感情融洽,团结和睦,互相关心照顾,能使孩子感受到幸福。应该承认,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很大,在气氛和谐的家庭环境里成长的孩子能够表现出有感情、有信心、有能力、懂得关爱他人、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等性格特征,而在气氛紧张、父母不和谐的家庭环境里成长的孩子会产生忧虑、烦恼、胆小、畏缩甚至憎恨等消极的性格特征。
(二)要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对待听障幼儿的态度也尤为主要,在家庭生活中主要应注意一下几点:
1、家长应怀着“尊重与体谅的心情”与听障幼儿接触,而且要使听障幼儿感到他受到了家长的重视。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要与孩子保持同样的高度,眼睛还要和蔼地注视孩子。这样,孩子能够与家长无所不谈。
2、让孩子自小就过着有规律的自由生活。在共同生活时,家长与听障幼儿必须共同遵守一定的规则,也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规则来遵守,在此之下,孩子可以自由地活动。
3、要尽量给听障幼儿选择的自由。要将孩子视为有意义的个体来对待和尊重。在日常生活中,要使他对事物能发挥判断、选择的能力。如可以适时征求孩子的意见,问一下今天想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想去公园还是去博物院等。
4、要尽量提供给听障幼儿成功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地提供孩子成功的机会。使听障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确立自信,并丰富其自发性。
5、尽可能地以肯定的态度对待孩子。即使不是直接的训斥,如果家长使用“不好”、“还不行”、“真笨”等否定的语气,容易导致幼儿意志消沉,觉得“自己真无能,真没用”等自卑感而丧失进取心,家长要尽力采取肯定、称赞、鼓励的态度,唤起幼儿放手尝试一番的欲望,即跃跃欲试的意念。
6、家长要多与孩子谈话,并以正确的语言交谈。与孩子谈话时要使用正确的语言,以提高意识表现的能力。不要因为自己对孩子的那份爱而经常使用重叠的词汇,这样不利于幼儿语言的学习和掌握,幼儿将不断地学习新的语言,增长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绪的能力。
7、家长式幼儿的榜样。幼儿以家长为学习的榜样而形成自己的人格。在家庭生活中,家长的善与恶、好与坏,以及对待事物的看法和处理方法,都会对幼儿的人格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总之,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为听障幼儿创设和谐的活动环境和教育环境,应当从听障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有目的地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听障幼儿的发展,真正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来源:聋康网 作者:火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