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后进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

  •  
  • 浏览次数: 58
  •  
  • 发表时间:2015-06-29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所谓后进生,是指学习上有困难或思想品质上有偏差的学生,后进生是相对于优秀学生而言的,尽管后进生在学校各班级中占有的比例很小,但他们对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影响却很大。在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后进生有的学习成绩较差,有的行为习惯常常与学校的规章制度、纪律要求相悖,甚至还存在着严重的思想品德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有的会严重影响学校的学风、班风和校风,当这些聋哑后进生步出校门后,还可能会成为社会治安不稳定的因素。因此,转化聋哑后进生工作,是我们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然,转化后进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工作,它也是我们聋校教师的神圣职责,我们应该对所有聋生奉献自己的赤诚之心,不能对那些学习成绩差、平时表现差的后进生怀有厌恶之心。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分析他们的心理,与他们进行心对心地沟通,从而促其思想转化。那么,作为我们特教教师如何帮助教育后进生,我以为要用辩证的方法进行分析,找准他们问题的所在,研究问题的措施,才能收到良好地教育效果。
一、后进生的成因分析
     后进生,无论思想品德上的后进,还是学业上的后进,他们的形成是后天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聋哑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影响着后进生的因素很多,如教育因素、家庭环境及个人心理等,成为后进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主要有:
    1、教育简单粗放。不少教师思想教育方式方法简单,手段陈旧单一,对一些品德表现较差、学习难以上进的学生,教育内容缺乏科学性和艺术性,甚至体罚、歧视或放弃学生,引起学生逆反心理,产生了一些行为不端的后进生。
   2、家庭环境影响。不良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家长由于与孩子存在沟通上困难,方法简单粗糙,有的是听之任之,有的是过分溺爱,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最后受害的当然是孩子。
3、自身发展因素。①自卑心理较重,后进生大多有严重的自卑感,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反正好不起来,放任自流,有的甚至“破罐子破摔”,对学习缺乏信心,对前途感到渺茫,总认为好事、表扬轮不到自己,总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但他们内心深处却有强烈的自尊心,对自己的处境、地位极为不满,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渴望得到表现的机会;②学习态度欠佳,这些后进生大多数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认为自己的基础太差,因而对学习失去信心,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表现为上课无心听讲,课后无所事事,作业马虎拖拉等等;③纪律观念淡薄,后进生由于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对事物分析、辨别能力差,分不清善恶、美丑、是非,经常为个人自由愿望驱使产生一些违纪行为。
 
二、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尽管后进生在性格、情感、意志等方面有一定差异,但是他们在思想特点上都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后进生的形成既有自身生理、心理上的因素,也有各种环境因素,因此,我们必须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切实做好后进生的疏导转化工作,要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育他们,要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从他们的实际出发,采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同时对后进生的转化,教师要树立信心,要看到后进生正处于成长之中,思想、世界观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他们的落后是由于不良影响造成的,只要采取针对性措施,认真细致地做好教育工作,就可以转化为好学生。针对后进生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教育理念,平等对待后进生。教育要真正面向全体,关怀每个聋生,促进每个聋生健康成长,这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责任。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应当切实转变观念,树立起“人人有才,人无全才”的人才观,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平等对待学生的育人观和因材施教的教学观。优秀生是怎样成长起来的,需要总结经验,后进生是怎样形成的,也需要总结教训,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聋教育工作者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关怀每位后进生。
    2、掌握聋生心理特点,调动积极因素。“人之初,性本善”,聋生思想品德差不是天生的,或许是受社会、家庭的影响,或许是受坏人的引诱,后进生思想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分析不良品德的成因,他们的思想工作难做,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一定要掌握这一特点,耐心做好疏导转化工作。首先,后进生也有很强的进取心,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他们做了一些“坏”事,容易给人造成一种“不思进取”的假象,其实,如果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他们有进取心,只不过他们的进取心,时常是以被扭曲的形式表现出来,或者有的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他们的进取心没有表现的机会。其次,后进生有较强的自尊心,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荣誉,获取别人的赞许,后进生也一样,他们有时也会觉得自己有这样那样的“劣迹”而内疚,也有较强的自尊,作为教育者应该满足他们自尊的要求,重视他们的荣誉和人格。其三,后进生有一定的是非观,后进生有不足的一面,也有他们闪光的一面,他们毕竟受着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与影响,也有一定的是非观念,美丑观念的,只不过他们的这些观念或被谈化,或被冲击,或被掩埋。后进生的这些特点是其转化为优秀学生的内部条件,作为教育者设法造成使其转化的外部条件,工作做得细一点,深入一点,才能调动转变后进生积极因素。
     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后进生尽管行为不轨,品质不良,成绩不好,但他们既能通情,又能达理。只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能以浓浓的爱心、满腔的热情去感化、培养他们,师生之间的感情就能融洽,就有共同的语言,教育也就会有成就,因为只有“信其师”,才会“听其道”。尤其是对后进生,教师应更多的给予平等、理解、挚爱,关心他们的吃、住、穿、行,纠正其不良心理,培养其文明习惯,用教者博大的爱来融化后进生内心的“冰点”,使他们正确对待现实,积极上进。教师要做到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生动形象的教育,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就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4、发挥表扬鼓励作用,做好正面引导工作。转化后进生,一个适时的鼓励,一个恰当的表扬都可能唤醒他们的上进心,使他们萌发自强意识,能成为自身转变的契机,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从而产生一种内在而持久的动力。因而对后进生的教育切忌动不动就惩罚、训斥、挖苦、处分、找家长、赶回家等,这样会更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容易诱发对抗心理、百害而无一利,要正面引导,帮他们分析错误原因,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正确的道德认识。平时可建立进步生的表扬机制,让每一个后进生的进步能平等地受到尊重和关爱,让进步的后进生也能领奖状、得奖品,这样原先被冷落的后进生会尝到成功的喜悦。
     5、重视家庭教育,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学校,有义务、有责任对聋生家庭教育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要与家长保持联系,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也可以家访、信访等,及时了解后进生的家庭情况,向家长宣传良好的教育方法,努力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实施。
     6、强化学校责任,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建立帮扶责任制,不少聋生因为种种原因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学校可落实教师的“转化责任制”,采取结对帮扶,约定责任,从后进生的政治思想、在校表现、课外辅导、学生成绩等方面进行全面帮扶,并将有关情况及时记入“德育工作记载簿”,定期检查,期末考核;加大控流力度,综合流生情况分析看,绝大多数都是“双差生”,做好这类对象的工作,应该是转化后进生的重点工作之一,“流失了”就谈不上“转化”,真正“转化了”才能更好的巩固,严禁歧视、挖苦这些后进生;抓反复、反复抓,后进生在进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现象,要“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因为后进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反复发展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正确对待他们转变过程中的反复,要深入调查了解反复的原因,坚持不懈,耐心细致地做好反复教育工作。我们知道只有学校建立健全后进生保障机制,才能使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落实到实处。
总之,转化后进生是一项非常艰巨、非常细致而又非常特殊的工作,只要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针对后进生的特点,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对策,就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来源:中国特殊教育网 作者:王菲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后进生 成因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