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听损娃的呵护别变成过度保护!

  •  
  • 浏览次数: 42
  •  
  • 发表时间:2015-12-15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打从孩子戴上了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我和孩子都仿佛戴上了一套“沉重的枷锁”,最新款的助听设备虽然轻巧且充满高科技,却被我们当成了加倍呵护的娇客,生怕一不小心它们就停止运转,而我们的世界也会因此骤然停摆。要知道,孩子在真正无声世界中哪怕只停留一秒,也是令人窒息、难熬的!

记得有一次,我一不小心把孩子助听器的耳钩掰坏了,还以为整个助听器都被我损毁。当时,还是新手的我后悔、自责地厉害,一想到孩子第二天去康复学校没法用,我竟生出一种自己在犯罪的感觉。一时间,整个世界似乎都崩塌了,三十多年来积累的危机处理经验值瞬间降到零,自己变得和孩子一样无助。后来,技术人员告诉我,只要花20元钱换个耳钩就行了,我简直不敢相信,在那时我的眼里,助听设备就像是神灵,丝毫不容亵渎、损坏,一旦坏了,便是罪过,而我和神灵的关系,怎么能是区区二十元可以修复的呢?我收回眼泪,破涕为笑,那个样子有多狼狈,现在仍然记忆犹新!

事后想想,还是我把孩子听力这事儿看得太重了,对听力补偿这个领域又非常陌生,遇到事情自然手足无措。

后来我们又做了人工耳蜗手术,孩子刚戴上耳蜗那阵儿,自己走路都走在孩子耳蜗一侧,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初来乍到的“小家伙”,只要有人离孩子近了,自己就下意识地用胳膊挡一下,生怕哪个冒失鬼撞到孩子的耳蜗和更加脆弱的植入体上。

耳蜗植入体虽然是藏在皮下,但丝毫没有让我增加半点安全感。因为看不见、摸不着带来的无力感和害怕二次手术的恐慌,赋予了我更丰富的想像,好比凭空让我照顾一个隐形的孩子,无从下手。那时的我,成了孩子小心翼翼的“护法神”,敏感又紧张,和从容、和煦的妈妈形象相差太远。因为自己的焦虑,甚至还和家人爆发了不小的冲突,我怪家人不理解我的责任重大,家人怪我过分焦虑、不通人情,浓重的火药味和我不被人理解的幽怨情绪,弥漫了一整个秋天!

 

又花了整整一年,我们终于适应了有人工耳蜗陪伴的生活。随着孩子康复速度加快,和对这个新家庭成员的理解加深,我时时绷紧的神经终于有所缓和,不再像个保镖似得不离孩子左右,偶尔她躺下时压着耳蜗、助听器,我也不会像救火一样大呼小叫了,有时需要监测孩子的听力设备、更换配件,我的手指关节也似上了层润滑油,变得灵巧起来,一度,管理好孩子的助听设备,成了我最骄傲的“专业”技能。

不过,内心对电子设备持久性的怀疑情绪,仍常常朝我袭来,害怕设备出故障,害怕孩子磕碰到植入体,害怕有一天一切都停止运转,又回到她没有查出耳聋时那些无知又无声的日子。所以,一直也来,我没敢放下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孩子幼儿园集体秋游,我恨不得像个跟班尾随其后;新增的游泳课、轮滑课,我一律取消;任何水中娱乐,一律打上封条,觉得少玩一种游戏没事,只怕万一!

后来和其他妈妈聊起这些事,才发现我的这些担心和保护有些“过度”了。这种情绪不仅无益,还可能会影响到孩子,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让他们缩手缩脚,不再敢想敢干。这些爱的束缚,会是除了耳聋之外另一重更沉、更紧的人生枷锁,禁锢行为,也禁锢了生命力!

群里的游妈向我推荐了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鲁道夫·德雷克斯的书《孩子:挑战》,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书中“避免过度保护”的章节里,作者指出,妈妈想要保护孩子不受任何伤害,这个愿望却有可能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气诔(lei)和无助的感觉,觉得自己必须依靠妈妈。我们做不到一辈子保护孩子,我们也不想这样做。我们有义务和责任训练和培养孩子自己有勇气、有力量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

同时,这本书还让我意识到,过度保护实际上是让自己处于支配孩子的优势者地位上,孩子只能停留在无助、依赖的状态,而且这一切还都是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事实上,孩子很少对我的安排和保护感到受用,反而经常报以强度不一的反抗。面对“强大”的妈妈,孩子除了选择软弱,就是选择反抗吧?!

即使面对有功能性疾病的孩子,《孩子:挑战》的作者也是建议家长保持生活常态。建议妈妈从一开始就用轻松的态度对待这件事,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态。如果妈妈能够轻松应对这个压力,她就能交给孩子正确的处理方式和面对困难的能力。而如果妈妈不让孩子面对问题,她就是在忽视并且不尊重孩子的权利,孩子有权利学习如何克服困难。

起初,孩子耳聋的消息,似乎宣告了孩子各方面的低能,我更是逼自己化身为一个“全能”妈妈,随时准备打理孩子的一切,甚至她的人生。

现在,我也开始慢慢学习如何给孩子松绑,给自己松绑,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尝试、表达和解决问题,哪怕结果是失败。说实话,每天都那样保持冲锋陷阵的姿态,其实自己也很疲惫,不如放轻松,给孩子更多的施展空间。

前两天,我担心孩子到幼儿园后会忘记换掉厚重的靴子,给老师发去提醒短信,结果老师说,孩子压根没等提醒,早就自己换好鞋了!做完这一切的时候,孩子还梗起小脖子,得意又羞涩地瞅着老师。

老师还特别强调,除了听力,我孩子的很多方面都强过其他同龄儿童,唯一有点担心的是,她过于好强,不允许自己出一点差错,有时会给自己太大压力。我暗自诘问自己,这是不是也是过度保护“惹的祸”呢?自己包办一切,其实就是害怕面对失败、面对不完美,结果孩子也继承了这个“传统”,遇到自己无法自如应对的场面,就会产生强烈挫败感!

真的是时候还孩子一个轻松、自由的童年了!



来源:耳朵树 http://www.earmedicalmap.com/tech/show/467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听力损失 听障 助听器 耳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