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龄前听障儿童,除了遵守听觉口语法外,在个别化训练中还应该做到

  •  
  • 浏览次数: 55
  •  
  • 发表时间:2016-06-20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张莎是一名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科班”特教老师,从实习到现在的4年时间里一直在做听障儿童的康复工作,上课类型几乎涵盖了行业内所有形式,包括集体课、个训课、亲子课、AVT课、家长示范课等,主攻亲子课个训。现在的主要工作是家长课堂(即给家长培训一些家庭康复指导方法)和示范课(给家长具体示范康复训练的技巧)。

           

个别化教学,源于古代的因材施教,个别对待。个别化训练不同于一对一的教学,它是在集体教学的条件下“适应并注意个性发展的教学”,所有的学生都应当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教师的作用是对于异质同班的学生,依据不同标准划分为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给予相应的分成教学。

听能训练是唯一可以发展口语全部特性的途径。因此在孩子佩戴助听设备后就应该立刻介入听觉能力的训练。先从声音的察觉开始,即感知声音的有和无;再到声音的分辨,即分辨出声音的长短、大小、高低和元音等;然后辨识声音,即声音与物体做联结,回答方式有重复,指认或者写出所听到的单字、句子活着的环境声;最后,理解声音,就是知道说话的内容,理解声音的讯息,回答方式有以下几种:说故事、听觉记忆、下指令以及讨论。

除听能训练外,还有言语、语言、认知和沟通四大领域需要同时开展康复训练,它们在各自领域中有差异教学,但是很多时候又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穿插的。

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教学,举个例子:

教学目标:学会m的发音;能够语言输出妈妈、摸、马、草莓;学会轮替和等待。

教学准备:一个拉口绳的神秘袋子,马模型、草莓模型、数字饼干(强化物)。

教学过程:——请宝宝来摸一摸(重读),神秘袋里有什么?——谁在摸一摸啊?——宝宝在摸一摸——宝宝摸到了什么?——哇!摸到了一匹马。现在到谁摸一摸了?——现在到妈妈摸一摸了……

显而易见,这里面有言语领域的内容(m的发音),同时又有语言(语言输出妈妈、摸、马、草莓)、认知(认识妈妈、摸、马、草莓)和沟通领域(轮替和等待)的内容,当然,一切活动的开展基础都是听(听到一切语言和语言声)。毫无疑问,一个教学活动的开展一般都会涉及不同领域的联合,符合全面康复的目标,又顺应听障儿童的健全发展。

听觉口语法(AVT)在遵循的基础上也要学会变通,实践经验告诉我,对于2--4岁的小朋友,在遵守听觉口语法原则的前提下,在个别化训练中还应该做到:

1、每次课程都应包含至少2--3个个别化训练领域的发展目标,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及时调整课程中所包含的领域内容,以利于孩子的均衡发展;

2、在教学活动设计中能够将各个领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3、在教学和日常交流中为听障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声音。语音很有意义的自然声响应成为最主要的听觉刺激源;

4、遵循“先听后说,理解先于表达”的语言学习原则;

5、给孩子呈现完整的语言。即使在训练初期,也不要只让他听单词;

6、对孩子的反应要及时给予积极反馈。坚持鼓励原则,引导而不要强迫听障儿童;

7、所教语言内容,应该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利于沟通交流;

8、康复训练应在游戏活动中进行,采取活泼有趣的形式和丰富直观的玩教具,动静结合;

9、选择优势耳进行语言输入,音量和语速适宜;

10、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幼儿要及时灵活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

 

特殊教育教师是一个具有多元化的角色,不仅是学生特殊教育的诊断者、优势智能的开发者,还应该是学生差异教学、个别化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知道的合作者。相信有合格的听力师、优秀的老师、负责的家长一起同心协力,一定会让千千万万的听障儿童回到精彩的主流社会,尽情地绽放生命!



来源:耳朵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听障儿童 特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