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幼儿康复主题课中游戏活动的应用
在对听障幼儿进行康复训练时,康复主题教育课的教学过程主要采用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五环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因教育对象为听障幼儿,将“五环法”简化成由四个环节组成的主题课,包括预备活动、复习、新授和巩固。在进行康复教学时可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以游戏的形式渗透科学的康复方法。通过游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能够激发听障幼儿训练听觉,提高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学得更快、更好,也更愿意学,使得每一节康复主题课都发挥效益。
一、调动积极性,融入学习氛围———预备活动
在正式上课之前,为了让听障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尽快地进入到上课的氛围,并激发他们说话的欲望,可设计听觉能力训练游戏。通过游戏形式,既检查助听器和电子人工耳蜗的工作情况,又培养听障幼儿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如听指令形式的点名活动:“小明拍拍手”、“小红跺跺脚”;听觉描述形式的点名活动:“我要找穿红色衣服的女孩”、“请穿蓝色裤子的男孩站一站”等形式的游戏。在预备活动中还可以设计短小的语言游戏,调动听障幼儿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维持课堂纪律。如《拍手歌》“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通过听觉游戏、语言游戏从而实现集中注意力的目的。
二、提高熟练度,打下新知基础———复习
复习是听障幼儿主题课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复习已学过的教学内容,巩固已学的技能技巧,提高技能技巧运用的熟练度,为新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是了解学生所学新知识的基础,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复习环节一般由三个小步骤组成,这些步骤涉及呼吸、发声、构音三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步骤通过游戏的形式串联起来。
第一步:呼吸训练。
呼吸是言语产生的动力源。人们说话、唱歌或咳嗽都需要呼气与吸气动作的协同作用,是言语的基础。因此在这个环节可以设计“开火车”的游戏,让幼儿排成长队形成火车的样子,边走边模拟火车的叫声。火车过山洞“u———”,火车出发了“u/u/u”。通过游戏训练听障幼儿的呼吸支持及呼吸与发声的协调性,为发声、言语、语言的形成作好准备。
第二步:发声训练。
发声系统是言语产生的振动源。有些听障幼儿由于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原因,造成说话时响度过高,而有些听障幼儿由于传导性耳聋的原因,造成说话时响度过低等现象。因此,在这个步骤,可以采用“小鸡一家”的游戏。听障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大声模仿公鸡的叫声“喔/喔/喔”,小声模仿小鸡的叫声“叽/叽/叽”。也可以采用“过山坡”的游戏,在黑板上画一个山坡,设计一个卡通拼音,告诉听障幼儿:你们要让拼音宝宝翻过这座山才能回家。在山脚要小声读,到山顶要大声读,如:/u—U—u/。然后配合下蹲、起立的动作,引导幼儿进行发声训练。利用游戏的形式,训练发音器官的灵活性,使听障幼儿在发音时,声音音量适中。
第三步:构音系统的训练。
构音系统是由下颌、舌、唇、软腭、悬雍垂以及咽腔等器官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构音器官是下颌、唇、舌和软腭。它们之间灵活及协调的运动,是产生清晰和有意义语音的必要条件。构音就是指这些构音器官之间的建构和发出言语声的协调过程。为了使复杂的构音过程简化使听障幼儿明确可感,在此环节,可根据构音的发音部位设计不同的游戏。如:双唇音b/p/m,游戏为“谁的力气大”。让听障幼儿双唇用力夹着压舌板,教师双手握住压舌板的两端向外拉,和幼儿比比谁的力气大。唇齿音/f/,游戏为“蜂蜜好甜啊”。在听障幼儿的下唇内侧涂上蜂蜜,用上齿去接触下唇内侧,并吃完蜂蜜。舌根音g/k/h,游戏为“水宝宝跳舞”。让听障幼儿用抬头漱口的方法,感受水在口腔里跳动的感觉。舌尖中音zh/ch/sh/r,游戏为“吃棒棒糖”。让听障幼儿用舌尖舔吃棒棒糖,然后卷舌进口腔。用游戏的方式,使构音的各个器官的运动在时间上同步,在位置上精确,保证准确构音的形成。
来源:中国助听器行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