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的猜疑心理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讲,猜疑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当我们无法解释所面对的事或者所发生的事的时候,猜疑就产生了。古时候,由于科学文明的限制,对很多自然现象感到费解,于是就生出种种猜测,产生种种传说,甚至是谜信。举个我们熟知的例子。杭州有座山峰叫飞来峰,传说是多外地飞来的。常识告诉我们:山是不能飞的。为什么会认为它飞来的呢?原因是这座山峰与四周群山很不一样。周围群山的山体都是由坚硬的石英砂构成,山体坚固。独独这座山峰是由碳酸岩构成的,质地疏软,易受流水侵浊而成溶洞。古时人们己经发现了这个特点,却无法解释这个现象,于是就说山是飞来的。正所谓“山因无据说飞来”(在玉乳洞里有一副对联,上句是“人到无求即是佛”,其下句就是前面这句)。在现代,UFO(中国译为“不明飞行物”,很确切)也令人产生诸多猜测,其中就有人猜测是外星人乘坐的飞船。可见,猜疑是人类的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同时,猜疑从某种程度上讲,还是社会文明和科学文明的推进剂和原动力。纵观科学发展史,社会文明和科学文明基本上是顺着这样的模式前进的:因为不解,所以有疑;因为存疑,所以探疑,最后释疑,科学就此向前迈进了一步。由此可见,猜疑是人类具有的有益的、正常的一种心理活动。
那么,为什么猜疑发生在聋人身上,就变成了心理缺陷了呢?我想有这么几方面原因。
首先是“度”的问题。二千多年来,中国崇尚儒学,讲究中庸之道,偏左或偏右都会被认为是背离中庸之道而受到批判。我们做事,也讲究适而可止、适度可止。如果超过了“度”,或者说超出了人们所能接受的这个“度”,就会被认为不正常、另类,甚至是病态的。猜疑也是一样,适当猜疑不仅被认为是正常的,而且也是有益的。但猜疑过了度或者过度猜疑,就会被认为不正常。说个简单的道理。假如100件事情中,有98件是知晓答案的,不存疑虑的,只有两件事不知晓答案,就不会被认为是不正常的。但如果反过来,有98件是不知晓答案的,就会变成我们常说的“一问三不知”,于是我们自己也会存疑:正不正常啊?是不是有问题啊?为什么会这样啊?等等疑问就会随之而来。聋人因为生活在无声世界中,一大信息渠道被阻截,所以接收的信息少得非常可怜。听不到别人的言语,就无从理解别人所说的含义,很多时候,聋人是通过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作判断依据的,所以,很多聋人对正常人的一个行动、一个表情,都会产生疑虑。这在我们正常人看来,就显得极不正常了。聋人朋友因为有太多的猜疑,所以就显得不正常了。
其次,是猜疑所造成的后果。聋人在猜疑之后,往往伴有极端形为,这也是聋人猜疑被认为是心理缺陷的原因。聋人因为无法言语,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无法与人构通与交流。因而这种猜疑就会积聚在心中。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情绪也是一种能量,把疑虑积压起来。这是把能量在心中积累,时间久了,疑虑积压多了,能量也随之增加,如果有了适当的诱因(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诱因),就会引爆内心积聚的能量。绝大部分正常人,因为无构通和交流的障碍,不存在太多的疑虑,也就不会有太多的心理问题积压,发生类似聋人那样的暴发事件的可能性很小(当然,这是指绝大部分,事实上,也有个性极为内向的人,因为长期得不到心理疏导和渲泄,也会做出极端的事情来)。聋人善猜疑,且一有疑虑,随之带来一些极端行为,如动手打人、总想武力解决问题等。因而聋人的猜疑显得与从不同。因此,本来是种正常的心理活动,发生在聋人身上,就变得不正常了。所以说,沟通与交流不畅是聋人惯猜疑、善猜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