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走入社会需要一个阶梯

  •  
  • 浏览次数: 78
  •  
  • 发表时间:2016-09-12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因为无法与他人完全沟通被服装厂辞退后,赵县一所聋人学校校长的心再一次被刺痛了。这些孩子并不是无法从语言上与人沟通,而是他们无法一下子在行为方式和认知上与正常人接轨。聋人在完全融入社会前,需要社会的理解和一个过渡的阶梯。

  耿建芬是赵县一所聋人学校的校长,她介绍,聋人孩子经过训练后,只要近距离与他们说话,将语速放慢,这些孩子都可以通过读唇或助听器“听”懂,虽然理解会慢一些,但只要耐心,与他们沟通没有问题。可这些孩子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后,因沟通问题,只有10%的孩子能在其就业的单位长期工作下去,其他孩子多在家过着闭塞的生活。

  今年年初,十几个孩子从学校毕业后,耿校长为他们寻找工作机会或进一步学习的机会,有的孩子去了工厂,有的孩子到技校学技术,可最后孩子们都跑回来对她说,没有人愿意与他们交流,有时候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其他人却非常生气。比如聋人小管因为从小与家人和其他聋人孩子在一起,大家同吃同住不分你我,可到了工厂里与同事在这方面就无法达成共识,惹得同事误会他是偷香皂的小偷,小管直到最后离开工厂,也不知道同事为什么生他的气。

  耿校长说:“这些聋人孩子从出生起就生活在一片无声世界里,对所有的事物早已形成自己的理解方式,虽然他们接受了语言训练,可久已形成的自卑心理等,让他们很快融入社会并不容易,别人也无法代替,他们需要克服自身的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宽容和帮助。但现实是,当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后,单位并无法像在聋人学校里一样,有专业老师来对他们进行培训和心理指导,当他们在与他人沟通遇到麻烦,又没有人愿意去倾听时,在聋人孩子面前的就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这些孩子在完全进入社会前,需要一个阶梯让他们顺利过渡。”

  对于聋人的将来,市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也怀有重重忧虑,因为他们那里的聋人孩子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很少有聋人孩子能够顺利在社会上立足,只能在福利机构做一些杂活儿。

  对此,有关专业人士认为,虽然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残疾人就业条例》中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提供适当工种、岗位。可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还需要很多地方性的配套法规以及完善的服务系统。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聋人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