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沟通训练促进聋儿交往

  •  
  • 浏览次数: 49
  •  
  • 发表时间:2016-11-16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由于听力和语言这两类最为重要的沟通渠道的丧失,聋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不仅较听觉正常学生,而且较视觉障碍、智力障碍等残障人士都可能更差。沟通能力的缺失,不仅对于聋生的人格、心理、情绪、行为、智力的发展会产生负面作用,而且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与生存能力,使他们即使经过多年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后,也只能在聋人的小圈子中生存,不能融入社会的大舞台。因此,对即将进入社会的高年级聋生有针对性地系统地进行沟通技能训练,对于他们立足社会、求得生存而言,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在学校开设的《沟通与交往》校本课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聋生进行了一些沟通技巧的训练,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一、提高认识,建立沟通理念
歌德说过: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高年级聋生经过多年的文化知识学习,经历了一定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交往有了一定的初步的认识。但这是认识是自发的、无意识的,已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与社会沟通交往的需要。这就需要使学生理解与别人进行良好沟通的必要性,产生与别人进行沟通的内驱力,才能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进行沟通技能的学习。如在课堂上我给他们讲述了马加爵因与同学不善于沟通和交流,酿成四人死亡、自己被判死刑的悲剧,使他们认识到要与周围的人多交流,才能使别人明白自己的想法,从而融洽与别人的关系。

二、调整心态,积极应对交往
由于聋生长期生活在学校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因此进入社会时,心态必然是陌生的、不平衡的,自卑、畏惧、疑惑等心理占了主导。我们要注意培养聋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尽量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重要的一步就是我们要尊重他们,引导他们把自己当作平等的社会一分子,鼓励他们以自信的精神面貌、积极的心态和各种人去交往,变被动为主动,并教育、引导他们既要平等待人,又要严于律己,不卑不亢,平等的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培养自身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提供机会,锻炼沟通技巧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人类自出生后,就是一个社会实体,社会交往是人类生活活动的基本形式。因此,教师就应为聋生创造交往的机会,创设交往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会交往。
首先,应提供给聋生与正常的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聋生生活环境的相对封闭性,使学校成了聋生的世外桃园。聋生一旦毕业离开学校,要么觉得无所适从,要么则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的利己主义思想,根本无法与正常人和睦相处。所以,提供机会让聋生与同龄伙伴交往是非常重要的。我利用课余时间,每个月都组织聋生去参观附近的和平路小学,让他们与正常学生一起开展踢毽子、跳绳、笔谈交流等活动。在活动中,聋生们都交了好多朋友。每次活动结束后,他们之间的信件如雪花片似的来往着,传递着彼此的友情和深深的祝福。在活动中,他们学会了如何与正常学生相处,学会如何关心别人、如何对待别人的关心等基本交往常识、学会了关心、谦让、分享等美德。
其次,给聋生提供与成人交往的机会,特别是与父母和老师交往的机会。聋生都善于模仿,他们随时随处都在关注大人们的一言一行,并试着去尝试。教师必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中做到对聋生文明交流。同时,对家长们也提出了与孩子积极沟通的要求,使学生家长不再象以前那样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孩子。很多家长自费购买了《中国手语》进行学习,与孩子进行耐心地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
最后,要让聋生进入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加强他们与社会大众的交往。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让聋生回到主流社会的怀抱中,感受社会,体验生活,学会与他人相处。如我在《沟通与交往》的教学中组织了聋生参观超市、与营业员进行笔谈交流的活动,让聋生在超市中通过交谈、询问,锻炼他们与陌生人交往的胆量与能力;组织了《今天我当家》的实践活动,让聋生深入菜市场,与菜贩进行询价、还价,增强了他们与人交往的信心和能力。

四、掌握渠道,体验沟通乐趣
对于聋生来说,由于自身缺陷的特殊性,一般不愿意使用口语与正常人进行交流。以前在聋校的语文教学中,只侧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专项的语言沟通训练。笔者发现在毕业的聋生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即使原先在学校时语文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毕业一年半载后再回到学校,会发现他们的笔谈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毕业走上社会后,离开了学校的手语环境,而大量地、经常性地使用笔谈与正常人交流,从而使他们的书面语言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由此我想到,如果在学校里就开始对他们进行笔谈的专门训练,就会使他们走上社会后得到即时的运用,少走许多的弯路。因此,我给我班的学生每人配备了一个小笔记本,平时交流时都采用书面语交流,一个学期下来,聋生的书面语言能力有了很大的进展。
而适合聋生的另一个远程交流工具——手机短信也正在逐渐地走进了他们的生活。因此,我利用自己的手机逐个地、手把手地教给他们发短信的方法,让他们发短信与家人、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不但极大地提高了他们与人沟通的兴趣,也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

总之,通过《沟通与交往》校本课程的学习,我班聋生掌握了基本的社会交往的知识与技巧,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能力。我相信,这些能力的习得,将对他们以后步入社会、融入社会、自立于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来源:聋康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聋儿 沟通 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