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儿家庭康复的最佳模式
聋儿家庭康复是聋儿在社区及家庭环境条件下实施康复的一种教育康复安置形态。家庭是聋儿康复的依托。家庭康复是我国聋儿早期康复的良好途径,也是减轻聋儿家庭经济负担的一条好路子。
聋儿家庭康复较之机构康复有着其自身的优势。家庭康复的特点是多个人教育康复一个人,不受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良好的有声语言自然习得环境,使用自然语言环境和随机教学的机会比较多,家长康复自己孩子的愿望及努力的程度比他人更强,家庭康复时间充裕,除了睡觉,家长随时都可以通过正规教学和非正规教学的形式训练孩子说话,甚至在忙于家务的情况下,也能训练孩子说话。我国有不少通过家长的努力康复成功的耳聋孩子,他们不仅进入了有声社会,有的还考入高等学府深造。这说明,家庭康复的成功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家庭康复成功的案例在我国仍不够普遍,大面积的聋儿家庭康复工作尚未启动。家庭康复,需要家长面对现实、摆好心态、持之以恒,需要家长掌握一定的康复技能,更需要家长运用正确的康复教育模式。
什么是聋儿家庭康复的最佳模式
康复模式在康复工作中是客观存在的。根据康复对象的不同康复安置形态的不同,康复时段的不同康复教育内容的不同,以及宏观和微观的角度不同,有着不同的康复模式。笔者研究的康复模式,称为“情境利用与卡片教学有机结合”的家庭教育康复模式。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这一模式简称为“Q-K康复模式”。
“Q-K康复模式”是以儿童认知心理发展的理论和聋儿语言发展的特殊规律为基础,以“全面康复”的思想为指导,以发展有声语言为核心以聋儿为主体,以聋儿家长为主导以其家庭成员为辅助以情境为前提,以卡片教学为主线,以情境——卡片——情境教学为架构,渗透相关功能康复训练的一种康复模式。
“Q-K康复模式”实施的基本程序是“依情境而入、用卡片复现、强化再进入情境使用”,把聋儿引入有声语言习得的自然途径。
所谓最佳模式是因其遵循了聋儿有声语言发展的特殊规律,符合家庭康复的特点,能有效地把耳聋孩子引人主流社会,能支持耳聋孩子顺利进入普通学校。
实践“Q-K康复模式”的主要成效
一些家庭康复自觉不自觉地使用过这一模式,他们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周弘所写的《从哑女到神童》一书中为使近4岁才学说话的女儿赶上同龄孩子,他采用了语言和识字同步的教学方法。开始在家里的一些东西上都贴上汉字纸条,后来又做了一套1400多个词汇的汉字卡片,起名卡片式正音词典。他在情境中使用卡片教学两年让孩子学会了2000个汉字。普通小学6年,他的孩子连跳两级只用了4年就读完小学课程。
笔者探索实践“Q-K”康复模式,取得了如下成效:
使5名先后接受这一模式康复的聋儿均进入了普通学校,其中2名聋儿按此模式中途回家训练后进入普小,另外3名直接从笔者家中进入普小。他们的听力损失1人65 dB,1人80 dB其余3人均在100 dB以上。
4岁左右的聋儿通过半年的训练,可以掌握300~400个汉字词语。
4岁以上的耳聋孩子经过2~2.5年的训练,可以掌握1500~2000个汉字词语,习得2000个左右的有声词语,几百句汉语句子,并且学完小学年级语文、数学课本,学完了汉语拼音的全部卡片(包括声母、韵母、声调和音节卡片),有的孩子能用电脑打字。
接受这一模式康复的孩子般均能背读几十到上百首儿歌。这些孩子均能进行一般的生活用语交流,说一口令人称赞的普通话。他们能在大人讲话时插嘴询问,能把在电视中看到的情节感兴趣的事或话语告诉大人。“Q-K康复模式”把他们送入了健听儿童语言习得的自然途径。
“Q-K康复模式”的指导思想
“Q-K康复模式”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教育训练的途径,实现聋儿全面康复。所谓教育就是要增进知识,培养素质(包括心理、品德、身体、能力等方面的素质)。教育本身就是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强调正面引导,强调学生参与。所谓训练就是要提高功能,培养能力。任何教育训练都具有针对性。以聋儿早期康复为目标的教育训练,主要是培建和发展聋儿的有声语言。围绕这一目标实现全面康复。
“Q-K康复模式”的核心——发展有声语言
聋儿康复,说到底就是让耳聋孩子学会说话。康复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这就是“核心”的含义。有的聋儿从观灯开始大人指着灯一遍一遍地说,孩子突然跟着说出了“灯”。有的聋儿在观花时突然跟着说出了“花”,他们的语言习得就从“灯”或“花”开始。有的孩子在游戏中开口说话,在玩耍中发出了声音。这些都是利用情境,诱导发音,启蒙说话。卡片的利用,也是为了练音说话,积累词语发展语言;情境对话、传话、角色参与、社会交流等,更是为了使用和发展有声语言。实际上,孩子家庭生活的一切,都能培建和发展孩子的话言。
“Q-K康复模式”的主线——卡片教学
“Q-K康复模式”的主线是卡片教学其贯穿于整个模式始终。卡片教学的意义有以下5个方面,一是增多语言复现((一般场景难以反复再现,卡片可以任意复现)有利于强化语言记忆;二是增多了语言模仿有利于训练听觉辨析训练视觉看话,训练发音器官,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的清晰度;三是提前识字,依文学语,增加了孩子学语的文字支撑;四是以字正音(如有的同音字,聋儿在此一词语中能发正确,在彼一词语中则发错,就可以采用由此及彼的同字正音法),依音识字,促进拼音、识字同步前进;五是教学卡片的反复与唱读,有利于促进无意识记忆,增进理解感受并提高语言的韵律感。
教学卡片的种类包括图卡、汉字卡片、拼音卡片、儿歌卡片和数学卡片。
图卡是最基础的卡片。图卡的学习,从见物说物见事说事开始。它是聋儿看话听话和发音说话的基础。图卡的选择应具有个性特征,特别是最初必须根据孩子能发出来的词语或语音来选定,如孩子能说“花”就用“花”的图卡,能发“叭!叭!叭!”音,就用“手枪”的图卡;能说“爸爸”“妈妈”“吃饭”“马”“猫”……就出示相应的图卡。图卡教学应从孩子囫囵学语开始。
图卡还包括看图说句子、看图叙述、看图讲故事。
汉字卡片包括汉字词语卡片、短语或简单句卡片、句子卡片、短文卡片等。
汉字卡片是由图片转移而来,如“飞机”、“猴子爬树”,“猫吃鱼”的图卡,二是孩子在情境中不失时机学到的语言,如“打雷”、“闪电”、“玩碰碰车”、“生气”、“回家”等。它是为了便于孩子天天说练,用汉字固定下来的卡片。图片和情境有的还可以用几句话表达,这就是短文,如果是带有故事情节的几句话,就成了孩子喜欢的故事。这些都能为聋儿日后学习普小课本打下良好基础。
儿歌卡片包括顺口溜、图文并茂的儿歌卡片,以及编成的儿歌卡片小册子。学习儿歌常常是从无意说唱,到有意说唱;从不识字说唱,到认字说唱逐渐领悟音韵领悟意思。让孩子依韵而唱自然发音是聋儿发音训练、声调训练的良好方法。
拼音卡片包括韵母卡、声母卡音节卡、拼音辨析卡。在韵母卡中还包括四声训练。
拼音卡片的学习以韵母为突破口,并通过韵母的唱读,练习发音练习声调联系汉字联系儿歌。在韵母卡片的学习中要注意收尾的口形要领。在声母卡片的学习中,要强调显示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这是今后用于正音和正确发音的基础。
数学卡片包括自然数1~10,1~100的唱读卡包括1~20的顺数、倒数唱读卡,包括加、减法计算卡,加法表、减法表乃至乘法表的唱读卡。它们的使用可促进计数促进数学运算的理解及熟练。数学学习必须围绕有声语言的学习。
卡片学习的特点用6句话概括,即滚雪球似的发展,“唱不离口”的练习,“依文学语”添支架,用于情境学说话,不用死背能记住,练听练说练手拿。其做法是让孩听(看)拿卡片:教师说个词语或句子,或汉语拼音的声、韵母、音节,孩子模仿着说,同时拿一张相应的卡片。教师接连不断地说,孩子接连不断的这样做,直至达到不错、不停的熟练程度。笔者的要求是在20分钟内能识别500张汉字词语卡片。
卡片学习,不仅学说话,还学识字,不仅训练了听觉功能,还训练了看话和言语功能,训练了大脑对语言的反应能力。
结合汉字卡片的学习,笔者还训练孩子用写字卡描摹写字。从1。2、3、4 、5、点、横、撇、捺、竖等简单笔画开始,逐渐描摹汉字(包括汉语拼音),从描摹开始,逐渐学会独立写字。写字支持了识字,识字和写字是聋儿日后词读和书写的重要支撑。
情境教学——开启聋儿康复奥秘的金钥匙
“Q-K康复模式”让聋儿学语依景而入依景而出,“用中学语”,“学以致用”。“Q-K康复模式”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情境教学之中。
“情境”与“情景”同义。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的、具体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语言环境。情境的特质就是具有可感性、可参与性,即“情境即在眼前,我在情境之中”,有利于感官的统合利用。
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目的和需要出发,依据情境确立教育康复内容或依据教育康复内容利用情境或创设情境,以达到最佳教育康复效果的一种教育康复方法。情境教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情境教学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具有感受意义,更具有激发意义;不仅有利于理解具体事物也有利于理解心理活动;不仅提供了情境语言还有利于习得和使用情境语言,不仅有利于形象思维还可以通过悬念发展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合适的情境与情境教学,是引导聋儿进入有声语言自然习得途径的首选。如果说聋儿康复的奥秘在于如何引导聋儿从语言学习的特殊途径进入语言习得的自然途径,那么情境教学情境语言的交流使用则是开启这奥秘的金钥匙。
通过情境教学让聋儿学习有声语言的方法很多不仅可以边看边学,还可以边动边学边做边学边玩边学边演边学。这叫作动中学语或玩中学语。
情境教学,不仅具有学习语言的现场效应对于聋儿语言、行为的培养,还具有潜移默化的效应。
寓功能康复训练于“Q-K康复模式”之中
自然发音,自然习语是聋儿语言康复的两大要点。聋儿康复不仅要求耳聋孩子能说话,还必须尽可能说清楚。然而听力障碍不仅让聋儿失去了语言,还给他们学习语言增添了阻力。受“用进废退”原理的制约,聋儿长期不用的听觉功能、言语的构语功能会日趋废退。距离失聪的时间越长,废退越重,构语的难度就越大。因此,聋儿康复不单是学习或习得语言,还包括相关的功能康复,即在做好听力补偿的前提下进行听觉功能训练、构语功能训练和语言矫治工作。这些工作,如果单独进行需要花费许多时间且孩子处于被动状态。特别是语言矫治,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强制会造成心理紧张发音器官的肌肉紧张,常常会越教越困难越学越吃力容易挫伤教者和学者的积极性,甚至导致孩子的抵触情绪。寓康复功能训练于“Q-K康复模式”之中就是把功能训练和言语矫治变成自然的无形的工作。例如在韵母学习中唱读韵母唱读音调显示收尾口形,在声母学习和拼读练习中,突现预备口形和音腹响亮音的口形(在语言教学中,每个音节发音过程的口形都有个成阻、持阻、除阻的过程。成阻是预备口形,持阻是突出响亮音的口形,除阻则是收尾的口形)。这样训练既进行了发音训练,也为以后的言语矫治打下一定基础。又如,聋儿发音说话的启蒙工作——诱导自然发音培建语言意识,这项工作在情境中最为有效游戏中的玩、笑、喊叫,一定距离的大声喊人卡片教学中的叠词、象声词教学韵母、儿歌学习的唱读法,汉字卡片学习的同字正音法等都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然嗓音或正确发音。
上述训练方法虽然能大大减轻聋儿言语矫治工作的压力,但不能完全代替必要的训练和矫治。如对。舌系带短的孩子,用蜂蜜点糊上唇,让孩子去添可使孩子的舌尖外伸、上卷解决相关发音问题。用压舌板帮助孩子突起舌根或翘起舌尖,可以让孩子发好舌根音或卷舌音等。
“Q-K康复模式”的运用
“Q-K康复模式”处在家庭康复的宏观地位实施起来有如下模式。如围绕个主题从学词到扩展句子,互动交流的“主题教学”模式,教孩子在做动作中,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语言的“动中学语”的教学模式:利用时机在情境中随机的非正规教学模式等。不同的模式具有不同的意义。“主题教学”模式可以使孩子学得比较系统;“动中学语”的教学模式使教学生动活泼,孩子的参与性强,非正规教学模式随机性强学得比较真切,一些课本上难以学到、难以学懂的习惯用语,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词语可以在这里学到。模式的运用往往不是单的纯模式教学常常要上下衔接,相辅相成,见机行事。特别是子模式,常常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在正规训练时突然停电了,突然打雷了……就应该改用非正规教学,辅教相应的词句。
“Q-K康复模式”是笔者根据理论研究结合实践探索提出来的,希望能理清聋儿康复的一些思路,帮助专业工作者和聋儿家长认识聋儿语言发展的特殊规律和聋儿康复的奥秘,并找到开启这一奥秘的金钥匙。该模式虽然以聋儿家庭康复为对象但对于其他形态的教育康复,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来源:聋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