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必查听力
在先天性疾病中,先天性听力损失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国外的数据是,每1000个婴儿中有1~3个患病;我国一些地区的统计表明,每1000个婴儿中3~6个听力不正常,按我国新生儿平均年出生2000万计算,每年将新增加听力损失新生儿约2~4万名。为了减少听力缺陷,我国已经将听力筛查列入了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
为什么要对所有的小宝宝查听力呢?国内外研究表明,听力损失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可使听力损失儿童最大限度地接近和达到正常同龄孩子的语言发育水平。俗话说“十聋九哑”,其实,耳聋不但影响语言发展,还会造成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育迟缓,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成长,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意义重大。
但是,婴幼儿听力障碍不易通过一般的观察发现。
由于新生儿出生后到会说话需要经过1年到1年半的时间,有的孩子会推迟到2岁,而2岁以前是孩子语言发育的高峰时期,因此,等到家长发现孩子不对劲再就诊,一般都超过2岁了,康复效果就差多了。因此,只有及早进行听力筛查,才能早期发现问题,否则,50%以上先天性听力损失的孩子将贻误治疗时机。
上个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运用问卷法和行为观测法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调查和观测,可以筛选出部分重度听力损失的儿童,但这种方法具有主观性,对于轻度和中度听力损失的婴儿难以判断。到了90年代,学者们运用生理学方法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目前,耳声发射技术(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技术(AABR)的联合运用,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听力筛查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都非常高,能达到95%以上。
目前,对于疑似听力损失的新生儿或婴幼儿,医学上已经能早期确诊,并进行及时和有效的干预治疗。通过语声放大、药物、手术、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和言语康复训练等方法,可以让孩子听到声音,学会说话,回归主流社会。
来源:聋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