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康复中感统训练的运用

  •  
  • 浏览次数: 367
  •  
  • 发表时间:2017-01-13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中心的每个孩子每天有两节感统课。每周二、周五上午球技课,下午基本训练课;周三全天万象组合课;周一、周四全天基本训练课。在此,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大家分享听障儿童康复中感统训练运用的感受。

  一、感统训练对听障儿童康复与发展非常重要性。

  在多年的实践工作当中,我们针对幼儿的个体情况,制定出了系统的训练方案,使他们在活动中增强了肺活量及呼吸肌收缩力量,以便其更好的调控言语呼吸;将注意力合理的分配、集中和适时转移,以便在课堂上学得更多地知识,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同时,感统训练也改善了幼儿身体健康状况,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胆量。

  具体体现如下:

  1、感觉统合训练有利于增强听障儿童的体质。
  2、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发展听障儿童的智力。
  3、感觉统合训练可使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和特殊儿童融入正常的教育之中。
  4、感觉统合训练对听障儿童心理发展有积极影响:
  (1)有助于培养听障儿童愉悦的心情,使其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2)促使听障儿童注意力集中。
  (3)有助于听障儿童建立自信。
  5、提高听障儿童的语言能力。
  6、培养听障儿童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
  7、培养听障儿童竞争、团结、协作的社会意识,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8、增强肺活量及呼吸肌收缩力量,使听障儿童更好的调控言语呼吸。

  二、感统训练有助于改善听障儿童发展中常伴随的一些问题。

  听障儿童伴随的常见问题,如:多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丢三落四、做事拖拉、胆小、怕黑、黏人、爱哭、语言发展迟缓、固执、情绪难以控制、身体协调不良、精细动作不良等。感统训练课程的开展对这些问题的改善有明显的作用。

  在此,结合实际个案,和大家分享一下:

  Xx,男 ,3岁8个月
  早期情况:顺产、爬行不足、保姆带大、活动限制过多。
  测查情况:前庭觉20 ,触觉28 ,本体感24 ,重度失调。
  训练前主要表现:多动、爱吵闹、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协调不好、不会拍球、画画不好、画线不直、涂色不均匀、脾气固执、适应能力差。
  训练情况:
  第一周期:前几次怕训练,不愿进训练室,不肯脱衣服和帽子,怕上蹦床,第一期结束时能主动来训练,衣服、帽子都肯脱掉,能专心看书。
  第二周期:老师反映上课比以前守纪律,不再下座位,愿意画画。
  第三周期:老师考察时发现其表达能力增强了,能简单讲述故事,能画出比较好的画来。

  三、感统训练运用经验。

  针对听障儿童常见问题,我们设计的感统训练项目有:羊角球、大龙球、平衡台、圆筒吊缆、阳光隧道、独角椅、滑梯、滑板、袋鼠跳、跳跳床、插棍、88轨道、S型平衡木、球池等。

  在实际训练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情况,比如:某个幼儿,视觉、听觉、前庭觉及本体感觉存在异常。我们在对其训练中有一项目是滑梯,刚开始,幼儿非常害怕,老师就抱着幼儿坐在滑板上一起滑下,减少孩子的恐惧,让孩子多了一份安全感,逐渐的孩子可以从趴着滑、坐着滑,到滑道取物、滑道推球。就是这样,我们让孩子一步步由易到难,完成了训练任务,培养了其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增强了自信心。

  四、根据评定结果制定感统计划。

  以XX为例:

  (一)感统测试(评估)结果为:
  1、“前庭平衡和大脑双侧分化情况”25分,重度失调。
  2、“脑神经生理抑制困难”26分,重度失调。
  3、“触觉防御”37分,中度失调。
  4、“发育期运动障碍”23分,重度失调。
  5、“视觉空间和形态感觉状况”16分,重度失调。
  6、本体觉“重力不安全症”42分,轻度失调。
  诊断:经测试,该幼儿为中重度感觉统合失调。

  (二)训练分为三个阶段:
  1、以“前庭平衡和大脑双侧分化情况”为主,以“脑神经生理抑制困难”为辅。
  2、以“发育期运动障碍”为主,以“触觉防御”为辅。
  3、以“视觉空间和形态感觉状况”为主,以本体觉“重力不安全症”为辅。

  (三)制定长短期目标:

  (四)效果
  幼儿认知理解能力提高;
  运动能力提高;
  前庭平衡能力有所改善。

  Tips:

  感统训练小案例

  案例1:xx,男,4岁,通过评估与观察,确定孩子动作企划能力差、方向感差,孩子平常容易迷路,容易走失等。针对孩子的情况,我们给幼儿制定了“踢滚动的球”的项目,主要是让孩子边跑边踢滚到他脚下的中型或小型球。具体实施:A.先用中型球练习,孩子的技巧熟练后再用小型球练习; B.开始时训练人员以极慢的速度把球滚到孩子脚下并示意孩子踢球。C.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的身体帮助及提示,如训练人员站在孩子身后一手扶着他的身体,一手(或脚)推动他的右脚。通过一阶段的训练,孩子的动作企划能力,方向感都有明显改善,孩子的自信心明显增强了。

  案例2:xx,女,3岁,通过评估与观察,确定孩子的平衡能力差,孩子经常摔跤,走路不稳,协调能力差。针对幼儿的情况,我们给幼儿制定了“走平衡木”的项目,主要是让孩子在不扶持,保持身体平衡的情况下走,走过规定尺寸的平衡木。具体实施:A.只走一半的距离;B.走完全程;C.单手持物走;D.双手持物走。帮助给予:1.开始时训练人员需要反复做示范,并跟在孩子后边走,给予身体协助,如拉着孩子双手或扶其双肩;2.训练人员站在平衡木一旁,孩子行走时拉着她的一只手给予扶持; 3.只在需要时给予扶持。通过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得到了改善,摔跤的次数有明显减少。

  案例3:xx,男,4岁,通过观察与评估,确定孩子的前庭感觉系统失调,孩子平常原地打圈易眩晕,注意力不集中···针对幼儿的情况,我们给幼儿制定了“吊床游戏”的项目,主要是让孩子躺在吊床上,训练人员将吊床前后摆动。具体实施:A.让孩子仰卧在吊床上。 B.让孩子俯卧在吊床上,在孩子的前方地上置一玩具,前后摇晃时让孩子拾取地上的玩具。帮助给予:孩子在初始时可能会紧张,请训练人员蹲下给予安抚,避免孩子在吊床内挣扎。如果孩子无法取得前方的玩具,训练人员可把玩具握在手里,等孩子靠近时放到他手中。通过游戏形式的训练,孩子的前庭感觉系统有所改善,胆子变大了,变的开朗了。

  案例4:xx,女,5岁,通过观察与评估,确定孩子的前庭平衡失调和大脑双侧分化异常,孩子比较多动,注意力差,自控能力差。我们给幼儿制定了“袋鼠跳”的项目,来强化前庭刺激,控制过敏信息.主要是让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具体实施:A.只要求分段跳,每次跳2-3步的距离;B.撤销身体指导,要求一次性跳1-2米的距离;帮助给予:在A阶段要求给予全程身体指导,直至孩子技巧纯熟。通过训练孩子的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来源:聋康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