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怡:AVT在大陆的发展
李心怡
国际认证听觉口语治疗师 (LSLS Cert. AVT)
听障儿童康复专家
第一批接受加拿大籍听觉口语专家Judith Simser培训的老师
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进修“听障教育硕士”
2006年通过国际听觉口语治疗师考试。
现任职科利耳公司康复主管,负责组织教师家长培训课程和开发康复资源。
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李心怡老师见证了中国大陆听觉口语法的发展。从2007年来到中国大陆参与第一批听觉口语法的教师培训开始,三年多的培训和推广工作,让她对大陆各地听觉口语法的发展有了更为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思考。虽然在这过程中遇到不同的挑战,但她对未来的发展依然充满信心,她不止一次提出,“一定要给大陆时间”,话语间流露的不仅仅是对这份事业的热爱更是对中国大陆情况的深切感触。
心怡老师第一次接触听觉口语法是在1996年,在那一年她有幸认识了雅文基金会创办人乔安娜女士,并且受邀看到了乔安娜当时还在上幼儿园的女儿的一堂治疗课,当时对“听力损失”和“听觉口语治疗”一点都不了解的她被这样一堂有意思的课程深深地吸引了。“好玩的玩具”和“全家老小都在场上课”成为了她对这堂课最深的印象,那时的她多么希望自己将来也能从事这样有趣的教学。
幸运的是,心怡老师有机会成为雅文第一届培训种子教师,并开始了她的“听觉口语的学习之旅”。可能当时的心怡老师也没有想到,她在听觉口语法学习道路上的执着和热情不仅让她拿到了内心期盼已久的听觉口语治疗师国际认证,为台湾培训了一批优秀听觉口语法教师,也为大陆康复教学的发展带来希望。
心怡老师说,她能获得听觉口语治疗师的国际认证是因为拥有“渴望的心”和“恒心”,事实上,心怡老师也将这两颗心带到了大陆,所以她坚信只要给中国大陆时间,一定可以的。
2007年11月,当听觉口语法在台湾的发展已经开始在不断完善,心怡老师选择来到了大陆,她希望能将这样好的教学方法带给内地患有听力损失的孩子和家庭。来到大陆之后,心怡老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参与大陆第一批由中国聋儿康复中心、澳大利亚皇家失聪失明学院和科利耳公司三方合办的“听觉口语法理论和实践”教师培训。经过这次培训,三位优秀学员的出现让心怡老师开始看到听觉口语法在中国大陆推广的希望。因为心怡老师看到的不仅仅是三个优秀的听觉口语教师,而是他们未来的影响力:如果三位学员能够真正将听觉口语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成为种子教师,那么他们会影响更多同样优秀甚至更优秀的教师。
来大陆三年多的时间里,各种形式的培训、一次又一次的督导占据了心怡老师的大部分时间,大家都说心怡老师是这个行业不可多得的财富,她的热情和对专业的执着让更多患有听力损失的孩子和家庭开始因为这样的教学法而受益。交谈中,提到某个老师对此教学法的掌握和成绩,心怡老师的脸上也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但是言谈之间,她提出更多的是目前在培训操作中所遇到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长期的培训让她对这个行业的挑战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方面,国内的培训太少,只能覆盖到非常有限的一部分教师。心怡老师说,每当她想到、看到很大一部分老师对听觉口语法一无所知,而且更没有办法接触到培训,她就会感到心痛,因为她太希望能够让更多的老师接触到这样一种对孩子成长影响重大的课程。但目前中国大陆专业教师供不应求的现状,只能将培训机会更多的留给省级以上的康复机构,难以覆盖到市级机构、私立机构、教育体系的聋校。所以,在心怡老师看来,我们必须搭建更多的平台,为更多的教师能够接触培训创造条件。
除此之外,听觉口语法教学的培训需要的是长线操作。心怡老师说,一位成熟的听觉口语治疗师的养成通常需要三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大量的进修和督导的协助。而目前大陆培训的时间都以集中式进行理论课程为主,实践部分常因学员人数众多,有经验的督导过少和时间的限制等原因被简化甚至忽略。而恰恰这个环结是至关重要的。据心怡老师回忆,第一届和第二届所培训的学员,大多是回到各自康复中心后因缺乏有经验的督导作个案分析、讨论,常常是闭门造车,很容易就回到以往的教学模式。
最为重要的是,听觉口语法所需要的“跨团队合作机制”在国内尚未建立。听能管理是听觉口语法成功实施的基本要素,但是国内听力和康复专业是分开操作的。由于目前国内非常缺乏优秀的听力师,而康复教师在听力学上的专业知识非常薄弱,两者之间更难以形成有效的沟通。心怡老师举例说,在主持个案教学研讨的时候,会要求看到听力档案,但是很多时候,老师提供的档案往往是信息不完整的,可能会出现缺乏中耳的检查、无行为测听结果或并非是近期的检测结果等问题。这种信息上的不足,对于个案讨论在效率上会大打折扣。反映到具体教学操作中,就是经常会有老师因可能影响因素搞不清楚,而不知道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最终会被学生的康复问题困扰而不知道从何下手。其实,在孩子康复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可能的影响因素,包含听力的确诊、变化、辅具的合适性或是孩子自身有其它的状况,或是家长的因素等,判断影响康复进步的因素有赖于常规听力检查的信息收集、林氏六音的检查、家长的报告和老师的评估,这当中需要通过“跨团队的”协作方式沟通确认,所以听力师、康复教师和家长的交流是有必要的,但是目前这样的跨团队的合作模式不论是在医院或康复中心都尚未形成。
在心怡老师看来,听觉口语法在中国大陆推广的时间毕竟还很短。所以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在国外,她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才成为一种主流的康复教学方法;在台湾她发展了十几年的时间才有现在的成效。而且同台湾和国外其他国家相比,大陆的聋儿康复事业发展还不成熟,不管是专业教育、思想观念还是学术研究都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听觉口语法在中国大陆的发展确实需要时间的积累。但是,随着政府主导力量的加强,比如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携手台湾雅文基金会的大力推广,一系列由民间机构所开展的教师培训课程,以及包括北京听力协会在内的行业专业平台的搭建,相信有朝一日,越来越多患有听力损失的儿童和其家庭会因这样的方法而受益,就让时间来见证听觉口语法在内地的发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