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观察能力的培养

  •  
  • 浏览次数: 32
  •  
  • 发表时间:2017-04-27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良好的观察力是儿童学习、解决日常问题的基础,也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前提和智力发展的源泉。

  俗话说耳聪目明,即听得清楚,看得明白。听障儿童由于听力受损,来自听觉渠道的信息减少,通过视觉来补偿对外界的感知和认识,从而获得比较完整、准确的信息。学会用眼睛观察对他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培养听障儿童的观察能力比健听儿童更有意义。

  我们结合长期的康复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听障儿童的观察能力,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一、掌握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规律。

  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比如,3 岁左右的儿童大脑兴奋和抑制的发展不平衡,他们容易激动,抑制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只能观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的表面或明显的特征,其观察的印象也是模糊的、笼统的,不能区分事物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对事物的细微差别分辨不清。而5~7岁的儿童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机能都有所增强,他们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比较准确地认识周围的事物。他们不仅能注意事物的表面特征,而且能比较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分辨事物的细微差别。可见,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观察能力的发展水平有显著不同,只有把握了发展规律,才能取得培养儿童观察能力的主动权。听障儿童除听力障碍外,与健全儿童有着同样的发展规律。

  二、培养听障儿童的观察兴趣。

  (一)让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认识活动,培养观察兴趣。 
  根据年龄特征,选择色彩鲜艳、新奇等儿童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引导儿童自主的去看一看、摸一摸、碰一碰,在观察事物时,力求让他们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认识活动。例如:冬天,难得的一场雪,一定要带孩子们去操场上堆雪人、打雪仗、在雪地上追逐嬉闹,踩一踩雪,感受在雪地上走路的感觉,用手揉一揉、抓一抓雪,感觉雪冰冰的、凉凉的,从而很自然地认识雪花以及雪天的情景。当孩子产生兴趣后,注意力就会集中。 

  (二)适当地引导听障儿童观察。
  听障儿童的观察易受客观环境和主观情绪的影响,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听障儿童观察,使他们保持稳定的注意,并且主动自觉地在观察中比较、推理。比如,通过“找不同”和“走迷宫”活动引导听障儿童有目的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而且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观察效果,还可以边观察边用语言描述。教育者与孩子还可以互相评议,看看观察得仔细不仔细,描述得逼真不逼真。如能经常这样做,定会提高孩子的观察力。

  (三)鼓励和启发听障儿童提问。
  观察能使听障儿童对各种事物产生兴趣,浓厚的兴趣又会把观察引向深入。听障儿童在观察活动中出于好奇会时常语序颠倒地发问,教师要有耐心,首先给予表扬,然后给予科学的回答,并引导他们继续观察、比较和概括。比如,当孩子提出“皮球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教师通过孩子自己实践、观察,再与石头、玻璃球、勺子等可以沉在水底的物品对比,让孩子们自己找到答案。问题得到解决后,孩子会享受成就感带来的快乐,今后会更加有兴趣观察事物。

  (四)利用时令特征培养听障儿童的观察兴趣。
  春天来了,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找春天”的游戏,激发听障儿童观察的兴趣,带孩子们在公园里、校园里观察各种美丽的花儿,请他们从自己身上、家里和学校寻找春天来了的信息。孩子们会说,“我身上的棉衣脱下来了。”“我家的暖气不开了。”“校园里的树枝发芽了。”等等,利用时令特征,能极大地激发听障儿童的观察兴趣。

  三、 教会听障儿童观察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了观察兴趣,还必须在观察方法上加以指导。孩子并不是天生善于观察,听障儿童的观察条理性差,如果孩子不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而是东看看、西瞧瞧,就会把要观察事物的重要特征遗漏掉。不但达不到观察目的,还会形成不良观察习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听障儿童观察事物的一些方法,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或由整体到局部,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让听障儿童学会自主的、细致的、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以下观察方法:

  (一)综合观察法:即先局部后整体或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方法,以达到对观察对象全面正确的认识。例如:在教听障儿童给房子涂色时,先整体观察房子的颜色,再局部依次观察窗子、门、房顶的颜色。或者先局部依次观察窗子、门、房顶的颜色,再整体观察房子的颜色。最后自己涂成漂亮的房子。

  (二)对比观察法:指导听障儿童进行比较性观察,就是让听障儿童观察两种以上事物,比较事物的异同。比如,听障儿童在认识了鸡、鸭以后,再作比较观察,既能发现它们的共同属性(身上长羽毛,有两支翅膀,两条腿,两只爪子),又能找出其差别(鸡嘴是尖的,鸭嘴是扁的;鸭掌有蹼,会游泳,鸡爪上没蹼,不会游泳;还有尾巴的差别等等)。这种比较观察的方法能使听障儿童把握各种事物的异同、现象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某些内在联系,对提高听障儿童的观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顺序观察法:事物的发生一般都有一个先后顺序,并从中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使孩子养成按顺序观察的好习惯。一般情况是先整体后局部,先全貌后部分;从下至上,由近及远。例如观察大公鸡,就要先认识大公鸡的全貌,再看头、身、腿、爪、尾。对身体各部分有印象之后,再分头细看鸡冠、喙、眼、耳等等。观察蔬菜,从下至上,按照根、茎、叶、花、果实的顺序观察。观察景物、图片,就要从全貌到局部,由近及远地观察。教师指导听障儿童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经常训练,可使听障儿童的观察逐步全面深入,思维活动趋于有序性和系统性。

  四、创造各种观察机会,培养听障儿童勤于观察。

  观察力的培养是日积月累的。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创造机会,组织多种多样的观察活动,让听障儿童在实践中接触各种事物,观察各种现象,培养听障儿童勤于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一)组织专门的观察主题活动。
  例如:认识服装,到大商场或者服装超市去观察、认识服装的种类、款式、颜色等;认识水果时,可以去水果超市,通过看、听、洗、尝、摸、买等手段学习有关水果的知识;认识鱼时,到校园里的小池塘,观察小鱼在水里游动的样子,注意听鱼池里流水的声音,然后让孩子从鱼池边的景物联想到水里的动物。让孩子接触周围世界,观察大自然,去感受周围自然的美、趣、情。达到了与启迪智慧,与道德、审美教育的有机结合。从全方位、多角度地学习,不仅丰富了知识,还提高了观察能力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开设各种观察角。
  教室里设置娃娃家、种植角等,并每天记录它们的变化,让听障儿童的周围始终存在观察的内容。氛围轻松自由,让孩子们养成每日观察的习惯。

  (三)活动中有机渗透观察。
  美工折纸活动中看图折纸,教师为孩子提供示范,让听障儿童结合折纸经验,有顺序地观察思考,学习事物的折叠方法。这不仅丰富了折纸经验,也发展了观察的能力。

  (四)在日常生活中观察。
  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乐于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例如在每天早上的晨检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孩子们每天的穿着、发型,以及饮食情况及时进行交流,引导听障儿童学会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五.重视家长参与,让细心的观察成为孩子的习惯。

  例如:康复中心开展了家长和孩子共同自制小小故事书活动,教师指导家长引导孩子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把它们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制作成故事小书,并且进行讲故事的比赛活动,这样锻炼了家长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对孩子今后进一步的学习非常重要。也可以开展“我发现”活动,利用每天晨间时间,让孩子们互相观察伙伴、老师、妈妈们的变化或自己发现的好玩的事儿等等,然后再轮流讲述。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是琐碎而长期的,教师和家长重视和培养听障儿童的观察能力,久而久之,不但对其语言发展会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也会为听障儿童顺利地融入主流社会、全面提升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来源:聋康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能力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