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预防那些事儿

  •  
  • 浏览次数: 57
  •  
  • 发表时间:2017-05-24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为什么强调要建立非致残环境?

  强调要建立一个“非致残环境”,这是预防残疾的重要问题。
(1)“极度贫困环境”是一个致残环境。贫困和残疾不分先后,就像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这个问题一样古老而且难以回答。贫困不仅是残疾易造成的结果,也是促发残疾的原因。帮助贫困地区脱贫,加强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提高文化教育和生活、卫生水平,将大大有助于预防残疾。
(2)“高危工作环境”是造成职业性残疾的重要因素。如有害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粉尘引起的矽肺等呼吸系统疾病,手工重复操作或重力负荷引起的慢性肌肉骨骼疾病或工伤等。因此,要引导生产企业建立规范、安全的生产环境和流程,减少职业性疾病的发生。
(3)“高压心理环境”是造成心理、精神疾病的重要因素。长期学习或工作在高压环境下,精神得不到放松,是诱发精神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对学生、办公室人员等进行心理疏导,防止出现心理问题。

什么是三级残疾预防? 

  目前国际和我国对残疾都采取了三级预防措施。
  第一级预防是有效预防疾病和致残性伤害的发生,需要通过免疫接种、咨询及指导、预防性保健、选择健康生活方式、重视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安全防护等措施得以实现。
  第二级预防是防止疾病和伤害导致的残疾,需要通过早期筛查、定期检查、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早期医疗干预、早期康复治疗等措施得以实现。
  第三级预防是防止残疾发生后出现更严重的残障,需要通过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康复咨询、支持性医疗及适当的护理等措施得以实现。

  通俗一点讲:
第一级预防是让人们不得病,不受到伤害。
第二级预防是一旦患病,也不要导致残疾。
第三级预防是即使残疾了,也要想方设法不要造成障碍或减轻障碍。
  下面举一个如何预防高血压致残的例子,用来说明三级预防。
  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合理用药和其他预防措施,使人们不患高血压,这是第一级预防。
  如果患了高血压,就要进行血压监测、长期科学服药,一旦发生四肢麻木、说话不清楚时,要及早治疗,避免因为脑出血或脑血栓导致偏瘫,这就是第二级预防。
  如果偏瘫发生了,就要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功能训练、辅助器具适配、无障碍环境改造、心理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减轻和控制偏瘫造成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不发展成为残障,或减轻残障程度。这就是第三级预防。
 

为什么残疾预防要抓“早”?

  我们经常用“事半功倍”形容费力小而收获大。在残疾预防中,如果注意抓“早”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残疾的发生和发展。所谓抓“早”:
  一是强调做好一级预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展中国家引起残疾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传染病、围产期保健差以及各种事故,这些原因造成的残疾占全部残疾病例的70%左右,可见抓好一级预防是多么重要。
  二是早期发现。对于已发生的可能致残的伤病,要尽早发现、尽早诊断、积极治疗和训练,尽量避免发生残疾。
  三是早期干预。残疾一旦发生要早期进行康复治疗,调动残存的功能,尽可能不要造成障碍或尽可能减轻障碍程度,逐步提高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及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来源:《中国残疾人》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残疾 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