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下降竟是因它?这样做轻松挽救你的听力障碍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成人及老年人听力残疾在2000万以上,听力下降有多种情况,如儿童先天性失聪、后天感染重大疾病,老人功能退化等都是常见因素。听力下降会给生活、工作都带来巨大地困扰,而听力下降与多种因素相关,那么,耳朵听力下降具体原因有哪些? 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耳朵健康?为此,凤凰健康邀请了北京东城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杨仲臣教授与大家分享他的护耳小妙招。
听力损伤与多种因素相关 10招轻松挽救你的听力障碍
根据2015年的OMS(有机质谱测定法),全球11亿年轻人都存在听力下降问题。我们是时候关心一下听力状况了!
“近年突发性耳聋明显增多,这是因为劳累、精神紧张、情绪过于激动、生气,饮酒过量、病毒性感冒等情形下造成内耳毛细胞缺血,导致突发性耳聋。工作紧张、生活节奏过快和不良的饮食惯都是它的诱因。”杨仲臣教授这样告诉凤凰健康。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当中,噪音(使用耳机不当)、睡眠状况不好、情绪波动大、挖耳、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不当用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头面部器官炎症(鼻炎、鼻窦炎以及小孩子的腺体肥大)等都会造成听力损伤。
我们该如何养成良好地用耳习惯、远离听力障碍?杨仲臣教授从以下十个方面为大家详细的解读:
一、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奎宁及其衍生物等,以免发生药物中毒性耳聋。婴幼儿内耳发育不完善,易受药物影响,要禁用这些药物。为防止药物性耳聋的发生,用药之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向医生询问是否有耳毒性,要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症。
二、不要随便掏耳朵: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掏耳朵时,稍不注意,掏耳勺还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耳垢是一种天然保护外耳道的分泌物,不需特别清理,每天只要清洗耳廓便可。平时不要随便用小木棒、发夹等挖耳止痒,以防损伤耳道深处的鼓膜,甚至造成外伤性鼓膜穿孔和化脓性中耳炎等病变,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也不要以为棉花棒是较佳的洁耳工具,其实这只会将大部分耳垢推得更深入耳孔,形成嵌塞,而棉花球也可能遗留在耳道内。
三、避免噪音的接触:大量研究表明,听音乐的习惯会造成年轻人听觉损伤,短期内耳朵会很敏感(耳鸣、听觉过敏……),长期如此会产生比从65岁开始出现的老年性耳聋更为严重的后果。耳朵长时间接触接触机器轰鸣、人声喧哗、锣鼓声等各种噪声,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减退。听收音机的时间不宜过长,音量不宜过大。听久了应休息一会儿,避免引起听觉疲劳。
杨仲臣教授建议听音乐时最好裸耳听。用手机时,把音量调到40-50分贝,清晰即可,不可超过最大音量的60%以上,听过分激烈的音乐1小时左右应休息一次;轻音乐、较慢的流行乐,可以100分钟休息一次;每次用手机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之内。如需戴耳机,最好用头戴式耳机,用高品质耳机,最好使用具有降噪功能的耳机产品,少用耳塞。不可持续时间过长地戴耳机,更不可戴着耳机睡觉。切忌不要在嘈杂和危险的环境中听随身听,以免发生无法感知周围危险情况发生!
四、洗头、洗澡、游泳时防止水流入耳内:洗头或沐浴时,可用棉花球塞耳,防止污水流入耳道。因为皮肤和鼓膜在水中浸泡,加上耵聍(即常说的耳蚕、耳屎)的刺激,容易引起外耳炎。若原来有鼓膜穿孔者,水入耳内引起中耳炎复发。杨仲臣教授还提醒大家,“患有外耳道炎、中耳炎、外耳道耵聍栓塞、鼓膜穿孔等疾病者,必须在矫治之后才宜游泳。特别是绿脓杆菌感染,因为此细菌可引起耳廓软骨膜炎、软骨坏死,最终导致耳廓畸形(菜花样耳)。”
五、避免外力掌击耳部、打击头部:不可掌击耳部,击打头部可并发听力损害,而掌击耳部可引起鼓膜破裂,生活中,因外力打击而造成耳朵功能受损的情况屡见不鲜。
六、避免耳周高气压的影响:如参加游泳、跳水等运动时,注意不要让耳朵先接触水面;遇到燃放鞭炮,应距现场3米以外或用手捂住耳朵;不能用手掌击人耳部等。
七、经常按摩耳朵:经常按摩耳朵可促进内耳的血液循环。比如按摩耳廓、提捏耳垂,按摩风池穴等穴位。也可闭目静坐,将两手食指分别置入两耳孔中,然后迅速离开两耳孔,连续做10次,有醒脑健智、聪耳明目的作用。
八、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乐观向上、不急不躁的情绪。情绪波动过大可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的痉挛、收缩,造成内耳听血管血流的严重减慢,发生微循环障碍,从而使内耳听神经缺氧,导致突发性耳聋。
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减少微量元素的缺乏,并有效地扩张微血管,从而促进内耳的血液供应,有效地防止听力减退。 如果血中胆固醇的浓度过高,就会造成血管壁的粥样硬化,血管硬化使得内耳血液供应减少,听觉器官营养不良,导致听力减退或发生耳聋。因此,不可长期食用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素类食品,切忌暴饮暴食,同时要戒除烟酒。
十、定期检测听力:老年性耳聋是人类机体老化过程在听觉器官的表现,出现的年龄与发展速度因人而异,其与遗传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有害因素有关。对新生儿应常规进行听力筛查,一旦耳朵有某些轻微的症状就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发现有听力障碍时应及早干预。
另外,杨仲臣教授特别提醒以下四类人群要格外当心:
第一,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及糖尿病患者:内耳血运极易发生障碍而引起突聋。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对防止微循环障碍、延缓老年人听力减退很重要。
第二,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耳聋者,临床上首推高血压与动脉硬化,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也可引起,故对这些病的患者应监护其听力。
第三,有感冒(影响咽鼓管的通气程度)、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者,不宜乘飞机,否则可能引起航空性中耳炎,出现耳痛、鼓膜充血、中耳积液,甚至听力下降。
第四,擤鼻涕的人群,要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如用力不当擤鼻涕,会使鼻涕中的病菌进入中耳腔,容易引起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应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将左右鼻孔同时捏闭擤鼻,因为鼻腔后部与中耳腔有一管腔(咽鼓管)相通。
科普:听力障碍
听力障碍俗称耳聋,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人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环境声及言语声。其程度包括以下几种:
轻度:听谈话声有困难
中度:听大声说话有困难
重度:对着耳朵大声喊只能听到几个词
极重度:对着耳朵大声喊也听不到任何词
听力障碍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对于儿童,则可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严重者可因聋致哑。
来源:凤凰健康
听力损伤与多种因素相关 10招轻松挽救你的听力障碍
根据2015年的OMS(有机质谱测定法),全球11亿年轻人都存在听力下降问题。我们是时候关心一下听力状况了!
“近年突发性耳聋明显增多,这是因为劳累、精神紧张、情绪过于激动、生气,饮酒过量、病毒性感冒等情形下造成内耳毛细胞缺血,导致突发性耳聋。工作紧张、生活节奏过快和不良的饮食惯都是它的诱因。”杨仲臣教授这样告诉凤凰健康。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当中,噪音(使用耳机不当)、睡眠状况不好、情绪波动大、挖耳、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不当用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头面部器官炎症(鼻炎、鼻窦炎以及小孩子的腺体肥大)等都会造成听力损伤。
我们该如何养成良好地用耳习惯、远离听力障碍?杨仲臣教授从以下十个方面为大家详细的解读:
一、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奎宁及其衍生物等,以免发生药物中毒性耳聋。婴幼儿内耳发育不完善,易受药物影响,要禁用这些药物。为防止药物性耳聋的发生,用药之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向医生询问是否有耳毒性,要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症。
二、不要随便掏耳朵: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掏耳朵时,稍不注意,掏耳勺还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耳垢是一种天然保护外耳道的分泌物,不需特别清理,每天只要清洗耳廓便可。平时不要随便用小木棒、发夹等挖耳止痒,以防损伤耳道深处的鼓膜,甚至造成外伤性鼓膜穿孔和化脓性中耳炎等病变,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也不要以为棉花棒是较佳的洁耳工具,其实这只会将大部分耳垢推得更深入耳孔,形成嵌塞,而棉花球也可能遗留在耳道内。
三、避免噪音的接触:大量研究表明,听音乐的习惯会造成年轻人听觉损伤,短期内耳朵会很敏感(耳鸣、听觉过敏……),长期如此会产生比从65岁开始出现的老年性耳聋更为严重的后果。耳朵长时间接触接触机器轰鸣、人声喧哗、锣鼓声等各种噪声,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减退。听收音机的时间不宜过长,音量不宜过大。听久了应休息一会儿,避免引起听觉疲劳。
杨仲臣教授建议听音乐时最好裸耳听。用手机时,把音量调到40-50分贝,清晰即可,不可超过最大音量的60%以上,听过分激烈的音乐1小时左右应休息一次;轻音乐、较慢的流行乐,可以100分钟休息一次;每次用手机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之内。如需戴耳机,最好用头戴式耳机,用高品质耳机,最好使用具有降噪功能的耳机产品,少用耳塞。不可持续时间过长地戴耳机,更不可戴着耳机睡觉。切忌不要在嘈杂和危险的环境中听随身听,以免发生无法感知周围危险情况发生!
四、洗头、洗澡、游泳时防止水流入耳内:洗头或沐浴时,可用棉花球塞耳,防止污水流入耳道。因为皮肤和鼓膜在水中浸泡,加上耵聍(即常说的耳蚕、耳屎)的刺激,容易引起外耳炎。若原来有鼓膜穿孔者,水入耳内引起中耳炎复发。杨仲臣教授还提醒大家,“患有外耳道炎、中耳炎、外耳道耵聍栓塞、鼓膜穿孔等疾病者,必须在矫治之后才宜游泳。特别是绿脓杆菌感染,因为此细菌可引起耳廓软骨膜炎、软骨坏死,最终导致耳廓畸形(菜花样耳)。”
五、避免外力掌击耳部、打击头部:不可掌击耳部,击打头部可并发听力损害,而掌击耳部可引起鼓膜破裂,生活中,因外力打击而造成耳朵功能受损的情况屡见不鲜。
六、避免耳周高气压的影响:如参加游泳、跳水等运动时,注意不要让耳朵先接触水面;遇到燃放鞭炮,应距现场3米以外或用手捂住耳朵;不能用手掌击人耳部等。
七、经常按摩耳朵:经常按摩耳朵可促进内耳的血液循环。比如按摩耳廓、提捏耳垂,按摩风池穴等穴位。也可闭目静坐,将两手食指分别置入两耳孔中,然后迅速离开两耳孔,连续做10次,有醒脑健智、聪耳明目的作用。
八、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乐观向上、不急不躁的情绪。情绪波动过大可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的痉挛、收缩,造成内耳听血管血流的严重减慢,发生微循环障碍,从而使内耳听神经缺氧,导致突发性耳聋。
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减少微量元素的缺乏,并有效地扩张微血管,从而促进内耳的血液供应,有效地防止听力减退。 如果血中胆固醇的浓度过高,就会造成血管壁的粥样硬化,血管硬化使得内耳血液供应减少,听觉器官营养不良,导致听力减退或发生耳聋。因此,不可长期食用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素类食品,切忌暴饮暴食,同时要戒除烟酒。
十、定期检测听力:老年性耳聋是人类机体老化过程在听觉器官的表现,出现的年龄与发展速度因人而异,其与遗传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有害因素有关。对新生儿应常规进行听力筛查,一旦耳朵有某些轻微的症状就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发现有听力障碍时应及早干预。
另外,杨仲臣教授特别提醒以下四类人群要格外当心:
第一,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及糖尿病患者:内耳血运极易发生障碍而引起突聋。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对防止微循环障碍、延缓老年人听力减退很重要。
第二,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耳聋者,临床上首推高血压与动脉硬化,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也可引起,故对这些病的患者应监护其听力。
第三,有感冒(影响咽鼓管的通气程度)、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者,不宜乘飞机,否则可能引起航空性中耳炎,出现耳痛、鼓膜充血、中耳积液,甚至听力下降。
第四,擤鼻涕的人群,要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如用力不当擤鼻涕,会使鼻涕中的病菌进入中耳腔,容易引起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应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将左右鼻孔同时捏闭擤鼻,因为鼻腔后部与中耳腔有一管腔(咽鼓管)相通。
科普:听力障碍
听力障碍俗称耳聋,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人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环境声及言语声。其程度包括以下几种:
轻度:听谈话声有困难
中度:听大声说话有困难
重度:对着耳朵大声喊只能听到几个词
极重度:对着耳朵大声喊也听不到任何词
听力障碍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对于儿童,则可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严重者可因聋致哑。
来源:凤凰健康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听力障碍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