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两次听力诊断异常,基本可确定听力损失 父母应及早理性干预

  •  
  • 浏览次数: 133
  •  
  • 发表时间:2018-01-19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中山市博爱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的听力室门口,每天都挤满了一群抱着婴儿、等候做听力筛查的奶爸奶妈。近日,男婴轩轩(化名)被听力检查报告评定为指标异常,对此,轩轩的妈妈发出疑问:“我们家族没有听力障碍史,孕期内我也很少用药,为什么婴儿听力有问题,以后该怎么办?”
  面对此类情况,专家建议,父母如果对诊断结果有疑问,一定要找一个对小儿听力学比较精通的医生,对检查结果进行解释。确定了听力损失的孩子,父母不为其实施任何干预措施,是一种不理性的行为。
  两次检查均异常,基本确诊听力障碍
  “孩子的听力筛查没过关,多数家长都难于接受,表现为或认为诊断不正确,或发怒,或悲伤、混乱,这是很正常的一种反应。”市博爱医院耳鼻喉科的负责人指出,众多的医学研究已表明,当婴儿的听力损失比较轻,或者只存在单耳听力损失状况,父母依靠主观观察是很难发现的。如果家长自认为孩子听力没事,不带孩子进行定期复查,不为孩子实施任何的干预措施,将影响婴幼儿日后学习语言,造成更麻烦的后果。
  该名负责人解释说,两次听力检查的诊断性结果均显示异常,多数可以确定婴幼儿存在听力障碍。如果确诊孩子有听力障碍,首先,父母和家人应冷静下来、接受事实,然后考虑应该怎么办,而不是奔波于不同医院,进行反复多次、耽误孩子、浪费金钱的听力检查。
  该名负责人建议说,得知婴幼儿有“听力障碍”后,父母和家人都需要进行一些听力学知识的学习。家人要了解孩子的听力损失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知晓性质(传导性、感音性、混合性),确定部位(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最后,家人需要了解听力障碍的治疗、干预、康复训练方法。
  干预越早越好,确保有效康复
  “只有当婴幼儿的家人都能接受事实后,才能为孩子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奠定基础。”聂医生听力连锁机构负责人黄华清指出,听力障碍的治疗和干预,不外乎有药物、手术、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等手段,主要是让婴幼儿的听力得到改善,得到声音放大。哪个方法更合适,具体怎么办,需要根据听力损失的程度和性质来选用。
  黄华清表示,对于传导性听力损失,属于中耳积液者,首先观察到第二次检查(出生后6 个月内),确定积液吸收或排除不好的,可以考虑用药物促进积液吸收或排除。属于外中耳畸形的孩子,如果是单耳,需要每年复查听力,待到10岁左右选择外中耳重建手术。如果是双侧外耳道闭锁,建议在6个月内佩戴骨导助听器,帮助宝宝提高听力学会说话,手术年龄一般在5—6岁以后。
  记者获悉,对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孩子,属于重度或极重度的,建议3个月即可开始佩戴助听器,培养其听觉的察觉和感知能力,再进行言语康复训练。确诊为中度听力损失的,6个月需要开始佩戴助听器。
黄华清指出,佩戴助听器的婴幼儿,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听力。对于康复训练效果欠佳的重度或极重度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儿,建议10个月左右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后继续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来源:中山商报 作者:记者 范展颢 通讯员 王蓉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听力 婴幼儿 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