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给耳蜗宝宝挖的这些“坑”,不利于语言康复

  •  
  • 浏览次数: 1185
  •  
  • 发表时间:2018-12-05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人工耳蜗术后,就是漫长的言语康复时光,每一个耳蜗宝宝都要在这个时期学会适应耳蜗的声音、学会语言的本领。同时耳蜗宝宝学说话这段时间是家长们最关心的时期了,很多家长每天都会关注孩子的语言变化,但是由于家长传统的思维习惯,给孩子们挖了不少“坑”,这些“坑”都不利于耳蜗宝宝的语言康复。

  挖坑一:过分满足造成宝宝语言滞后
  每一个父母都是非常爱孩子的,尤其是在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家庭里,很容易演变成溺爱。对于耳蜗儿童来说,我们常常错误地认为他们能力不如同龄儿童,所以什么事都忍不住想帮孩子做,比如一看宝宝想要喝水,就不等孩子说话马上满足孩子的想法“宝宝,你要喝水吗?妈妈给你拿”。
  非常理解父母长辈爱护孩子的想法,但是对于听障儿童而言,这也剥夺了他们语言训练的机会,长期以往,他们就会明白即使自己不用说话,家人也能明白他们的意图,孩子开口说话就更难了。
  建议父母长辈发现孩子如果想要喝水,可以递给他一个空水杯,孩子拿着水杯想要喝水,我们可以引导他努力去说“水”这个词,让孩子把想法落实到语言上,养成习惯,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我们可以给予鼓励,这样孩子就会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

  挖坑二:叠词使用过多
  我们在面对孩子时,常常会使用儿童语言,比如“宝宝,饭饭啦”“宝宝,看狗狗,看花花”等等,用儿童语言说话是儿童特定时期的特点,是正常现象,我们也支持家长放慢语速,用儿童易懂的方式表达,但如果使用过多,就会产生负面效果。尤其是孩子逐渐长大后,更应该用完整的语句表达想法。
  儿童语言的使用不当会限制孩子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家长认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话,还有些家长会觉得有趣,但我们太低估的孩子的模仿能力,当孩子到达可以说完整话的阶段,我们如果再用之前的语言说话,就会拖延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语言的时间。
  儿童语言的发展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一个词表达多个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完整语句表达这几个阶段,爸爸妈妈在耳蜗儿童熟悉聆听和掌握一定语言基础后,应尽量引导孩子用完整的方式交流,比如,当宝宝伸出手说“妈妈抱抱”,妈妈就应该给宝宝一个热情的拥抱,然后对孩子说“妈妈来抱宝宝了。”用完整的方式和儿童交流,尽量缩短儿童使用叠词的时间,当然,前提条件是孩子要过了儿语话的阶段才行,过早矫正会耽误孩子理解语言。

  挖坑三:对宝宝的错误造成错误暗示
  很多父母对耳蜗儿童能说话都是非常感动的态度,孩子刚能说一点就使劲鼓励,甚至将错就错,孩子刚刚开始学说话阶段,常常会有一些不准确的发音,比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机”,把“苹果”说成“凭朵”等等,当孩子发出这些声音时,家长千万不要轻易满足,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发音。
  现在的孩子都非常聪明,能从你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表情看出来家长是否把他说的话当回事,如果我们大人不严肃,孩子可能会得到错误的暗示,认为这个发音无可厚非或认为自己是对的。一旦错误的发音习惯养成,再改正回来会很困难。
  所以我们建议父母们千万不要模仿孩子错误的发音(有时候我们不由自己会这样做),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和孩子交流,时间一长,在正确交流的引导下,孩子自然会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来源:中国听力在线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