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认知能力的培养

  •  
  • 浏览次数: 303
  •  
  • 发表时间:2014-08-08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六 空间知觉能力的培养:

空间知觉主要包括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从广义上说,还包括形状知觉和大小知觉。很多孩子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局限于平面,而三维立体空间的知觉较差。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机会可以练习孩子的空间知觉。例如,去商店时,引导他记住路线和商店的位置。下次去时让他带路,还可以让他比较两条路线的长短或两个地点的远近。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活动:

活动1:看三维立体图形,让他想想有几块积木。如果孩子漏掉了看不见的部分,就用积木实际搭给他看,让他从不同角度观察。逐渐去掉实物,让他通过看图片正确数出积木的数量。

活动2:听口令折纸。给孩子一张正方形的纸,让他按要求折纸。如“把它折成两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折成两个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折成四个小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等等。这个活动既可以练习孩子的空间想象力,也可以练习听觉记忆和语言理解能力。

七 语言训练与各科教学相结合

1. 语言训练与数学教育:

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感知集合(物体的分类、认识1和许多、比较两组数量……),数(点数、数的守恒、相邻数、数的组成……),形(认识几何形体……),量(比较长短、高矮、量的守恒、正逆排序……),时间和空间等方面。

以往的数学教育非常注重知识的传授,如:数的分解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等等。教学多采用背口诀等记忆方法。而现在的儿童数学教育更注重开发儿童的思维能力,强调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思路。

活动1:学习量的守恒概念。

把几个大的圆形排成一排,把几个小的方形在圆形下面也排成一排,问孩子“圆形多还是方形多?”很多孩子会依赖视觉来判断,认为圆形排得长所以圆形多,而并不会通过数量进行比较。这时要教给孩子正确的比较多少的方法;对大班年龄的孩子可以教给他们用一个固定的物品作为衡量的参照物来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

活动2:学习包含关系

将方形、圆形和三角形交错叠加在一起,在其间写出一些数字,问孩子:哪些数字在方形和三角形里面?哪个数字在圆形和方形里面,不在三角形里面?哪个数字在方形和三角形的外面?

活动3:自编应用题

出示六只蝴蝶,其中有一只红色的,五只兰色的;并且六只蝴蝶中有两只大的,四只小的。让孩子依此列出加法和减法的算式,并讲出为什么这样做。

依颜色分类,可列出以下加减法的算式:① 1+5=6 ②5+1=6 ③6-1=5 ④6-5=1

依据大小分类,可列出以下算式:①2+4=6 ②4+2=6 ③6-2=4 ④6-4=2

在孩子列出算式的同时,还要求他们表述出应用题的语言内容。如:一只红色的蝴蝶飞来了,又飞来五只兰色的蝴蝶,一共有六只蝴蝶。这不但练习了数学计算能力,也练习了分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语言训练与美术教育

大多数儿童对无意识和有意识的画画都很感兴趣,不要因为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任务繁重而忽略了他们其它能力和情趣的培养。训练者应把语言有机地融合到美术活动当中,在绘画中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可以对事物有更深刻的了解。

例如,在带孩子一起画画时,一边画一边和孩子对话交流“今天我们画什么呢?想一想公园里有什么?大树画在哪儿?画几朵花?用什么颜色……”这些对话不但锻炼了听障儿童的言语能力,并且还让他们开动脑筋,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模仿绘画。

让孩子给各种物体涂色,可以帮助他们认识物品的颜色,如“香蕉应该涂成黄色,而黄瓜应该用绿色。”在这种活动中,我们还应该引导孩子更细致地区分颜色的差异,如:春天的树叶应该是浅绿色的,而夏天的树叶应该是深绿色的;橘子应该用橙色,而不是黄色。涂色还能培养听障儿童对色彩协调搭配的审美能力。在活动中,可以引进大量的语言,如“颜色太浅了,用力涂”、“不要涂到外面”、“顺着一个方向涂”、“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好看吗?”

在美术活动中还可以发挥其想象力。例如:在一张空白的脸上,通过眼睛和嘴的微小变化,可以变换不同的表情。你可以给他一个红色的圆形纸片,问他“这象什么?”让他根据自己的想象添画一些东西。如:在圆形的旁边画一些短线变成一个太阳;或者在它的上面画一片绿叶变成一个苹果;还可以把一些水彩泼在纸上,让他想象出象什么。在这种活动中,要注意不应用自己的想法作为判断的标准。因为儿童头脑中的约束比较少,常常有更自由的想象空间,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评价为“不对,它们完全不象。”

除绘画外,粘贴和折纸、手工也是很好的美术活动。训练人员可以带领孩子选择各种美工活动。例如:在秋天用不同的树叶粘贴成各种形象。用银杏树叶可以作成一把扇子;用杨树叶和枫叶可以贴出一条金鱼等等。通过这个教学活动,还可以帮助孩子认识不同的树及其树叶的差异。而在学习“形状”这一内容时,可以用不同形状的纸片粘贴出各种图案。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孩子手部小肌肉运动的能力,能发挥其想象力。并且还能教孩子理解“剪、折、贴、对齐、翻过来”等很多词语。

在各种美术活动中都应鼓励听障儿童自己的创造力,不要总是照猫画虎地模仿,要尽量给他们提供想象的自由空间。

3. 语言训练与音乐教育

音乐活动可以培养听障儿童的节奏感和艺术欣赏能力,并有助于听力训练和语言训练。老师可以带领孩子随音乐做动作,来区分节奏的快慢和音调的高低。培养听障儿童欣赏音乐是完全有可能的,特别是使用人工耳蜗和听力补偿较好的孩子,我们要从小就引导他们欣赏音乐的内涵和其优美的旋律。由于低频对旋律的感受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听力补偿不理想的孩子也可以尝试让他们感受音乐。在活动中观察他们是否有兴趣以决定后面的活动设计。这种音乐活动可以不作为必须进行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孩子的兴趣来安排。

听障儿童的音乐学习应首先选择节奏鲜明、曲调简单优美、旋律性强的作品。如果是歌曲,要选择歌词简短易懂、活泼有趣的内容。随孩子年龄和欣赏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渐调整乐曲曲目,引导他们体会旋律所代表的意境。

例1:歌曲《走路》

小兔 走路 蹦蹦蹦蹦跳   小鸭 走路 摇呀摇呀摇

小乌龟 走路 慢 吞 吞   小花猫 走路 静悄 悄

这是适合小龄孩子的音乐学习内容,在这首歌曲中,孩子能够感受不同动物的特点以及音乐中节奏快慢和声音强弱的变化。家长还可以带领孩子随音乐进行表演。

例2:歌曲《幸福拍手歌》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拍手)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拍手)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跺脚)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跺脚)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伸伸腰(伸腰)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伸伸腰(伸腰)

这首歌曲可以复习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它的特点是节奏感强,形式活泼,能带动孩子快乐的情绪。训练人员在进行音乐活动时,应富有相当的感染力,首先要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带动孩子的积极性。不要让孩子觉得是在完成一项任务。

例3:《小手拍拍》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手指伸出来,眼睛在哪里?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手指伸出来,嘴巴在哪里?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手指伸出来,耳朵在哪里?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手指伸出来,眉毛在哪里?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手指伸出来,鼻子在哪里?

眼睛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

嘴巴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

耳朵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

眉毛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

鼻子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

这首歌曲在帮助孩子认识五官的同时,还有问答的对话形式,这些都会对听障儿童的语言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4. 语言训练与体育教育

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所有儿童全面发展的前提。一个人身体的健康除了需要必须的营养、合理的作息时间之外,还要有相应的体育锻炼。虽然听障儿童的康复任务很重,但我们不能剥夺他们体育运动、特别是户外活动的权利。而且这些活动也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好机会。

体育活动应包括走、跑、跳、钻、爬、投、平衡、综合动作技能和队型等各个方面。在活动中,可以让听障儿童学习各种动词,并有助于理解快慢、前后、远近、顺序等等。通过体育活动,还能观察出孩子是否存在平衡或感统协调等方面的问题,如发现异常应到医院进行检查诊断,并可安排相应的训练活动。平时还可以采取一些比赛性质的运动项目,以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遵守统一规则的好习惯。在一些以集体为单位的比赛中、还能培养孩子为集体争光和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这对听障儿童今后进入主流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5. 语言训练与自然教学

人类的发展需要掌握大量的科学知识,这一点要从小就开始培养。在学前阶段,不仅要教给听障儿童一些自然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唤起他们的好奇心,能够对事物的现象及其内在联系主动地进行观察。学前阶段的自然教学主要包括了解动物、植物、四季现象、物体特性(水、磁铁、玻璃等等)及理化现象(声、光、热、电等等)。

例1:冰与水

结合“冬天”的主题教学内容,认识水遇冷凝结成冰及冰遇热融化成水的现象,了解冰与水之间的关系。家长可以选一些很小的容器放满水,再用彩纸剪一些小花放在水里,把一部分容器放在屋外,而另一部分放在屋里。第二天让小朋友看外面的水变成了冰花,而屋里的却没有变,引导孩子思考:这是为什么?再把冰花放在暖气上,让他观察冰化成水的过程。并提问“冰为什么化了?”

例2:蝌蚪和青蛙

对大班年龄的孩子可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引导他们进一步细致观察动物各方面的差异,并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关系。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捉一些小蝌蚪,养在家里,让他们真正观察到蝌蚪的变化。

例3:植物生长

让孩子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把一些白菜根或蒜等泡在水里,孩子可以看到它们发芽、长根的过程。对大班年龄的孩子还要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都需要什么。家长把同样的植物放在同样的容器中,一个不放水;一个用黑布罩起来,见不到阳光;一个放在冰箱里;而另一个是正常的。几天以后,让孩子看看哪个发芽了,哪个没有发芽,为什么?从而总结出植物生长都需要什么。家长还可以在水里放一点颜色,第二天孩子会看到植物的叶子也有了颜色,从而明白植物是要“喝水”的。

例4:物质的不同特性

故事:冬天到了,小兔家还没有装窗户。小猪说“用纸”;小猫说“用木头”;小狗说“用玻璃”。让孩子想一想“应该用什么做窗户?为什么?”通过实物的小实验来引导孩子了解不同物品的特性:木头不怕水,但不能透光;纸能透光,但怕水;玻璃既能透光,又不怕水,所以可以做窗户,但玻璃不能摔,也不能砸。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关键字: 能力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