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训练步骤
1. 感知声音的有无
在这个阶段,要引导孩子听各种声响。在初期还不能确定孩子听力补偿效果的情况下,训练者不要主观认为音量比较小的声音是孩子听不到的,所以不引导孩子聆听。如果那样做,可能原本孩子可以听到较小的声音,但因为缺乏引导和训练,只能对大的声响做出反应。很多听力补偿较为理想的孩子只要训练得当,甚至可以聆听耳语声。同样,也不要回避响度较大的声音,否则孩子可能总是对大的声音有难受的感觉,不能适应。这会对孩子将来的康复水平造成不利影响。在生活和训练中,还要观察孩子听不同频率声音的反应,低沉的和尖细的声音都要让孩子去听。如“敲门声、拍桌子”等沉闷的声音都是较低频的,而“鸟叫声、哨声”等频率较高。
在助听设备佩戴的初期,由于不了解孩子的补偿效果。应该做到:正常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都引导孩子倾听。在每日的训练中,训练者可以观察记录下孩子对什么声音有反应,而哪些声音还无法获取。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很可能会看到一些孩子原来没有反应的声音现在可以听到了。对于可以听到和无法听到哪些声音可以报告给听力师。
在初期察觉声音的训练中,应多让孩子听有意义的声音,包括自然界的声响和语音。自然界中有意义的声响包括:汽车喇叭声、电话铃声、动物叫声、炒菜声等等,这些声音在生活中都代表着某种意义。不要总是让孩子听拍手、拍桌子或敲击物体等无意义的声音。
语音是听觉训练中最重要的声音刺激来源。除了让孩子听各种各样自然界的声响,还要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语音刺激。叫他的名字,和他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等。有些家长虽然经常叫孩子的名字,但只是为了观察孩子是否能听到声音。当孩子听到叫声回头后,家长却没有进一步的交流。如此一段时间后,家长会感觉孩子听不到声音了,因为孩子对叫名字和拍手的声音都没有反应。其实,这很可能是由于孩子已经对家长的这些做法厌烦而不愿给予回应。教师要具体指导家长如何训练孩子感知声音,告知他们当孩子对声音产生反应时,要给予积极鼓励。当孩子发声时,也要马上作出高兴的回馈,可以学他刚才的声音,同时拥抱他等等。这样,孩子会逐渐发现听和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且很快乐的事情。他就会主动积极地配合。
2. 林氏六音测试法
训练人员不但要了解孩子的裸耳听力,更重要的是应该清楚孩子佩戴助听设备后的补偿效果。而听力补偿效果都需要在孩子能配合反应的情况下进行。因此,孩子是否理解测试要求,是否能给予准确配合,对于助听设备的调适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的练习在训练初期是很必要的。并且,教给家长在训练中随时了解孩子的听力变化情况和助听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是康复的重要基础。只有在助听设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康复训练才能有效进行。如果孩子听力情况出现波动变化而没有及时发现,既可能耽误孩子的治疗,也会影响训练效果。所以,每天都应对孩子进行林氏六音的测试。
自然界和语言声都具有低、中、高不同频率的声音。而“林氏六音”中包含了各个频率段,它是家庭和机构训练中非常简便有效的测听方法。测试六音分别为:/m/ /u/ /a/ /i/ /ʃ/ /s/。其中/m/ /u/ /i/代表语言中低频的声音(语言中的韵母部分频率偏低);/a/代表中频;/ʃ/ /s/代表高频,/s/频率最高(声母部分频率普遍较高)。如果孩子对这六个音都能察觉,而且可以分辨,说明其听力补偿效果理想。如果/ʃ/ /s/察觉困难,说明高频补偿不理想,这种情况下,声母很可能发音不清,需要通过言语矫治手段加以帮助,但往往语言清晰度仍然难以达到非常理想的水平。而如果/m/ /u/ /i/总是出现混淆或察觉不明确,则说明低频听辨不佳。其中/i/由于第一和第二共振峰差异很大,因此,如果该音出现问题,不能简单地判断是低频效果不理想,还要综合看低频/m/ /u/和高频/ʃ/ /s/的听辨情况。如果,/m/ /u/也出现混淆,而/ʃ/ /s/察觉和听辨较好,则说明低频效果不理想,而相反,则说明是高频听辨不佳。测试时林氏六音时发音必须准确,否则测试结果会有误差。
以下是林氏六音共振峰的频率分布状况。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
s
ʃ
¡
a
u
m
由此可以看出这六个音基本包括了语音的主要频率范围(125Hz—8000Hz)。
林氏六音测试操作方法:
对于双耳佩戴助听设备的孩子,应分别测试左右耳,即先关掉一侧助听设备,测试另一侧补偿情况;再反过来测试。如果单耳佩戴助听器(另一侧听力损失严重)或单侧耳蜗植入且对侧耳未佩戴助听器的情况,可以只测试佩戴助听设备一侧。
测试时音量适中,不要加大发音强度。测试距离可先采用0.5米,如果测试情况良好,可以再做1米距离的测试,进一步到2米。如果孩子对近距离测试都无法通过,则不需进行远距离测试。测试人要在孩子的侧后面,确保他完全不能通过视觉获取信息。
方法一:让孩子拿起一个小珠子,放到测听一侧的耳边,这个动作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听觉注意。告诉他“听到声音就把小珠子扔到盒子里,没有声音时要等待,不要放。”也可以采用“套圈”、“滚珠”等各式玩具,或从家里找一些适宜的物品,最好能激发孩子的练习兴趣。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要选择不同的玩具。3岁以下可以选择套塔、乒砰玩具等容易操作的物品,只要听到声音放下或敲击玩具就可以了。小龄孩子不要选择很小的物品,因为他们手指的小肌肉运动能力还较差,小的物品不易于拿取。3—6岁可以选择“以形补形”等有一定难度的认知练习的玩具,这种玩具在做听觉训练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细致的观察力和形状辨别能力。另外,这种玩具比较小,有利于锻炼孩子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的发展。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如:7岁以上),也可以不用玩具,只要让他听到声音举手表示即可。
在做测试时,测试者发音前的时间间隔要有变化,让孩子无法通过猜想进行判断。有时等待较短的时间就给出声音,而有时等待较长的时间再发声。如果孩子在较长时间的间隔中不能等待,而是投放玩具,说明他判断声音的有无还不能很好完成,而是会依赖猜想。如果训练方法得当,通常1岁半以上的孩子在一段时间之后都可以配合这种测试。这种测试只能了解孩子对各个频率的语音是否能察觉,但无法判断他是否能听清。
方法二:通常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孩子在六音测试中,会主动跟随发音。对于年龄偏大的孩子(3岁以上),我们要用玩具等积极示意他模仿发音。训练者先发出某个音,当孩子模仿发音之后,再给孩子玩具让他投放,并且要马上给出兴奋的表情或者拥抱作为鼓励。这时,即使发音不太清晰,家长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能听辨出这些语音,是否有混淆。这就不仅能了解他察觉声音的情况,还能初步观察语音分辨的情况。
对于植入人工耳蜗的孩子,特别是有耳蜗畸形的患者,要特别注意他们的语音听辨情况,要确定他们是处于听得见还是听得清的水平。通常,听障儿童高频听力损失更加严重,因此,家长对高频的补偿效果会更加关注。训练人员要提醒家长应对各个频率的听辨情况都要重视,特别是考虑到耳蜗植入的特点,对于他们的低频分辨水平要尤为关注。
方法三: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也可以把拼音写出来,让孩子听辨指认。而
对于小龄幼儿,可以把每个音素和对应的图片结合起来,让他听辨指认。如:听到/u/就指“火车”的图片;听到/s/指“蛇”的图片;而听到/ʃ/时指“娃娃睡觉”的图片。对于还不会模仿发音的孩子,通过这种方法也可以判断他是否能分辨这些语音。
对于1岁左右年龄太小无法配合完成以上测试反应的孩子,则需要通过给出
一些声响,观察他的反应情况。可以建议家长在家中选择简单的测试工具,我们大致可以这样定义:木制品敲击的声音以低频为主,塑料制品敲击发出的声音主要为中频,而金属制品敲击的声音偏高频。当给出声音后,我们要观察孩子是否有以下反应:
活动中断:例如孩子正在吃奶,听到声音后停止了吃奶的动作
寻找声源:听到声音后,能转头寻找
听到声音后眨眼或睁大眼睛
听到声音后能跟随发音
在给声时没有反应,而在声音突然停止时做出以上反应
如果孩子对某类声音能够稳定出现以上反应,则基本可断定能够察觉该种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