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在听力康复中常见的误区
1、真的是贵人语迟吗?
常规状态下
1—2岁——开口说话
>2岁——引起警觉
>3岁——高度怀疑:听力障碍,智力低下,自闭症等等……
正常儿童超过3岁开口说话的,不超过万分之一(此数据来源网络)
2、现代仪器很发达,ABR脑干透发电位、OAE耳声发射、ASSR多频移态、耳蜗电图、CT
MR 核磁共振……当有疑虑,去医院做个检查,很容易就可以确诊听力损失。
3、抛弃幻想,与时间赛跑
绝大部分听力损失是无法治愈的,与其四处求医拜佛,不如及时确诊、尽早干预。
4、时间的宝贵
不断的等待奇迹,错过的却是最宝贵的时间。因为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在0~3岁,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声音的刺激至关重要——即使听不懂,也能促进大脑的发育。
不同阶段大脑发育的体积
研究表明:六个月内选配辅听设备,听力发育与正常听力儿童相差无几
如果错过这个时间,大脑发育错过声音的刺激,听觉发育将严重延缓。
正确做法
(一)早发现,早诊断(1个月筛查,3个月确诊)
(二)早干预(助听器或电子耳蜗) 为大脑与听觉发育赢得时间
(三)早语训——没有语训效果等于零
误区二:无论听损程度怎样,人工耳蜗更好
孩子到底应该配助听器还是植入人工耳蜗?
助听器与人工耳蜗
• 一、相同点:
1. 都是听力辅助装置,旨在提高患者听力
2. 佩戴后都需要进行语言训练
误区三:ABR无反应就是无听力
ABR的解读:ABR脑干诱发电位只能进行听力水平的“评估或预测”,结果≠纯音测听的阈值。因为ABR结果始终是电生理学中听神经反应的阈值,与纯音测听得到的主观听阈含义不同。
误区四:戴一个助听器就好了
大家都说:
戴两个助听器太难看了,有一个就够了。
我的孩子一个耳朵好,一个耳朵都快听不到了,戴上去也没用……
有人工耳蜗就好了,另一侧戴助听器也没有用……
双耳选配的好处:
1、预防听觉剥夺,保存双耳的言语理解力
2、对声源定位好
3、有响度累加效应
4、有减少噪声的作用
5、能消除头颅头影效应
6、主观因素:音质好,有立体声效果
误区五:哪家折扣高买哪家
首先,我不反对大家节省成本。
但考虑问题要全面----哪些因素影响效果?
助听器——性能
验配师——水平
评估 ——能力
语训 ——效果
家长 ——努力
注意:
便宜往往没好货
好货往往不便宜
最终效果的瓶颈:
影响助听器效果的因素:
1/3——准确测试与专业验配
1/3——助听器性能
1/3——验证助听器是否得当及调试
补充:哪些仪器进行评估声场评估
声场评估、真耳分析
误区六:助听器越贵越好
助听器是不是越贵越好呢?是,但又不是!
以峰力美人鱼梦助听器为例:
所以说助听器是越贵越好,但不是越贵性价比越高
个人建议: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性能档次,如果家庭比较拮据,可以选择中高档的产品,把钱省下来选配无线功能辅件与FM产品,以及语训。
误区七:孩子语训是老师的事
您不仅仅是一名家长!家长是最好的老师!
家长应该更多的陪伴孩子
努力——时时刻刻的教育孩子,纠正发音
评估——林氏六音判断助听器工作、性能
训练——听声放物
积极——遇到困难努力找验配师或者语训中心沟通
坚强——从心理上要做孩子强大的后盾
误区八:别让人看到了我的助听器
孩子的康复包括哪些?
听觉康复——助听器或耳蜗康复到位
言语/语言康复——尽量的运用肢体与口型
心理康复——直面自己的不足,敢于向陌生人阐述自己的情况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康复群里一个妈妈的话:
“孩子四岁多就可以和并不熟悉的人谈论自己和她爸爸残疾的事情。爸爸腿有残疾,每次出门我们都是牵着爸爸手,扶着爸爸走。
她早就习惯了,我还告诉她别人笑话你耳聋,笑话你爸爸瘸子,都不要难过。你可以大胆告诉别人,我虽然耳聋,可我现在能清楚地讲话,我爸爸虽然腿不好,可他很努力赚钱给我上学买吃的用的。我爱我的爸爸妈妈,我们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