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儿童与婴幼儿的中耳炎

  •  
  • 浏览次数: 76
  •  
  • 发表时间:2015-01-07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导读:由于解剖结构与生理的原因,儿童(特别是婴幼儿)较成年人更容易发生中耳炎,包括非化脓性中耳炎与化脓性中耳炎。所以中耳炎是儿童时期听力障碍的杀手,并有可能影响到儿童长大成年后听力明显受损。因此,预防儿童与婴幼儿中耳炎,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耳的解剖有何结构,听觉是如何产生的

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分为三部分,即外耳(耳郭、外耳道二个部分)、中耳(分为鼓室、乳突、咽鼓管三部分)、内耳(内耳亦称“迷路”,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三个部分,并与神经相连,进入大脑)。

“鼓室”形如火柴盒,是一个空腔,约有2mL大小的空间。鼓室内有三个听小骨,以及韧带、神经。鼓室有六个面(内、外、上、下、前、后),外侧面是鼓膜,并与外耳道孔相连,前面借助于咽鼓管通向鼻咽部,内面紧邻内耳。三个听小骨以关节相连并在韧带的支持下组成一个链状,称为听骨链。听骨链的外侧端与鼓膜相连属,内侧与内耳相连属。声音(声波)就是通过外耳道传至鼓膜,再传至听骨链,再传至内耳(耳蜗),由耳蜗产生生物电的冲动,经听神经传导至大脑,从而产生听觉。

“咽鼓管”是一条管腔,从鼓室前上方通向鼻咽部。因此咽鼓管有二个开口端。鼻咽部的开口端称为“咽鼓管咽口”。正常情况下,空气从咽鼓管咽口进入,经过咽鼓管通道后,再进入中耳腔。咽鼓管的这种功能保持了中耳腔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的一致,从而使鼓膜与听骨链在声音(声波)的刺激下能够自由地振动,保证听力正常。

咽鼓管咽口位于鼻咽部的外侧壁,咽鼓管咽口的前方是后鼻孔,后内侧是鼻咽部的后壁,婴幼儿,腺样体附着于鼻咽部的项壁与后壁,与咽鼓管咽口相邻很近;咽鼓管咽口的下方就是口咽部,口咽部有腭扁桃体与咽侧索,咽侧索的上端与咽鼓管咽口的距离较近。因此,鼻腔与鼻窦的炎症、鼻咽部的炎症、口咽部的炎症,都容易感染到咽鼓管咽口,使咽鼓管咽口产生炎症性肿胀、受压,或感染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二、中耳炎产生的最重要的病机是什么

中耳炎包括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炎和非化脓性中耳炎两类。

如果由于上述部位的炎症因素引起咽鼓管咽口的黏膜充血、肿胀,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如腺样体肥大、鼻咽癌肿瘤压迫),就可能产生咽鼓管咽口受到压迫,或咽鼓管管道受到压迫,从而导致咽鼓管阻塞不通。咽鼓管阻塞后,不能起到通气的作用,中耳腔内就会形成负压,于是引起鼓膜内陷,并进一步产生中耳腔内积液,积液被吸收后就可能产生中耳腔内的粘连,听骨链与鼓膜均不能自由地振动,从而引起明显轻度或中度耳聋。这就是非化脓性中耳炎产生的主要机理。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中耳炎 婴幼儿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