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音乐游戏活动设计:散步

  •  
  • 浏览次数: 95
  •  
  • 发表时间:2015-03-26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设计意图

二十世纪意大利伟大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主张要发展幼儿听觉就必须让幼儿学会欣赏聆听音乐,所以对音乐的反应是开发听障儿童残余听力提高听觉灵敏度以便更好进行有效的语言学习的首要因素。以往我们都是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活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较少。现在新《纲要》指出,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因此我们应该构建幼儿音乐教育新理念,充分挖掘音乐与其他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

“散步”这个教学活动是以音乐游戏为主导的一个涉及听觉、语言、沟通、艺术、认知、健康、社会等多领域的教学活动,活动让听障儿童在欣赏不同的音乐旋律中完成听障儿童对声音的察觉、分辨、辨识、理解四个阶段,感知分辨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辨识和理解声音的意义。同时听障儿童对语言的学习是学得慢忘得快,因此,在语言学习中需要不断地反复练习巩固复习,然而对听障儿童来说重复同样的内容会让他们觉得没有新鲜感而感到乏味,而音乐游戏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让听障儿童在欣赏优美的音乐旋律中理解旋律的意义,再配上动作和语言,随着音乐游戏的活动逐渐积累、丰富和巩固语言学习的内容,培养听障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提高听障儿童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总之,听障儿童在音乐游戏中获得的语言既丰富又牢固,这比单纯的语言课所带来的效果要好得多。

这堂课是混龄的,几个班级孩子一起的活动,大孩子能更熟练,同时能带动小孩子。介于此,本教学活动的目标则兼顾了不同年龄幼儿的学习需要。

孩子年龄
2-6岁

课程目标

复习
1.通过感受音乐旋律的不断变化,感知音乐声从无到有或从有到无的变化(听觉)
2.分辨声音的高低变化和音乐节奏的快慢强弱变化(听觉)
3.使用礼貌用语或问候语,学会用音乐表达的形式进行问候:“***你好!”(沟通)
4.对已有的词汇、句型和儿歌进行巩固和复习表达运用(语言)

学习
听觉目标(重点目标):
辨识不同旋律的音乐所涵盖的意义

认知目标(重点目标):
结合生活经验对事物发生的顺序进行正确的排序:睡觉-起床-散步-打雷-下雨-回家

艺术目标(重点目标):
1.感受和表现音乐的不同性质,理解不同的音乐旋律所涵盖的意义,并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交换动作。(重点学习)
2.探索散步动作,模仿不同的小动物走路的姿态,用相应的表情和体态表现对打雷、下雨等天气的反应。(重点学习)

健康目标:
让听障儿童知道下雨天的时候要保护自己的助听设备。

社会目标:
1.遵守游戏规则,在散步时注意寻找合适的空间,学会避让,不与同伴相撞。
2.学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准备
钢琴、散步的音乐磁带、各种小动物头饰、生活和自然情景大挂图

教学过程

1、音乐律动。
身体部位——手-腿-腰-胸-肩,头-肩-胸-腰-腿。让幼儿根据老师所弹奏的音乐做出拍打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同时说唱出身体各部位名称,让幼儿在动动说说唱唱中自然地进入游戏学习状态。

(反思:儿童习得语言主要经过:模仿——强化——重复——成形四个步骤。以音乐律动的形式既能符合幼儿善于模仿的特点,又能在一次次反复游戏中强化和重复对语言的练习,从而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也提高了幼儿语言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这样有节奏性的律动能让儿童在手、耳、口等多感官协调并用中迅速地集中注意力,起到整理课堂纪律的作用。)

2、起立、请坐 。
老师弹1 -3- 5- ⅰ—— 从低音到高音,幼儿做出起立的动作,老师弹 ⅰ- 5- 3- 1——从高音到低音,幼儿做出坐下的动作,这个游戏可以大家一起听音乐完成也可以请一个小朋友当班长听音乐后用简短的语言(起立、请坐)指挥其他小朋友完成动作。

(反思:该游戏根据音乐的从低到高和从高到低做出站和坐的相应动作,让幼儿分辨声音的高低变化。)

3、问候式点名:学习礼貌用语或问候语
集体——小朋友们好! *老师你好!
个别——***你好!*老师你好!

老师点到谁的名字谁就站起来向老师问好,主课老师和配班老师是哪个老师点名的就让孩子向哪个老师问好。(对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可以点名问好做暗示和提醒)

(反思: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集体和个别的方式开展教学,因为听障儿童的听觉语言基础和水平各不相同,年龄差异也较大,我们很难根据每个孩子的水平选择统一的音乐游戏,而集体音乐游戏正好符合了幼儿差异性大的特点,通过集体游戏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互补学习,以点带面,让能力强水平高的幼儿带领其他幼儿一起学习练习,使幼儿其在共同学习中得到更加有效的理解和提高,当幼儿整体的水平提高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便可进行个别的训练。)

4、看图说话、图片排序。
随机出示生活自然情景(睡觉、起床、散步、打雷、下雨、回家)的教学大挂图,让幼儿说说图中正在进行或者发生什么,根据幼儿语言能力的差异用相应的词组或者句子进行表达;将图片随意摆放,让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图片的发生发展顺序进行排序,并按所排列的顺序逐一说出图片内容。

(反思:对待不同差异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提问和引导。老师问幼儿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图片中发生了什么?对不能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达的幼儿,可以让他们用完型的方式进行关键词的补充,如老师说:“小朋友在——”幼儿说出关键词,将关键词放在不同的句式中呈现;对于能用完整句子进行表达的幼儿,老师要用问问题的方式让幼儿根据不同的问句进行正确的句型表达,如老师问:“小朋友在干什么?”幼儿要回答:“小朋友在睡觉。”老师问:“小朋友怎么了?”幼儿要回答:“小朋友睡觉了。”或者“小朋友睡着了(睡醒了)。”等,培养幼儿回答问题的能力。)

5、围绕“下雨”展开话题。
下雨前会有什么预兆?会发生什么现象?下雨了要如何进行避雨?下雨了要怎样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助听设备?让幼儿根据老师的问题展开自由的讨论,说说自己遇到下雨的时候都会怎么做。根据幼儿所表达的自己遇到下雨时对自己身体和助听设备的保护方法,让他们进行具体的动作演示,用相应的表情和体态表现对打雷、下雨等天气的反应。如有的用双手捂住耳朵上的助听设备,有的将外套遮挡在头上保护助听设备,有的打起雨伞进行保护,让幼儿自由发挥。

(反思:这一环节老师提出问题:“下雨天的时候,我们要怎样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助听器或耳蜗呢?如果下雨天的时候你带了雨伞,而有的小朋友没有带雨伞,你会怎么做呢?通过对老师所提问题的思考,教育幼儿在下雨天的时候要保护好自己的助听设备,同时教育孩子学会互相帮助。)

6、感受乐曲性质,分段体验游戏情景。
(1)老师请小朋友仔细地来听一听几段音乐,感受一下每一段音乐有什么不一样?听一听有几段?(尊重幼儿听觉优先的原则)

(2)出示图片,让幼儿视听结合再听一遍音乐游戏“散步”的音乐,每听完一段老师便问问幼儿这段音乐像在发生了什么,让幼儿先说一说自己听到的感受,然后老师出示表现该段音乐内容的相应图片,并用完整的语言解释音乐所表示的含义,以音、义、图等结合的形式表现散步的具体过程。(对每段音乐内容的语言描述:小朋友该午睡了,睡得真甜呀。睡醒了,和朋友们出去散步吧!玩得高兴的时候,突然,天空中乌云滚滚,轰隆隆,轰隆隆,打雷了,哗啦啦,哗啦啦,下雨了,小朋友快快回家去。)

(3)分段听音乐并让幼儿用动作表情等丰富的肢体语言配合口语表达表现出来,如听到睡觉的音乐时,一边做睡觉的动作一边说“我要睡觉了”。

睡觉:听到音乐做出闭上眼睛睡觉的姿态,可以学着轻轻地打呼噜,表示自己睡着了。

起床:听到起床的音乐做出伸懒腰起床的动作。

散步:听到散步的欢快音乐,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做出相应的动作,边学动物走路边学叫声或者说出相应动物的儿歌,散步的时候可以单独自由散步,也可以成群结队散步。

打雷:听到“轰隆隆”的打雷声时,可以做身体蜷缩下蹲的动作,并用双手捂住耳朵和助听设备。

下雨:听到下雨的音乐时做出打伞状等,快速跑回家。注意引导幼儿必须在音乐结束之前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来,坐下来的时候如果音乐还没有结束,可以在座位上随音乐的节奏打节拍等待其他幼儿回座。

(反思:音乐游戏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兴奋剂”和“调节剂”,在引发和保持幼儿参与听觉语言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调节劳逸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音乐游戏中不仅提高了幼儿听觉上的敏感度和语言学习上的兴趣,同时也完成了幼儿听能发展的四个阶段和语言发展模式中的各个阶段。幼儿在游戏中能较好地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让在听听、说说、动动中使其各方面的能力协调统一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7、与老师一起游戏,完整体验音乐游戏“散步”的乐趣。
(1)让幼儿听到睡觉和起床的音乐做出相应的模仿动作,演示睡觉、起床等生活活动;当听到散步的音乐时可让他们学习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散步,可以学习不同的小动物走路的姿态散步,也可以单独或者结伴地散步,散步的时候也可以边模仿小动物走路的姿态边学小动物的叫声,同时可以根据所模仿的小动物进行自由地发挥,比如模仿蜜蜂的时候可以将“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的儿歌也穿插在相应的表演中进行巩固复习,幼儿要学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去探索散步的动作并大胆自信地表现出来。——此环节的安排,是否会造成幼儿间的互相干扰,且也给老师的指导带来难度。这个地方,老师在忙,我已留言,没来及修改。

(2)在散步的过程中引导儿童看到漂亮的花儿可以向花儿点头问好,看见熟悉的朋友也可以问好,进一步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和问候语。

(3)小朋友在散步时突然天气有变化了,小朋友听听是什么声音?打雷了、下雨了小朋友心里怎么样?你会想什么办法呢?小朋友把自己想的办法用动作演示出来,比如做打伞、抱住头和耳朵、把外套披在头顶上等跑回家的动作,一边跑一边念儿歌“哗啦啦,下雨了,打雨伞,快回家”。

(反思:让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出一日生活的各项常规活动的表演,睡觉起床刷牙洗脸散步等,在感受音乐的同时也复习巩固相应的拟声词、名词、动词、名词+动词以及一些儿歌。音乐游戏符合学龄前幼儿的年龄特点,相似于儿童的生活,抓住了他们喜好动物的天性,所以用这样的游戏来进行教学能引人入胜,增加课堂中语言学习的气氛。同时,教师在游戏活动中提供给幼儿听说玩的练习机会,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语言,在语言中开展游戏,使音乐游戏和语言学习相互渗透,获得发展。)

8、让幼儿听音乐旋律自主完成游戏 。

(1)游戏前先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戴上相应的动物头饰进行游戏。
(2) 提醒幼儿注意散步时,小朋友可以学习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散步,和朋友保持合适距离。
(3)提醒幼儿表现出听到雷声时的惊愕表情和快快回家的各种动作。
(4)表扬遵守游戏规则,在“下雨”音乐结束时找到座位的幼儿。

(反思:喜爱动物是幼儿的天性,爱模仿更是幼儿突出的特点,本环节让幼儿在有趣地模仿小动物中获得快乐,并对音乐活动产生兴趣,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9、结束活动。
对本次音乐游戏教学活动的成效(孩子们的表现)进行评价,播放“散步”的音乐磁带,让幼儿在散步的音乐中用自己独特的喜欢的散步动作走出教室,结束本次教学活动。

10、延伸活动。
(1)讲故事“热闹的下雨天”,听听故事中的小动物们遇到下雨天是怎么做的。
(2)利用午餐后午睡前的时间带孩子进行户外散步,感受散步的乐趣。
(3)和爸爸妈妈到公园里去散步,观察公园里散步的人们都是怎样散步的,体验散步时可以做些什么。


来源:聋康网 作者:熊莉



来源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活动设计 听障儿童 音乐 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