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听力损失的“蛛丝马迹”

  •  
  • 浏览次数: 442
  •  
  • 发表时间:2016-01-27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听力损失可不是老年人特有的。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郭宏介绍,其实生活中很少有人注意到,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用耳方式都会对脆弱的耳朵产生伤害,例如,经常掏耳朵可能导致外耳道损伤,引起外耳道发炎甚至鼓膜穿孔,年轻人常见的是长时间戴耳机、听MP3造成听力损失。

  有这些症状说明你听力受损

  郭宏提醒,听力损失可以分为先天性耳聋和后天性耳聋。前者主要由于遗传因素、母亲妊娠保健不当、分娩过程中的意外所致。而后天性耳聋主要由于急性传染病、细菌或病毒感染、耳毒性药物、头部外伤、高强度噪音环境下工作致耳部结构或听神经损伤及衰老造成耳的退行性变化所致。别以为以上事情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可以掉以轻心,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初级耳科保健,首先要留意生活中听力损失的“蛛丝马迹”——

  1、爱打岔是没听清楚的表现。

  2、侧耳听人说话是为了听得更清楚。

  3、爱观察口型说明听不清。

  4、看电视的时候,音量调得很大。

  5、说话声音太大也是听力不好的表现。

  当出现这些现象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有可能你的听力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听力损伤的预防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失聪和听力损伤的事实档案》表明,至少有1/2的听力损伤是可以预防的。而这些简单而有效的预防措施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1、定期清除耳垢:耳内积聚成块的耳垢容易妨碍听觉引起外耳道炎,但自己不要随意掏耳朵,正确做法是到医院请医生用专用器械帮助把耳垢清理出来。

  2、尽量避免高强度噪音,少去噪声太大的公共场所,如KTV等娱乐场所。年轻人特别流行用MP3听音乐,使用耳机、音响设备时注意控制音量和时间,保护好听觉不受损害。

  3、控制导致耳聋的原发病: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疾病是加速老年性耳聋的重要因素,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对耳部的影响。

  4、慎用药物: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耳毒性药物可造成耳蜗的损伤,应尽量少用或不用。

  郭宏介绍,要避免听力受损,生活作息应该更加有规律,如按时作息,注意锻炼身体,避免过度劳累,健康的体魄对于防止疾病的发生十分有利。同时需要戒掉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特别是吸烟,香烟中的有毒成分可使内耳血管发生痉挛,引起供血不足而致听觉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化或萎缩。

  此外,避免感冒也有助于减少听力受损的几率。因为人的耳朵与鼻腔相通,一旦病毒、细菌引起感冒有可能会引起逆行感染,导致中耳炎,出现听力下降。特别是小儿感冒要及时治疗,如果出现流涕、耳痛(小儿不会表达一直哭啼)、发烧需立即到医院就诊,以排除中耳炎。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听力 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