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毕业了!53名听障儿童将听到新年钟声
春天孕育着希望,我们身边总有好故事。2月份本不是毕业季,但是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在济宁市青少年宫举行。53名因疾病或意外失去听觉的儿童在经过近两年的康复训练治疗后,听力终于达到了标准,顺利毕业。这些听障儿童毕业后,将有能力进入普通幼儿园、小学随班就读,继续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重新聆听世界的美好。
能听会说,康复中心的孩子们毕业了
“孩子最初被诊断为双耳无任何听力,没想到现在也可以开口说话,也能叫我一声‘妈妈’……”在毕业典礼上,一诺的妈妈眼含热泪哽咽地说。小一诺出生四天时,医院通知家长,听力筛查未通过,且双耳无任何听力。那段时间,一诺的妈妈濒临崩溃。后来在别人的介绍下,她们来到小不点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去年,一诺在成功植入了人工耳蜗,术后的康复效果明显。如今,一诺活波可爱,受到委屈时会喊“妈妈”,高兴时会抱着妈妈的脖子在耳边悄悄地说:“妈妈,我爱你。”
“小鸟的歌声到底什么样,无声的世界让我孤单迷茫;带上小耳朵,陪伴我成长,妈妈请放心,我会永远坚强……”伴随着旋律,小不点康复中心的孩子们从容而舞,欢快歌唱。郑先生坐在家长席,看着舞台中央儿子瑶瑶的表演,不禁骄傲地拍手鼓掌。郑先生说:“愿每个听障儿童都能被温柔以待,在老师、家长的陪伴下,融入社会。”
与瑶瑶一同毕业的,还有50多名小朋友。他们在舞台上一字一顿地将一首首《古诗》朗诵出来,将精彩的舞蹈呈现出来,这些精彩的节目,是他们的礼物,他们要将这份礼物献给陪伴自己多年的老师、父母。清晰的语言、稚嫩的表演,让现场充满着感动与喜乐。“两年多来,看着孩子们从刚到中心的不闻不语,到慢慢能吐一个音、一个词,能讲一句话,是作为老师最开心的事情。”小不点康复中心主任杨丽莉说。
训练不易,一个拼音需要重复上千遍
在小不点康复中心里,富有责任心和爱心的老师几乎与孩子同吃同住,充当无声与有声世界的对话桥梁。
已任教三十多年的张传贞,是我市最早一批从事听障康复训练的老师之一。她告诉记者,除了学前教育,老师还承担了最重要的职责——听力康复,因为来这里的每一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家庭让孩子开口说话的期望。
“刚刚来到中心的学生很多连最简单的发音都不会,比如拼音字母‘a’都不会说。一个简单单词甚至要反复重复几十遍、上千遍学生才能准确发音、固化下来。”张传贞说,因为每个学生的听力受损程度不同,领悟能力也不一样,因此在小不点康复中心内,设有许多个小教室,供老师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学。
“通过佩戴助听器等设备,可以让孩子听到声音。但是‘听到’不等于‘理解’和‘说话’,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孩子建立字词句与所指事物的联系。”曾经是普通学校幼师的孔米娜老师坦言:对于听障儿童,他们每说出一句话,背后都是几千遍锲而不舍的强化训练。“比如活动排队,普通幼儿园一个简单的手势加口令可以搞定。但是听障孩子,可能要花上10几分钟。”孔老师说,面对这些孩子们,十分考验老师的耐心。“与普通幼儿园授课相似,却也有不同,这里每一名老师会负责带二到三名学生,除了常规的互动课程,也就是孩子们的康复训练课,一些孩子还需要进行学前教育内容,这些都是伴随孩子们直到毕业。”杨丽莉说。
未来美好,听障儿童可就读普通学校
杨丽莉告诉记者,造成孩子听力障碍的原因有很多,有的人因为先天性疾病出生时便无法感受父母的呼唤,而有人是因为用药不慎,还有的人是因为事故或其他意外而失去听觉。“过去很多人都认为十聋九哑,导致很多聋哑儿童一辈子都无法说话,听不到这个世界的美好。现在,很多家长意识发生转变,把孩子送到专业系统康复训练机构进行治疗。”杨丽莉说,现在我市针对学前听障儿童的康复训练实行全免费。
“大致经过两年的康复训练后,这些孩子就具备了到普通学校入读的能力。”杨丽莉告诉记者,中心成立以来,已经有130余位孩子从这里毕业。“对听力康复训练,介入年龄越小,康复可能性越大。”杨丽莉说,经过康复训练后,听障儿童同样可以进入普通学校就读,这是一个值得欣喜的现象。听障儿童康复率逐渐提升,除了政府的重视、政策的帮扶,还与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家长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有关。
新闻特写
听障男孩去年考上大学
“我原来和你们一样,是一名聋儿,听力基础比你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差。今年我考上了大学,我站在这里,是想用自己的例子向大家证明,只要肯努力,目标终究能实现……”讲话的男生叫王岩,来自邹城。2017年参加高考的王岩,被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录取。2017年8月24日,在济宁市小不点康复中心,王岩向自己的启蒙老师致谢,并鼓励那些和自己有着相同经历的弟弟、妹妹们。
王岩出生于1999年,有着与生俱来的听力缺陷。2003年,四岁的他在母亲王启丽的陪伴下来到济宁接受康复治疗。当时,王岩的听力损失程度已超过100dBHL,属于极重度聋,几乎是同班学生中底子最差的。“当时王岩特别难教,不仅看不懂老师的嘴型,还因为调皮,常和同学打闹,闹完就在教室里哭。”担心影响到其他同学正常康复,王启丽无奈地把儿子带到教室外,模仿老师的方法自己教课。看到这一幕,小不点康复中心创始人张传贞常会抽时间给母子俩“开小灶”,帮他弥补差距。
谈起理想,王岩告诉记者,报考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是他自己的想法。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学校开设了特殊教育专业,然而,填报志愿时选择这一专业的考生并不多。高三下学期,王岩就为自己的人生定下了方向,为此,他开始从很多方面锻炼,除了努力学习,还不断增强社交能力。生活中的王岩活泼开朗,全然没有因为自己的生理缺陷而自闭自卑,不仅主动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还积极组织并参加了不少课余活动。“这些年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都没有放弃希望。假如以后当了老师,我要帮助他们培养信心,乐观坚强地生活。”王岩说。
来源:东方圣城网 (记者苏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