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汗退烧可致耳聋 给宝宝如何正确退烧

  •  
  • 浏览次数: 562
  •  
  • 发表时间:2015-01-27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小佳佳的父母因工作常出差,她从10个月起就被抱回老家,由奶奶照顾。小孩子身体抵抗力本就弱,正值冬天,奶奶给小佳佳洗澡时动作慢了些,一受凉,孩子发烧了。

  奶奶根据以往自己带孩子的经验,认为孩子发烧,只要捂出汗来就能退烧。但过了三天,小佳佳虽然退烧了,但之后反应似乎没之前快了。

  三个月后,小佳佳妈妈休假回来看孩子,发现小佳佳的反应有异,便带着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结果发现是双耳重度耳聋,需要配戴助听器……

 

 

  看到这个我真的是冒了一身冷汗啊,我一直都是捂汗退烧的啊,这这这。。。。

  你们都是怎么给退烧的啊?该如何正确退烧


  人体散热途径,也就是退烧途径有四条:

  1、经皮肤蒸发水分散热是最主要途径,占90%以上。所以发烧时不要给孩子穿的太多,应该少穿盖。

  2、经呼吸散热。发烧时呼吸会增快加深。

  3、经排尿过程散热。多喝水多排尿。

  4、经排便过程。

  所以,遇到孩子发烧要从这四方面帮助孩子物理退热。物理降温有两大形式——冷降温和温降温。通过冰贴或冰袋,导致局部皮肤降温为冷降温,退热效果有限。虽可感皮肤变凉,体内温度未必降低。变凉的皮肤血管收缩,反而会妨碍体内热量散出。温降温是在提高环境温度前提下,用温热毛巾敷身体、洗温水澡等致皮肤血管扩张,利于体内热量散出。

  正确看待物理降温,维持体温需体内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发热是产热增加和/或散热减少的结果。

  要退热,增加散热很重要。

  经皮肤是主要散热途径,增加皮肤血流就可增加散热。在多饮水前提下,适当提高室温减少穿盖;温水浴都是很好之法;而冰袋、酒精擦浴只带走局部皮肤热量,退热效果有限。

  退热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体内水分不足。

  婴幼儿生病时多不喜喝水或奶,家长一定耐心少量多次喂,以增加体内水分,利于退热,否则服了退热药也达不到预期效果。再有,排尿和便过程都可利于降温。

  总之,退热的捷径不是从药物(退热药、抗生素等)出发,而是增加体内水分和适宜物理降温。

  一般在体温达摄氏38.5℃以上时才开始服用,而且每次服药要间隔4~6小时。但对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可适当积极退热。

  退烧药的剂型很多,包含片剂、水剂、栓剂和针剂,可根据孩子的年龄选用适当的剂型。但打针是最不安全的方法,容易发生不良反应,除非过高的体温,一般不用。

  发烧本身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去寻找病因,对症治疗。一般感冒常会发烧2~4天,如果精神状态好、进食正常则不必太担心。但需注意感染有无恶化或发生并发症的情形,如婴幼儿出现哭闹不停、反应差、高烧不退、甚至抽搐等,应尽快就诊。普通的感冒发烧多半由病毒引起,主要是对症治疗,不应滥用抗生素。



  来源:宁夏健康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