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常识:这些可能让宝宝变聋!

  •  
  • 浏览次数: 1790
  •  
  • 发表时间:2015-06-18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可是由于一些不当的养育却有可能给孩子造成终身性的损伤,比如孩子的听力。在中国,每年有2-3万的孩子因为打针吃药变成聋哑儿童,还有很多孩子由于家长缺乏正确的养育知识,而造成不可逆性的听力损伤。尤其让人痛心的是,这些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小编衷心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受到贴心的养护和对待,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

 

 

 

1

孕期千万别做这些事,可能会导致孩子耳聋。  

 

 

  很多孩子先天性的耳聋,是遗传的因素,现在随着医学的发达,耳聋基因是可以检测的。尤其建议,有家族遗传史的准家长,在怀孕前,仔细监测耳聋基因的可能性。

 

  其次,孕妈妈在怀孕时期的一些不当的行为,也可能导致孩子先天性耳聋,因此一定要避免。

 

1.风疹或病毒感染

 

 

  准妈妈在孕期患有风疹或其他病毒感染,病毒可能会经胎盘而侵害胎宝宝,引起内耳发育畸形,出现耳聋等症状。尤其是当准妈妈在怀孕之前的三个月患有这些疾病,胎宝宝可能受到的影响可能就会更大,先天性耳聋的发病率会更高。

 

2.服用了有害药物

  准妈妈在怀孕期间服用了有害药物,如奎宁、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这些耳毒性药物,这些药物有可能会通过胎盘而循环,从而影响胎宝宝,造成耳聋。

 

3.父母一方患有性病

  准爸爸和准妈妈中的一方或双方患有性病,如感染了梅毒,也可能导致胎宝宝先天性耳聋。

 

 

4.深度麻醉

  准妈妈在怀孕期间曾受过深度麻醉,从而影响了胎宝宝的发育。

 

5.早产或难产造成婴儿缺氧

  准妈妈在分娩期间出现早产或难产造成对婴儿的缺氧,或是在帮助分娩时使用产钳不当损伤了听觉器官引起耳聋。

 

6.胎宝宝发育不良

  胎宝宝在准妈妈的体内发育不良,耳组织发育畸形与出生体重不足,也有可能导致先天性耳聋。

 

 

 

2

 

孩子为什么会耳聋?

 

 

  孩子耳聋的因素有很多,集中起来,可以归纳为4种:遗传性、药物性、疾病性和生活性。

 

1.遗传性

  有家族遗传史的会存在遗传性耳聋的风险。除此之外,孕期准妈妈的一些不当行为也会导致孩子先天性耳聋。

 

 

2.药物性

  在我国每年有2-3万的孩子因为打针吃药变成聋哑儿。药物致聋是可以预防的。母亲在孕期要禁用一些损害胎儿内耳的药物,对有药物致耳聋家庭史的人群,用药时尤应谨慎,如非用不可,应从最小剂量开始。对必须使用耳毒性药物时,应密切观察,特别是注意有无耳鸣、头晕等现象,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采取措施。

 

 

耳毒性药物:

a.氨基糖甙类抗菌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新霉素、托布霉素、洁霉素等。

b.非氨基糖甙类抗菌素:氯霉素、紫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卷曲霉素、春雷霉素、里杜霉素、巴龙霉素、尼泰霉素、多粘菌素B等。

c.水杨酸盐:阿司匹林、非那西汀、APC、保泰松等。

d.利尿剂:速尿、利尿酸、汞撒利等。

e.抗肿瘤药物:顺铂、氮芥、博来霉素、氨甲嘌呤等。

f.中药:乌头碱、重金属盐(汞、铅、砷等)。

g.其他:奎宁、氯奎、心得安、肼笨达嗪、胰岛素、碘酒、洗必泰等。

 

 

3.疾病

  后天性耳聋有的与新生儿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溶血、产时外伤有关。

  

  新生儿在出生后如果感染过流脑、乙脑、麻疹、猩红热、伤寒、结核性脑膜炎、流感、腮腺炎、风疹、水痘等病毒,也会导致耳聋。儿童患上慢性中耳炎后如果不及时治疗,也会演变成感应神经聋。

  

  感冒是引起中耳炎也是造成后天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感冒就能减少中耳炎的发病的机会;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正确的擤鼻涕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擤出另一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因此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奶汁。

 

 

  

  耳朵周围邻近器官的病变,有时也会涉及到中耳腔,从而引起听力减退。如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

  

4.生活性损伤  

 

 

 

a
外伤

 

 

  孩子淘气时,有些父母盛怒之下大力给孩子几个巴掌;喜庆佳节,燃放的鞭炮突然在孩子耳边爆炸,巨大气浪直冲耳道内鼓膜;游泳时耳朵撞击水面,以上外力都会造成鼓膜破裂、穿孔,直接造成听力减退。

  

  预防措施:父母应在平时多注意孩子的行动,避免意外。燃放鞭炮时应注意距离,游泳时注意安全。防揪打,揪耳朵、打耳光都对耳朵有害。

  

 

 

b
掏耳朵

 

 

  当孩子叫嚷耳朵痒时,有些父母会信手取来发夹、短木棒,毛衣针等物在孩子的耳朵里盲目掏挖。这时只要稍有疏忽或不慎,被他人碰撞,极容易戳破孩子耳道深处薄薄的鼓膜,造成鼓膜破裂、穿孔,不仅引起耳痛、出血,而且还使外耳与中耳腔直接相通,细菌也乘虚而入,引起感染。鼓膜参与声音传导,若鼓膜穿孔直接会影响儿童听力。

 

 

  预防措施:掏“耳屎”最好用棉签,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耵聍可自行出来;不要形成挖耳习惯后频繁挖耳,一般应1周左右1次,但在灰尘较多或有“油耳”的人可适当短一点,如果长期不掏耳朵,则可能形成耵聍栓塞,这时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

  

 

 

c
噪声

 

 

  相对于成人,孩子们更容易受到噪声的伤害,给听力带来损伤,而且往往是在没有任何知觉的情况下使他们的听力逐渐减退。虽然助听器可以帮助孩子们听见声音,但就像近视眼镜不能治愈视力一样,助听器也不能从根本上治愈听力损伤。

 

  

  预防措施:避免孩子长期在嘈杂的环境中,避开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污染源,比如电视,或者高音量的立体音响。当孩子周围有长时间噪声的时候,父母最好给孩子带上保护听力的耳塞,或带孩子远离污染源。要确保家里所有的加热电器和制冷电器的噪声方面都能达到合格的标准,同时关注孩子在学校和其他生活环境中是否存在噪声污染源。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家长 常识 宝宝 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