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感冒后听力下降了 儿童是中耳炎的“高发人群”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记者 赵颖硕 摄
医疗技术指导嘉兴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医师 钟水军
正直三伏天,在空调的影响下室内外温差很大,再加上夏季细菌滋生等因素,儿童患病现象有所增长,尤其是呼吸道感染疾病及其诱发的耳鼻喉类疾病。近日,5岁的女孩妞妞患上了重感冒,病愈后却变得有些沉闷、安静,大人跟她讲话,她常常“充耳不闻”。妞妞妈妈带着孩子到医院检查,经诊断后发现妞妞原来是患上了分泌性中耳炎,而诱发中耳炎的“罪魁祸首”正是之前的感冒。
耳朵是人体器官中容易让人忽视的器官,但耳朵的大多数疾病都会对听力造成危害。尤其是儿童这个群体,由于他们身体抵抗力差,患中耳炎的几率高,所以这个群体是中耳炎的“高发人群”。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医师钟水军告诉记者,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由于初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家长忽视,但是如果长期耽误治疗,会导致儿童语言、学习等方面的成长发育受影响。
什么原因会导致耳朵痛?
耳朵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接收声波将消息传送给大脑。外耳包括你可以看到的耳廓和耳道的一部分,声波通过外耳道,导致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可带动与之相连的听小骨,听小骨随即把振动传递给内耳。
一根被称为咽鼓管的管子会连接到鼻背部与中耳。通常情况下,这根管子可以让液体排出中耳。如果细菌或病毒感染到咽鼓管的衬里,那么咽鼓管就会变得肿胀,并会被厚厚的黏液填充,这样就会妨碍耳朵中的液体正常排出。细菌可以在液体中迅速成长,这也导致给耳膜增加越来越大的压力,从而引起疼痛。
听力下降可能是得了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最常见的影响儿童听力的疾病。”钟水军告诉记者,在他每天的门诊量中,分泌性中耳炎能占到20%左右,鼻塞、打鼾、腺样体肥大、经常感冒等是引发分泌性中耳炎的高危因素,“家长们要注意,如果孩子看电视总是将音量开得很大,或者是喊他的时候经常听不到,尤其是感冒后出现这种听力下降、反应迟钝的现象,就要警惕是分泌性中耳炎了。”
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某种诱因导致咽鼓管阻塞不通畅,使其通气功能发生障碍,经过鼻腔的气体不能与中耳腔内气体进行交换,同时中耳鼓室内气体不断被吸收,结果鼓室内出现负压,经外耳道传递的大气压导致鼓膜不同程度内陷,患者会有耳闷胀的感觉。随着中耳黏膜内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形成鼓室积液,此时积液多为浆液性。当病程较长以后,分泌的粘蛋白、糖蛋白等增多,积液可逐步变成黏液性,严重者可出现“胶耳”。中耳鼓室出现积液后不仅会出现耳闷症状,而且会影响鼓室内声音的传递,引起传导性的听力下降。
儿童为什么容易得这种病呢?
为什么孩子容易得分泌性中耳炎呢?主要病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咽鼓管功能不良:咽鼓管具有调节鼓室内气压、清洁防御、防声等功能,小儿咽鼓管功能不良,软骨部较柔弱,不能自行开放,咽鼓管位置低、平,管腔短、粗,尤其是新生儿,卧位吸吮乳汁时易引起呛咳,使乳汁误入中耳,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2.感染:小儿易感染多种疾病,如扁桃体感染后水肿、增生,易堵塞咽鼓管咽部开口;感染细菌或病毒后小儿腺样体内存留细菌和病毒,可直接或间接引起中耳感染,造成分泌性中耳炎。
3.免疫力低下:小儿中枢神经正处在发育阶段,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力低下,易患上呼吸道疾病,进而影响咽鼓管功能,易诱发分泌性中耳炎。
4.发育不完全:小儿中耳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乳突气房发育不全,2岁以下幼儿常有间质或内芽组织,呈活瓣样阻塞耳咽管,均可在一定因素影响下引起中耳炎。
观察孩子言行
早发现早治疗
钟水军说,早期的中耳炎患者如果能得到及时治疗,大部分患者的听力都还是可以得到迅速恢复的。但也有一些患者由于未及时发现而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使中耳持续处于负压状态,继而出现中耳硬化或粘连等现象,严重的甚至造成听力永久性下降,给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显得非常重要。
如果儿童患有分泌性中耳炎,一般会有以下症状:耳朵有肿胀感、听力不清晰、有液体从耳朵中排出、耳朵里面有些疼痛、难以入眠、易怒、发烧、头痛。
有时,分泌性中耳炎不会引起任何症状。家长如何知道孩子是否得了分泌性中耳炎呢?这就要求家长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时刻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当家长或老师发现孩子对声音的反应迟钝,或存在有分泌性中耳炎的高危因素,如鼻塞、打鼾、腺样体肥大、经常感冒等现象,最好带孩子去耳鼻喉科,请专业的医生通过体格检查、耳镜检查及声导抗测试等,来排除患分泌性中耳炎的可能。
医生是如何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钟水军告诉记者,医生根据临床听力下降的症状,检查发现鼓膜内陷、呈粉红色或黄色油亮等表现,听力学检查发现B型鼓室导抗图,一般诊断起来不难。但极少数情况下,可能需要在无菌操作下做诊断性鼓膜穿刺术确诊。
“一旦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对于一些不伴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的患者,因其常有自愈性,可以观察3个月,但其间要注意复查鼓膜及声阻抗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治疗。对于一些存在听力下降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先给予药物保守治疗3个月,若治疗后仍无明显效果,或者总是反反复复发作的,则建议进行鼓膜置管术等手术干预,对于腺样体肥大并发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的,需要手术时要同时实施腺样体切除术,以免引起患儿中耳炎反复发作变成听力永久性受损,造成终生遗憾。”钟水军说,建议10岁以下的儿童要定期进行听力筛查,积极做好“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在儿童患病期间,应注意减少或避免感冒的发生,带患儿进行定期复诊尤为必要。”钟水军提醒家长,虽然上呼吸道感染的一般良好,但婴幼儿患者的病程可迁延,且易得并发症,如中耳炎、鼻窦炎、扁桃体炎、淋巴结炎等,“夏季尤其要注意气温的变化,对小儿的衣着应及时调整,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保持空气清洁,避免交叉感染,并及时治疗容易诱发呼吸道感染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