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财政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侧记

  •  
  • 浏览次数: 468
  •  
  • 发表时间:2014-08-15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家住呼和浩特市的马振国,患强直性脊柱炎导致颈椎病变,上下肢萎缩,走路容易跌跤。去年,残联给他家进行无障碍改造,在卫生间安装了浴凳和扶手,送来助行器和轮椅。

  他属于二级重度残疾,现在每月领550元低保补助,还享受每年600元生活困难补贴和500元护理补贴。

  在内蒙古,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从2011年开始实施,财政安排了1100万元,已改造1.1万多户。作为全国最早实行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项补贴”制度的省区,全区发放人数分别达到21.6万人和19.7万人。

  据内蒙古财政厅副厅长赵兵介绍,财政不断加大残疾人事业投入力度,2013年全区各级财政残疾人事业支出为4.76亿元,比上年增长16%,为历年来最多。“十二五”前三年残疾人事业累计支出11.41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增加6.09亿元,增长114%,有力地促进了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阳光助行

  蒙古族小伙朝鲁,原来是包头一家汽车配件厂的工人,2010年在工作中被机器意外压断了腿。在包头残联“阳光助行”工作人员的鼓励下,2013年12月他装上了合适的假肢,重新站立、行走。

  内蒙古残联曾经开展全区残疾人康复需求实名制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11月,全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达到87.42万人,其中适合装配下肢假肢的有3053人。

  同时,残疾人状况监测结果显示,全区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54.5%,靠个人能力或国家每年公益安排的假肢装配解决康复需求有较大缺口。

  2013年5月28日,“内蒙古贫困肢体残疾人假肢救助工程”启动,由自治区财政厅、民政厅、卫生厅、残联共同实施。

  同年12月3日,该工程正式冠名为“老牛阳光助行”内蒙古贫困肢体残疾人康复救助工程,由公益性社会团体老牛基金会捐资600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600万元,共1200万元,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全区范围内为下肢缺失者免费装配假肢3000例。

  到2013年年底,该项目已为残疾人装配假肢1200例。按照计划,到今年年底项目全部完成,全区肢体残疾人将全部站起来。

  爱要让你听到

  小女孩怡文先天没有听力,给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2009年,自治区政府启动贫困重度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到目前为止已为小怡文等100名贫困听障残疾儿童免费植入人工耳蜗。

  经自治区残联组织专家组进行全面评估,其中结束一年训练的50名聋儿中,有52%进入普通幼儿园,38%进入普通小学,剩余10%继续接受康复训练。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的专家认为,这一康复效果已达到国家要求的较高标准。

  内蒙古残联副理事长张志新说,内蒙古现有听力残疾人26.7万人,其中0—6岁以下听障儿童1375人。对于听力损伤较小的轻度聋儿,可以通过佩戴助听器加上语言训练恢复其听力;而对于重度聋儿,则要采取植入人工耳蜗的方法,再经一年以上语言训练才能恢复。

  通常,做人工耳蜗手术的最佳年龄是0—6岁,手术和训练费用大约在20万元以上,这对于众多贫困家庭来说根本无力支付,多数重度聋儿只能生活在无声世界。

  把这些孩子带进有声世界!自治区政府及时启动人工耳蜗抢救性工程,自治区残联、财政厅、民政厅、卫生厅共同制定实施方案,2009年救助30名儿童,以后每年救助20名,并提供一年的康复训练。项目经费投入80%由自治区本级财政承担,20%由盟市级财政承担,目前已投入1800万元。

  张志新说,这个项目在内蒙古实现了全覆盖,救助年龄范围扩大到适合植入人工耳蜗的7—17岁青少年,这在中西部地区不多见。目前,全区0—6岁适合植入人工耳蜗的儿童已全部完成植入工作。

  重见光明

  丁根小,托克托县乃只盖乡的一位老人。2013年7月,“复明24号”流动手术车开到老人家门口,内蒙古红十字会朝聚眼科医院集团的专家在车上免费给他做了白内障复明手术,使几乎失明的他重见光明。

  今年6月中旬,“复明24号”开到内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为那里的69位农牧民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由于效果好、影响大,蒙古国的35位眼疾患者也来求医。

  这辆手术车从2012年6月运行以来,朝聚眼科医院集团的专家已让4100多名白内障患者复明,为2.6万眼疾患者进行了免费眼健康筛查,其中1600名贫困患者免费复明,达到“复明一人、温暖一家、影响一方”的显著效果。

  白内障是导致中老年人失明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内蒙古视力残疾者有21.2万人,每年新增白内障患者9000多例。

  张志新说,在自治区财政支持下,自治区残联开展了白内障无障碍自治区创建活动,力争实现筛查、输送、手术、报销、组织领导等无障碍。现在,正与弗雷德·霍洛基金会合作,推进一项农村牧区综合眼保健公益行动。

  针对内蒙古是眼病高发区的实际,特别是边远农牧区贫困农牧民重度眼疾病的急需,自治区政府发挥慈善组织的作用,在已有“复明24号”的基础上,又争取到亚洲防盲基金会捐赠的“复明25号”流动手术车。

  目前,内蒙古财政厅正与老牛基金会、亚洲防盲基金会、自治区残联、朝聚眼科医院集团合作,酝酿每年为全区5000名贫困边远旗县嘎查村重度眼疾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医疗救助公益行动。要让百姓在家门口不花一分钱解决失明的痛苦,早日重见光明。

  补短板兜底线

  张志新说,“十二五”以来内蒙古残疾人事业发展很快,残联的主要工作就是补齐短板,兜住底线。短板是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底线是残疾人维持生存权、发展权、健康权所需要的康复、教育、医疗等最基本的需求,其中康复是第一需求。

  对残疾人康复,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文件,要求以盟市为统筹单位,按覆盖人口每人每年不少于1元落实经费。目前,很多盟市像乌海、阿拉善已达到每人每年2元。

  张志新说,财政对残疾人事业发展非常重视,康复救助实现了全免费。残疾人事业一般是项目推进,过去内蒙古基本是国家给的项目,数量少,自治区投入不多。2007年他刚来残联工作时,财政安排的康复经费只有150万元,人均0.5元。今年,财政安排的康复经费达到2500万—2600万元。

  赵兵表示,作为财政部门,今后要切实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的责任,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残疾人保障水平。

  一是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和残疾人工作专项工程,着力解决落实配套资金,建立健全自治区、盟市旗县分担机制,保证“五项工程”(残疾人社会保障工程、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特殊教育体系建设工程、残疾人就业扶贫工程、残疾人托养服务工程)顺利实施。指导盟市、旗县落实配套资金,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项目资金管理。

  二是加强工作机制创新。根据各地财力状况、残疾人数量、补助标准等因素,科学合理编制资金预算。进一步完善“以奖代补”机制,建立健全残疾人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从体制机制上引导地方强化投入责任,形成科学合理的资金分担机制。

  三是形成残联财政工作合力。按照事权划分和财力状况,认真研究专项资金配套政策,切实缓解地方财政支出压力。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五项工程”措施,着力解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临时性、突发性困难。

  记者了解到,今年内蒙古全区残疾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以残疾人“五项工程”为重点,以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为契机,加快推动残疾人同步小康。要让残疾人最大程度地“站起来、听得到、看得见、说得出”,融入社会、投身实践、享受生活。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侧记 内蒙古 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