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背”不分老幼 耳机充当“杀手”

  •  
  • 浏览次数: 1142
  •  
  • 发表时间:2015-04-10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编者按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布研究报告称,全球有约11亿青少年正在受到个人视听设备和娱乐场所噪声超标的威胁,由此造成的听力受损可能会给他们身心健康、教育和就业带来不良影响。这项研究发现,在12~35岁的人群中,将近50%的人在使用个人视听设备时音量超标,40%的人在娱乐场所噪声超标情况下停留时间过长。

  据介绍,通常在100分贝噪声的情况下停留15分钟,就可能对听力造成暂时或永久性损害,而一般演唱会、酒吧、夜总会和体育赛事现场的噪声都会达到或超过100分贝。

  世卫组织估计,全球目前大约有3.6亿人因为各种原因听力中度或重度残疾,其中一半的人原本可以避免。在我国,听力有残疾的人大约有2780万,每年新增听力残疾人逾30万,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最多的国家。

  专家表示,噪声是导致听力残疾的重要原因,而娱乐性噪声正日益成为青少年听力损伤的一大“杀手”。青少年应避免在使用视听设备时音量过大,同时尽量减少在噪声超标娱乐场所的停留时间。

  

  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日前称,伴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歌厅、酒吧等场所的增多,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因不当用耳造成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正在加大,噪声成为导致听力残疾的重要原因。

  国外研究表明,不经意间因娱乐性噪声引起的青少年听力损伤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全世界新增噪声导致听力损伤的青少年高达500万人。

  上海一些医学专家在临床工作中也发现,越来越多青少年因耳鸣、听力损伤前往医院就诊。记者从上海市各大医院发布的信息中得到佐证,2014年因听力损伤就诊的年轻人已占专科门诊量的4%。

  过度用耳机、长时间处于嘈杂环境等易致听力受损

  20多岁的网游发烧友小刘,整日沉溺于网游中。一次戴着耳机玩游戏时,突然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让他的耳朵像被堵塞了一般,完全没了听觉。但他却并未放在心上,继续玩游戏。后来感觉耳朵听力障碍越来越严重,听声音已很困难。过了十多天,他到医院检查,诊断为突发性耳聋。医生坦言,他的听力再也不能恢复到原先状态。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喉鼻科医院迟放鲁教授告诉记者,医学研究显示,高于90分贝的任何声音,如果突然“轰炸”耳朵,即可引起某种程度的听力丧失。而塞着耳机播放的声音有时集中度会超过100分贝,甚至可以高达120分贝,这么大的音量几乎等同于喷气式飞机起飞时的噪声,时间长了听力必然受损。

  根据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的规定,超过85分贝以上的声音就可以被纳入噪声。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却可以忍受耳机长时间地播放超过90分贝的音乐声而浑然不觉。南京市中医院曾接诊过一名高考生,连续K歌数小时后,耳朵突然听不见了。

  时下在城市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塞着耳机旁若无人地听着音乐。专家指出,随着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轰炸”耳朵,人们的听力也在渐渐地被损耗。过度使用MP3、手机耳机等已成为导致青少年听力受损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据了解,这类由于时髦生活方式所致的听力损伤已占上海市各大医院专科门诊量的4%,其中尤以年轻白领最为多见。迟放鲁表示,尽管目前上海市医疗单位尚无听力损伤流行病学的调查数据,但是美国医疗协会杂志曾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了后果的严重性:在接受调查的6~19岁青少年中,15%的人听力受损。

  除了歌厅、酒吧这样的严重嘈杂环境之外,由于家庭噪声污染对听力造成损伤的病例也屡见不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各种家用电器的普及,家庭噪声污染导致听力损伤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据上海仁爱医院耳鼻喉科主任王立本介绍,人的正常听力在0~25分贝,大约从60岁起逐渐衰退。

  “门诊发现不少30多岁的人已经出现听力衰退,提前了二三十年。其中,许多人听力下降都是在家中小噪声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引起的。”王立本告诉记者,家里暗藏着不少噪声源不容忽视,包括空调、冰箱压缩机、洗衣机、电视等声音。

  世界卫生组织负责非传染病控制的官员艾蒂安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听力置于危险中,但只要培养起保护听力的良好习惯,比如把音量调小、选择合适的耳机等,这样就可以在享受娱乐的同时避免听力受损。”

  听力损伤后难以复原,让听安全起来

  据了解,人的耳朵对音量的舒适度上限为75分贝;80~90分贝就会感觉到吵闹,神经细胞将会受到破坏;而音量超过100分贝,则足以使耳内部听力的毛细胞死亡或损伤,造成听力的损失。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主任医师李庆忠告诉记者,有学者以一所高校内3826名大学生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经常使用耳机者有3819人,耳机的使用率高达99.8%,其中有噪声性听力损失者1070例。

  专家分析了戴耳机听音乐或者看视频容易导致听力损伤的机理,耳塞式耳机与外耳道贴得很紧,声音进入外耳道后没有缓冲的余地,声音信号较前提高6~9分贝。强大的声压集中地传递到很薄的鼓膜上,引起听觉器官异常兴奋;感受声音传导的毛细胞长期在80~90分贝的刺激下,会发生萎缩或减少,使听力减退。

  短时、低强度的噪声将导致暂时性的听觉丧失,并伴有暂时性阈移,这种损伤在脱离噪声环境后一定时间可以恢复。但是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导致毛细胞发生损害及退行性病变,内耳供血减少,发生不可逆的听力下降,即永久性阈移。

  另外,手机也伤耳。瑞典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使用手机接听电话时间超过10年,手机经常接触的那一边发生听觉神经肿瘤的机会增加3.9倍。

  长期接触强噪声主要引起听力下降,除此之外,还可引起心血管、神经、消化、内分泌、代谢等系统功能紊乱,甚至发生疾病。

  对此,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让听安全起来”的倡议,以期唤起青少年和他们的家长,以及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重视娱乐噪声对听力的损害问题。

  专家建议,青少年应该尽量少戴耳机听高强度音乐,即使要听,也要注意时间间隔,避免长久沉溺其中,否则将使听力受损,难以复原,危害无穷。

  此外,专家也表示,市民应尽可能避免将自己长期暴露在非常嘈杂的声音中。如无法避免,在环境声音大于80~90分贝时必须戴上适当的听力保护装置,如防噪声耳塞或耳罩。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尽量减少去充斥着大音量音乐的夜总会、酒吧和体育赛事活动的时间。

  日常如何预防听力损伤?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失聪和听力损伤的事实档案》表明,至少有一半的听力损伤是可以预防的。专家建议,人们应从以下6个方面加以注意:

  选择环境:尽量在安静环境下欣赏音乐。已有测试显示,在安静环境下大多数耳机的输出音效相差无几,一旦外界环境变得嘈杂,耳机的输出效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

  控制音量:听MP3或使用手机时把音量调到40~50分贝,达到清晰的程度即可,不可超过最大音量的60%以上(MP3最大音量为100分贝时)。

  控制时间:戴任何耳机,即使音量适宜,也不可持续时间过长,更不可戴着耳机睡眠。根据所收听MP3音乐类型的不同,长短也有不同,过分激烈的音乐,1小时左右应该休息一下,听一张CD的长度应休息15分钟。轻音乐、较慢的流行音乐可以100分钟左右休息一次。另外,使用手机尽量缩短时间。专家发现,使用手机10分钟以内听力没有较大改变。

  选择耳罩:远离“蹦迪”、强烈摇滚打击音乐、爆竹、锣鼓等噪声环境,选择耳罩或海绵耳塞保护听力。耳罩或耳塞包括反复使用和丢弃式(一次性)两种,一个好的听力防护用品应与耳部的密合要好;能有效地过滤噪声;配戴时感觉舒适;使用起来简便。

  选择耳机:使用MP3时避免佩戴插入式耳机,尽量选择头戴式耳机。

  定时检查:包括对随身听质量特别是音质、音量的检查,以及个人听力的检测。如果出现头晕、耳痛、耳鸣、重听或耳聋,以及出现周身不适、疲倦、心烦、抑郁、失眠、消化功能紊乱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进行耳科检查。

  想要保护听力,还可以多做做“耳保健操”,以达到“耳聪目明”的效果。

  揉耳廓:双手食指弯曲成勾如耳廓形状,拇指在下揉搓耳廓,揉50次左右直到耳朵发热为止。

  插耳朵:用食指插入耳中,力度要轻,插入不要太深,避免插入力量太大伤及耳膜。食指插入后立即拔出,反复20次左右。

  敲耳骨:双手中指搭在耳朵后侧头部,食指搭在中指上,然后自然滑下敲打耳朵后侧头部,反复30次左右;

  焐全耳:将双手张开,相互揉搓发热后迅速捂住耳朵全部,然后松开。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耳机 杀手 耳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