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爸爸和失聪女儿的故事

  •  
  • 浏览次数: 85
  •  
  • 发表时间:2016-10-12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一声稚嫩的呼唤,“爸-爸!”,引来一位来自4000公里外辽东大地援疆爸爸的关爱和关心!更成为天山北麓博尔通古草原上辽宁援疆干部关心民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暖心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沙湾县委副书记、鞍山援疆工作队领队刘国利与他的援友和一位先天失聪的6岁女孩。

沙湾县委副书记、鞍山援疆工作队领队刘国利(右)在了解美娜学习生活情况。

  投身“访惠聚” 发现宝贝女儿

  2014年3月始,天山南北,各级干部深入基层,投入第一批“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辽宁鞍山市援疆干部组建了首支“访惠聚”工作队,与新疆沙湾县博尔通古乡阿热勒托别村进行入村对接。

  随后,辽宁援疆干部在塔城地区五县两市和兵团第八师、第九师,组建了14支援疆干部住村工作队,全面开展了“访惠聚”活动。

  “之所以选择帮扶发展相对滞后、存在困难较多的阿热勒托别村,就是想尽可能多地为当地村民分忧解难、办实事儿。”刘国利说。

  进住阿热勒托别村后,刘国利和他的援友们与沙湾县下派的工作队及村“两委”班子组成联合党支部,争取项目资金,热火朝天地开展了修路、栽树、组建刺绣合作社、开设援疆干部“爱心超市”,将多渠道捐助的衣物、粮油及生活用品,免费发放给生活有困难的农牧民。

  对此,阿热勒托别村村民啧啧称赞:“援疆干部‘访惠聚’工作做得实,援疆援到点子上了!”

  “当我和援友们发现村民有着就医困难时,就定期组织援疆医生为村民开展义诊,发放了价值1万余元药品和医疗用品。期间,发现当地有位先天失聪的哈萨克小女孩美娜。”刘国利说。

  沙湾县委副书记、鞍山援疆工作队领队刘国利在辅导美娜学习。

  为宝贝女儿伸出援手

  “爸-爸!”9月26日,当记者与刘国利和他的援友们驱车跋涉,来到阿热勒托别村时,面带灿烂微笑的美娜第一时间发现自己的援疆爸爸来看望她,撒起娇来。

  “这孩子一见到援疆爸爸,就会开心快乐!”今年62岁的达吾列提·达拉拜是美娜的爷爷,他望着孙女的眼神充满了慈祥与和蔼。

  “这孩子,先天失聪,亲身父母不愿照料这可爱的小生命,离了婚,撇给我们老两口各奔东西。”据了解,达吾列提拖着年迈的身体,和老伴儿为了治疗孙女的耳朵,在近三年时间里卖掉了30多头牛,借了高利贷,四处奔走,孩子的病没有治好,反而欠了一身债。

  当刘国利和他的援友们在“访惠聚“”工作中了解这些情况后,立即为美娜捐款3000余元,并协调民政部门争取大病救助资金20万元。

  “孩子是今年4月15日在乌鲁木齐市做了人工耳蜗置入术。5月10日开始会讲简单的话了。”美娜的奶奶用不太流利的汉语与我们沟通着,“她会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爸-爸!’”

  5月,在刘国利和他的援友们的关心帮助下,达吾列提把美娜送入聋人学校学习。三个月的时间,美娜的语言表达有了明显变化,让大家惊喜和欣慰。

  援疆爸爸心中的牵挂

  “三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还有三个月,刘国利和他的18名援友们就将结束三年援疆工作,返回辽宁。三年里,他们在沙湾1.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深深足印、浓浓情意、累累硕果和绵绵希望。

  “辽宁鞍山的援疆干部住村工作后很给力,把村子建好了,旅游的人多了,我也有了生意,这样的住村干部我们喜欢。”今年年初,经营牧家乐的阿热勒托别村村民切力扎提曾算过一笔账,去年纯赚了10多万元。

  尤其是在有限的“访惠聚”活动中,刘国利和他援友们定期走访慰问少数民族群众,共6批次50余户,送去生活必需品折合现金3万余元,每个援疆干部结对帮扶1名少数民族困难群众,资助1名少数民族贫困学生,与他们交朋友,定期联系走访,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切实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心中。

  “是刘书记和工作队改变了美娜的命运,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幸福。”博尔通古乡乡长成哈尔说。

  美娜已经成为了每一位援疆干部难以割舍的牵挂。“美娜能说话了。太好了!希望孩子在将来能够得到更好的辅助治疗。”26日,刘国利和他援友们拉着沙湾县发改委住阿热勒托别村工作队队长韩玉奇的手,嘱托着美娜的未来生活。



来源:新华网-新疆频道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爸爸 女儿 失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