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团队免费教聋人跳舞

  •  
  • 浏览次数: 87
  •  
  • 发表时间:2016-10-24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用手传音,就为圆聋人的舞蹈梦

  日前,我们到石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舞蹈室时,高雪梅和邵苏莉正和她的队员们进行舞蹈排练。一部CD机正播放抒情优美的朝鲜族歌曲《阿里郎》,舞蹈老师一边比划着手势,一边不时用眼神示意,一群60来岁的聋人阿姨在其指导下,轻快地旋转着舞步,他们正在为即将迎来的新年精心而忙碌的排练着。

  提起2012年创建的这支聋人舞蹈队,高雪梅十分自豪。2012年,辞掉了一份年薪20万外企高管工作的高雪梅,无意中参与到“台湾爱心妈妈义工团队”参与志愿服务,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她接触到了聋人舞蹈,还遇见了自己未来的团队合作伙伴——邵苏莉。两个从未事过文艺工作的中年人凭着自己的热情,将社区聋人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这支团队。可是建团之初,种种棘手问题接踵而来:怎么进行沟通、排练场地如何落实,为此,他们专门请来了专业手语老师和舞蹈老师,一起辅导这些聋人跳舞。同时,积极联系街道、社区找到固定的活动场所,编排了适合她们的舞蹈节目。

  3年来,这支团队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二十余人,年龄最大的也已经69岁,“我认为跳舞既能健身又能娱乐。”高雪梅说,对于这些听障老人来说,快乐和健康是最重要的,而跳舞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艰苦训练,最难的是音乐感受

  一般情况下,聋人舞蹈的时长不会超过5分钟。虽然是短短的几分钟,台下的训练却格外漫长、艰辛。“在舞台上的表现主要依赖平常训练,以及和舞蹈老师之间的默契。”从事这项工作已经3年的高雪梅坦言:聋人演员学习舞蹈,需要付出多于常人数倍的努力。我们看到,每个动作这些聋人阿姨都跳得十分认真,甚至踢腿的高度、摆臂的角度,都对自己有着严格要求。虽已时值寒冬,一个半小时的训练结束后,汗水早已湿透了他们的脸颊。

  高雪梅介绍,聋人学习舞蹈至少需要3个步骤:首先逐个学习基本动作,随后将动作跟随节拍连贯起来,最后,必须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其实,比感知节奏更难的是对音乐的感受。”高老师表示:由于聋人不能听到音乐,也就很难感受出音乐表达的“情绪”;但是,舞蹈必须呈现出音乐的“情绪”。“我们总是尽己所能给他们解释,一段音乐究竟表达了什么,他们在舞蹈中应当呈现出什么。”高雪梅说。

  聋人的现场排练,也跟普通人的训练方式不同,在现场需要配备两个老师:一个舞蹈老师,另一个手语翻译。每次舞蹈老师讲话之后,手语老师还要重新给大家翻译一下。我们在排练现场看到,舞蹈老师一直在用各种手势打着节奏,指挥大家转身或者变换动作和队形,可谓队伍中的灵魂人物。

  一个心愿,让更多热心人士参与进来

  在这只特殊的舞蹈队有一位叫芦美宁的听障阿姨,平时排练非常刻苦,积极性很高,舞蹈老师总是常常单独手把手教她。一段时间下来,芦阿姨不仅自己领会动作快,还带动其他的聋人一起排练。为了让聋人有展示的舞台,平日里高雪梅和邵苏莉想办法拉到赞助,给她们做演出服,购买舞蹈道具,还专门为聋人编排了一支完整的印度舞,该舞蹈多次在各个社区以及市、区残联文艺比赛上表演,并且荣获《苏州市社区型残疾人文化活动兴趣团队展评活动》第二名的荣誉。“排一个舞蹈需要付出很多。精力?精力有的是!关键是资金。”高雪梅念叨着给听障姑娘编舞蹈的事。现在这支“善美”爱心助残团队,除了给聋人阿姨排练舞蹈,还同时组建了一支青年聋人舞蹈队,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中排练。“未来我希望能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参与进来,一起帮助我们给更多的聋人朋友提供舞蹈、音乐、乐器等艺术类的教学,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并带给他们快乐。”

  采访结束时,高雪梅告诉我们,从2012年组织这只社区聋人舞蹈队,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从自学手语到编排聋人专属舞蹈,高雪梅和很多队员成了知心朋友。高雪梅说:“这些聋人把对生活的感悟、彼此间的真情都融入到了舞蹈之中,和他们相处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应该有一颗真诚的心。助残的意义并不在于金钱的给予,而是给他们提供与我们平等相处的平台,并带给更多的快乐、理解和尊重。”


来源:名城新闻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聋人 爱心 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