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老人照顾听障流浪汉11年
何刘海展示刚领到的户口簿(右为刘志富老人)
无名无姓无身份,既聋又不能表达……11年前,从外地流浪到南通海安,每天靠着捡拾废弃的瓶子和硬纸板勉强度日。时年69岁的海安老汉刘志富,怀着“想帮帮他”的心情,把流浪汉带回家里,一照顾就是11年。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刘志富,最大的牵挂是,在自己离世后流浪汉“兄弟”没人照料。
11年前路上“捡”回流浪汉
刘志富记得11年前的夏天,40多岁的何刘海穿着破烂的衣服,弯腰在桥底下捡破烂。
69岁的刘志富是海安人,退休后就带着老伴在外租住了个房子。遇到何刘海,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
“他不会说话也听不见,没法说自己的名字,也不知道老家在哪儿。”刘志富回忆说,当时何刘海就住在凤山桥下,每天在垃圾堆里扒拉着饮料瓶和硬纸板,身上被蚊虫叮出了一片片红红的疙瘩。
刘志富渐渐留意起了这个流浪汉,时不时从家里捎带点饭菜给他。日子一天天过去,这个质朴单纯的流浪汉成为了刘志富的牵挂。担心他一直在外会出意外,刘志富寻思着把他带在身边,跟着自己一起打工,以后不至于饿死。
“以后你就跟着我过了!”刘志富去桥洞里,把流浪汉带回了自己的老生活区里,给他租了间房子。房子陈设简单干净。何刘海就有了自己的“家”了。
11年来同进同出一直照顾
安顿好住房后,刘志富带着何刘海去找自己打工地方的老板,老板答应让他一起上工卸货。从那之后,两个人各骑着一辆三轮车,每天顶着晨曦去打工,晚上再一起回来。刘志富的老伴儿每天都在家里准备饭菜,让他们每天回来就能吃上热饭。
“也只有刘志富能跟他交流,他(流浪汉)没有文化,也不会手语,我们找来的手语师也跟他没法交流。”海安县城北派出所社区民警周建军告诉记者,猜测流浪汉姓何,民警便从刘志富的名字里取了个“刘”字,从海安里取了个“海”字,给他拼凑成了何刘海这个朗朗上口的名字。
这11年来,刘志富每天带着何刘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把这个非亲非故的男子当成亲人,给了他一个稳定的生活。但随着年龄增长,他也有了新的担忧。
“我今年80岁了,现在我能跟他交流,要是我不在了,他怎么办?”记者了解到,这些年来何刘海的工钱也已攒到了13万多元,大部分存在老板那里,还有一些留在自己身上。但身为“黑户”的他没法办理银行卡,日常都依赖刘志富料理。
担忧自己百年后他没法管理这笔钱,刘志富找到了周建军,希望通过派出所帮忙上个户口。
请民警帮他上户口
了解到具体情况后,周建军花了大半年时间尝试为何刘海寻找家人。原籍查询无果后,本着以人为本,特事特办的原则,周建军为其申报了集体户口。根据全省户籍管理新政策,在展开细致调查、核实、鉴定后,10月21日,何刘海领到了属于自己的户口簿,身份证也在办理过程中。
“他有了户口我就放心了,以后的生活就有保障了!”心头一块大石落地,刘志富握着民警的手,潸然泪下,不住地说着感谢。
来源: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