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名聋人儿童将登央视舞台 元旦赴京参加《我是中国好少年》录制

  •  
  • 浏览次数: 107
  •  
  • 发表时间:2016-12-15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集中排练

  虽然不能用语言交流,但他们可以用肢体传达情感;虽然听不到这个世界的声音,但他们能用心感受社会的关爱;他们有着走上舞台的迫切愿望,他们享受站在舞台上的那份骄傲。这个元旦,来自济宁市小不点康复中心的9名聋人儿童将带着他们的舞蹈来到首都,站在央视的演播大厅参加《我是中国好少年》的录制。

孩子们排练舞蹈

    听不到旋律,只能靠动作重复形成心理节奏

    对于聋人孩子而言,排练中的最大障碍就是节奏感,因为听不到音乐旋律,他们只能靠成百上千次对一个动作的重复,以形成一种心理节奏,才能够做到整齐统一。“我们从未想过能参加央视的节目。”小不点康复中心的教师孔米娜说,从接到《我是中国好少年》组委会发来的邀请到现在,她还没缓过神来。昨日上午,孔米娜在完成语训课程后,再次组织9位小朋友开始了当天的舞蹈排练。排练中,孔米娜每次说话语速都放得很慢,讲话时故意将嘴型张得很大,其他两位老师配合孔米娜一遍遍地矫正孩子们的动作。9个孩子瞪着大眼睛,随着孔米娜的指令认真地做着舞蹈动作。“我们的孩子只是把眼镜戴在了耳朵上。”回忆起第一次登台表演,小不点康复中心的小朋友带来的舞蹈名叫《我们都一样》。谈及为何选择这首歌,孔米娜告诉记者,就是想让大家用平常的眼神看待聋人儿童。“我给孩子排练舞蹈的初衷也很简单,只是想让孩子们更开心更阳光。”

孩子们在表演舞蹈

    第一次站在舞台中央,他们胆怯却又很自信

    11月份,在万达广场举行了一场由聋人儿童表演的《我和你一样》的舞蹈,不仅让所有观众为之动容,更让大家看到了聋人儿童的自强精神。“首场演出并非一切顺利,第一次从康复中心走出的孩子们当听到嘈杂的音响后,有的突然将耳蜗摘下,并摇头抗拒。”

    孔米娜说,参加表演的孩子们最小的4岁、最大的9岁,让她没想到的是,就在大家认为演出不能进行时,孩子们却很快适应了。站在舞台中央的孩子们开心地冲台下的人群挥手,不少内向的孩子也对着镜头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第一次演出很成功,回到学校后发现孩子们心态有所改变,比以前更自信了,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在最初的《我们都一样》舞蹈中,9岁的聪聪是其中一员,但由于外耳畸形,他需要去济南做手术,因此,无法到北京参加节目录制。“为了能参加《我是中国好少年》的海选,聪聪的手术时间被一推再推。”孔米娜告诉记者,已在济南病房的聪聪通过视频看到了大家拿到了象征晋级的奖杯时,激动地哭了。

孩子们在表演舞蹈

    通过舞蹈走进人群孩子收获独立自强

    孔米娜说,孩子们接连的两场表演尽管仍有些瑕疵,但他们收获更多的是赞许的目光和热烈的掌声。“虽然孩子们的表演相较正常的孩子还有很大差距,但他们已经非常努力了。另外,我们的节目还有上升空间,学生和老师们会以此来鞭策自己,争取在今后的表演中会有更出色的表现。”孔米娜说,创作这支舞蹈的初衷是想通过特殊学生参与表演,让他们感受到生活要自立自强,让一直“隐藏”在康复中心的孩子通过舞蹈的形式走出去,走到人群中。有了两次表演的经历,这种与台下观众的互动也能让孩子们学会在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自己也可以尽力去关爱、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为社会做些贡献。“我想我们的学生们做到了,现在的他们无论走到哪儿都昂首挺胸,脸上洋溢着自信,这就是我们舞蹈的意义,也是对我们付出的最好回报。”孔米娜告诉记者,现在舞蹈对康复中心的这9名聋人学生而言,不仅仅是兴趣,也成了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照亮心灵之路的重要渠道。以此可见,舞蹈和艺术带给这些孩子们的正面影响不容小觑。


来源:东方圣城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聋人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