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学生“化废弃为神奇”用废报纸做土陶罐

  •  
  • 浏览次数: 114
  •  
  • 发表时间:2017-02-23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一张张废报纸能做什么?在一般人眼里,也许只是废品,可到了乌市聋人学校的师生手里,却摇身一变,成了色彩缤纷、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美土陶罐。

徐世杰老师(左)正在指导学生制作纸艺陶罐

  圆形空心的壶体是用气球制的坯,壶嘴和壶把是用纸箱上的瓦楞纸粘贴的,同学们分工合作,有人刷乳胶,有人往球体上糊废纸,贴了一层又一层。为了让壶体表面光滑平整,糊上去的废纸要一点点展平,同学们互相配合着,等待干透之后,再一层层上色,先上水粉颜料,后上丙烯颜料,最后上光,整个过程需要两周时间,他们最终要呈现的是一个纸做的“新疆土陶罐”。

  “用废旧材料复制新疆土陶罐是我们研究的小课题,徐世杰老师还发表过这方面的论文。”乌市聋人学校美术老师甄翌池是徐世杰的同事,她告诉记者,从脑海中的点子到手里的一件件作品,徐老师付出了很多,但看到学生完成作品后自信的笑容,他们觉得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今年47岁的徐世杰是乌市聋人学校的美术高级教师,一岁时由于用药不当导致聋人,但徐世杰特别刻苦,他在书法、绘画、陶艺方面表现卓越,他的美术作品经常在全疆、全国获奖。徐世杰因突出的美术成就和师德品质,去年被乌鲁木齐教育系统评为“四好教师”(有理想信念、有扎实学识、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

  徐世杰听不到,也无法说话,记者与他靠文字及手语翻译交流。

  徐世杰向记者表达,乌市聋人学校的很多学生来自南北疆,有近千年历史的新疆土陶罐是他们日常所熟悉的。为此,课题组摸索出来一套较为完整的纸艺陶罐初中校本课程体系,既环保又有趣味性,让聋人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感受新疆古老的手工艺人延续多年的灿烂智慧,引导学生更加热爱我们多姿多彩的新疆。

  初三学生唐文用手语向记者表达,“我特别喜欢做纸艺陶罐,徐老师不会要求我一定要做成什么样子,他让我自己发挥想象力,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我自己设计、创造、动手,一步步塑造出了两个陶罐,看到自己的作品,我觉得很快乐”。

  在陶艺室,摆放着一些已经成型的纸质新疆土陶罐,陶罐造型各异,有些材质看起来像铁、青铜,上面的图案呈现出浓浓的新疆民俗风情,有龟兹壁画、新疆农民画、维吾尔族舞蹈、赶巴扎场景、哈萨克羊角图案等,有些陶罐还贴上了软陶及橡皮泥做的牛羊等图案,使得土陶罐这种新疆古老手工艺焕发出别样风采。

乌市聋人学校学生制作的各种造型的纸艺陶罐


来源:亚心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特殊教育 聋人 陶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