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聋人学校师生用废品做陶罐 化废弃为神奇

  •  
  • 浏览次数: 91
  •  
  • 发表时间:2017-02-27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乌鲁木齐聋人学校师生用废品做陶罐 化废弃为神奇

  【解说】废报纸、废纸箱、矿泉水瓶盖…这些废品,在聋人学校师生的手里,摇身一变成了色彩缤纷、极具民族特色的精美陶罐,目前已有百余件作品。2月23日,记者在乌鲁木齐市聋人学校陶艺室看到,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在一个报纸糊的陶罐上忙活着。

  圆形的罐体是用气球制的坯,罐嘴和罐把是用废报纸卷成筒粘贴的。只见同学们两人一组,一人刷乳胶,一人往球体上糊报纸。为了让罐体表面平整光滑,糊上去的纸要一点点展平,同学们互相配合着。等干透之后,再一层层上色,先上水粉颜料,后上丙烯颜料或用软陶进行装饰,最后上光,大概两周时间,一个纸做的“新疆土陶罐”就完成了。

  用废弃材料制做新疆土陶罐的想法来自该校的美术老师甄翌池,在该校聋人老师徐世杰的协助下,这些生活中的废旧品竟然变成了造型各异、色彩艳丽、极具民族特色的“纸陶罐”。

  【同期】乌鲁木齐市聋人学校美术老师 甄翌池

  像这个主体部分是学生拿饭盒给它们起的模子,上面的花纹是我们的孩子拿餐巾纸打湿了以后,拿胶沾在了上面,然后给它全部刷了一层黑色,最后拿金色的丙烯给它进行提亮,制成了金属效果的壶身。像它的这个壶的壶盖儿,就是拿我们的矿泉水瓶子做的,它的这个壶嘴也是拿报纸卷成筒了以后拿透明胶带粘在上面的,所以说整个这个壶呢都是拿废旧材料制成的。

  【解说】甄翌池告诉记者,学校的很多聋人学生来自南北疆,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富裕,但是有近千年历史的新疆土陶罐却是他们日常所熟悉的,因此就有了用废弃材料制作“纸陶罐”的想法。

  47岁的徐世杰是该校的美术高级教师,一岁时由于用药不当导致聋人,但徐世杰特别刻苦,他在书法、绘画、陶艺方面表现卓越,他的美术作品在全疆、全国多次获奖。徐世杰用手语向记者表达,制作“纸陶罐”既环保又有趣味性,让聋人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感受新疆古老的手工艺人延续多年的灿烂智慧。

  【同期】乌鲁木齐市聋人学校美术高级教师 聋人教师 徐世杰

  在以前学生他做纸艺罐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做,他给学生讲了很多次学生依然不知道,这时候他个办法用多媒体方法,给孩子们看像电影呀,视频这样放了很多新疆本地区,本民族的一些画面,后来学生感到非常的有兴趣,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同期】乌鲁木齐市聋人学校 学生 蒋林

  我们用的都是废旧的材料,变废为宝,很有意义。

  【同期】乌鲁木齐市聋人学校 学生 杨雪莹

  她做的时候把自己的想法放到了里面,感到非常得快乐。

  【解说】在陶艺室里,记者看到摆放着已经成型的“纸陶罐”,这些陶罐造型各异,有些材质看起来像铁、青铜,上面的图案呈现出浓郁的新疆民俗风情,有龟兹壁画、新疆农民画、维吾尔族舞蹈、赶巴扎场景、哈萨克羊角图案等,有些陶罐还贴上了软陶做的牛羊等图案,使得土陶罐这种新疆古老的手工艺焕发出别样的风采。

  甄翌池说,化废弃为神奇,残而不废,希望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记者 赵雅敏 新疆乌鲁木齐报道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乌鲁木齐 聋人 陶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