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兵再提聋人驾车提案 自由出行不应只是梦

  •  
  • 浏览次数: 236
  •  
  • 发表时间:2017-03-06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关于聋人驾车的话题,我想说的太多了!”3月3日,面对搜狐汽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聋人协会副主席于兵显得很是激动,他快速地用手语通过手语翻译告诉笔者。

  今年两会上,于兵再次递交了有关聋人考取驾照的提案。他第一次在全国两会上呼吁放开聋人驾车,还要追溯到2005年,这十余年间,于兵的奔走与努力从未间断。

  “我代表着中国8500万人的残疾人群体,作为政协委员,我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在于兵看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具备经济条件的聋人也希望考取驾照并且上路开车,但早些年国家并未颁布相应法律法规,驾车对于聋人群体来说成了一个梦。

  经过于兵的不懈争取,2010年4月1日,公安部发布的《关于修改<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的决定》正式实施,放宽了机动驾驶证的申领范围,听力残疾人只要达到一定体检标准,就可以报考驾照。

  随后在2013年1月1日,公安部出台123号令,部分符合条件的聋人也可以申请考取驾照。而最新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第139号令)第十二条第二款第四项规定:两耳分别距音叉50厘米能辨别声源方向,有听力障碍但佩助听设备能够达到以上条件的,可以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的驾驶证。

  限制已经逐渐放开,但于兵并不满足于此,今年两会他再次上交提案,要求允许聋人申请B1驾照并参与客货运载岗位就业。(提案详情参见于兵:应当允许聋人申请B1驾照并参与客货运载就业

  “现在要求听音叉,还在医学检测方面设置障碍,这都会给聋人驾考增加困难,排斥了我们的合理诉求。我希望更多地可以通过法规来处理,而不是人为控制。”于兵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聋人驾车同样很安全

  外界对于聋人争取驾车权的质疑与不理解,更多地是来自于对安全的担忧,无法听到后方车辆鸣笛,会让聋人驾驶员失去对后方情况的感知。不过在于兵看来,这种担忧其实是一种想象中的情况。

  “我是第一批取得驾照的聋人群体,在6年的驾车时间内,既没有出现过事故,也没有任何违章。”于兵现身说法,向笔者介绍起他的感受,“因为开车靠的是用心,而不是单一的用耳朵。”

  于兵认为,依靠后视镜,聋人驾驶员已经完全可以判断后方来车的情况,而且随着汽车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也完全可以弥补聋人驾驶员后方知觉的不足。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加一个小小的软件,通过闪灯和信号提醒。”于兵认为,健全人驾车,有打手机、喝水等诸多不良驾驶习惯,但对于分外珍惜自己驾车权的聋人来说,开车是一件“用心”的事,会更加遵守交通规则。

  交通安全的实现,既需要驾驶员的自我约束,也有赖于全社会对于规则的遵从。于兵多次强调,聋人与健全人在驾车能力上没有差距,“如果设身处地为聋人多考虑一下,人们就不会有这么多的质疑了。”

  配套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通过于兵的坚持,对聋人考取驾照的限制算是被打开了一个缺口,但在于兵看来,这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更大的制约,来自于配套服务体系的缺失。

  “据我的了解,现在获得驾照的聋人只有1万人,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还非常大。”于兵介绍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驾校教练不懂手语,没办法和聋人学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如果教学能够用灯光、器械和手势进行,这个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于兵觉得,让已经获得驾照的聋人来指导其他聋人,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但目前还没有愿意聘请聋人教练的驾校。

  另外的难点来自于政策的落实情况,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放宽限制的政策,但在实际报考过程中,聋人依然遇到来自驾校、保险、医院等多方面的阻力。

  “只有在北京比较顺畅,其他地区还比较困难。很多聋人不远千里来到北京考驾照,付出了更高的成本,就是因为北京的法律法规落实得相对更好,而其他地方的服务体系配套还很差。”于兵表示,政策的最终落地和施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

  参考律师事务所,于兵认为有必要成立类似手语翻译事务所的机构,能够及时为聋人提供所需的帮助。“比如说有聋人到医院就医,医院就联系手语翻译事务所,然后就有手语翻译到来解决问题。在交通出行方面也是这样,需要和交通警察沟通交流时,也可以通过手语翻译。”

  聋人驾车,在于兵看来并不是一件小事,这意味着聋人能否被社会平等地对待和包容。“其实我们的心理和思想与社会是一样的,我们也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为了更多地争取聋人及更多残疾人的权益,于兵会选择继续坚持下去,直到他的理念被全社会接受。

  以下为访谈实录:

  搜狐汽车:您已经多次作为政协委员参加全国两会了,这么多年过来最深切的感受是什么?有哪些提案是您觉得最难忘和重要的?

  于兵:我是在2003年当选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随后连任了三届,时间已经有15年了。我所在的是社会福利保障界,代表的的是中国8500万的残疾人群体。在第十届政协时,我是唯一的聋人代表,后来又有高晓迪、邰丽华两位聋人委员。这15年时间,我始终关注于残疾人去替你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累计提交了百余份提案,主要涉及维权、就业、教育以及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

  在这些提案当中,像是电视台节目中配备手语字幕、允许聋人驾驶汽车等,已经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些体现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不过对于保障残疾人权益这个领域,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还很多。中国有7000万贫困人口,残疾人占到六七成,可以说仍是最需要帮助的,应该再教育、就业、生活保障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习总书记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奔小康,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这说明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群体非常重视,作为政协委员,我要履行自己的职责,找到符合残疾人需求的提案,努力推进实施。

  搜狐汽车:今年的两会,您都带来了哪些提案?分别针对哪些现实的问题?

  于兵:今年我一共准备了三个提案。第一个是聋人手语翻译的规范化,聋人群体的人数很多,但是相应的社会服务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实现手语翻译的规范化就显得意义重大。在现实生活中,聋人有很多实际需求,都因为手语翻译的缺失或者不规范而遇到困难。比如到医院去看病,没有手语翻译,就难以准确地与大夫交流,耽误疾病的确诊和治疗。因此,我建议国家增加手语翻译的培训,成立相应的帮助机构,来解决这一困难。

  第二个提案是关于提高残疾人的教育,在扩大基础教育的前提下,逐步扩大中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聋人因为交流的困难,和健全人有着比较明显的社会差距,应当在教育上予以补偿。

  第三个提案是关于允许聋人考取B1驾照并参与客货运输岗位就业。残疾人驾车是社会人权所要求的的,也是自由出行理念的体现,很多聋人生活富裕了,也想购买和驾驶汽车,也想让自己的出行更加方便。但在推进残疾人驾车这件事上,还存在着非常大的社会障碍,也有很多不理解和质疑的声音。其实我们的心理和思想与社会是一样的,我们也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搜狐汽车:关于聋人考驾照的事情,您已经连续多年提出相关议案了,公安部之前发布的文件,已经放开了一些限制,对于近几年实际的效果和不足,您是怎么看的?

  于兵:关于聋人驾车的话题,我想说的太多了!这么多年过来,奔走落实政策的难度非常大,花费的时间也很长,通过连续多年提交议案才有所推动。我是第一批取得驾照的聋人群体,在6年的驾车时间内,既没有出现过事故,也没有任何违章。因为开车靠的是用心,而不是单一的用耳朵。很多人担心,听不到后方来车怎么办?这其实是一种人为想象的困难,通过我个人的实际案例,就能够证明聋人能够驾驭汽车。

  当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相关的社会服务体系来配套,现有的考试标准完全是按照正常人的标准,这对于聋人群体来说就是障碍。驾校教练用语言来指导开车,聋人完全听不懂,如果能够用灯光、器械和手势来指导,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要让聋人驾考变得简单,需要在思想认识上的支持和服务。现在要求听音叉,还在医学检测方面设置障碍,这都会给聋人驾考增加困难,排斥了我们的合理诉求。我希望更多地可以通过法规来处理,而不是人为控制。

  搜狐汽车:就您的了解,在限制放开之后,聋人考取驾照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

  于兵:据我的了解,现在获得驾照的聋人只有1万人,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还非常大。而且就考取的实际情况来看,只有在北京比较顺畅,其他地区还比较困难。很多聋人不远千里来到北京考驾照,付出了更高的成本,就是因为北京的法律法规落实得相对更好,而其他地方的服务体系配套还很差,而且设置的障碍更多也更高,政策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取得驾照的聋人完全可以去指导聋人,这个是非常容易实现的,但相关部门很少考虑这个问题,驾校目前也不接受聋人来到教练。

  搜狐汽车:目前在国外聋人考取驾照大概是怎样一种情况,这对国内有哪些启示?

  于兵:在国外很多国家,残疾人驾车的权利很早就得到了保障,无障碍建设情况相对国内要领先不少。只要你能够通过考试,就能够获取驾照,难度远远没有国内这样高,更不会人为设置这么多门槛,全部按照法规标准来执行。其实,只要能够换位思考,就很容易理解残疾人驾车的诉求,在这种人性化方面,我们确实还需要加强。

  搜狐汽车:考虑到肢残群体的出行需求,近年来开始有专门方便肢残人士上下车的福祉车辆进入市场,这对于聋人驾车出行来说是不是有借鉴意义?这对全社会为聋人群体的服务有怎样的启示?

  于兵:这样的细节,体现出的是人性与社会规则的结合,在社会控制和调节上,不能只考虑一个问题,还要兼顾到残疾人群体的需求,就像对肢残人士的照顾。实际上,聋人在肢体上、心智上与健全人没有任何区别,主要就是后方来车能否发现,因为前视觉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解决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加一个小小的软件,通过闪灯和信号提醒。

  健全人驾车,会有一些人打电话、喝水等等不专心的行为,而聋人在驾车这件事上会更加专一和用心,会更加严格地遵守交通规则和要求自己。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出现交通事故,聋人与交通警察的沟通会比较困难。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电子翻译器或者手语翻译,这个按照法律法规解决就可以,没必要因此就限制聋人驾车。

  搜狐汽车:像您说的,解决聋人驾车的后视觉问题实际上非常简单,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汽车搭载驾驶辅助系统,未来还会有自动驾驶系统,通过盲区监测等功能都能够解决,可以说从硬件上解决是很容易的,您觉得在软件方面还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

  于兵:从驾车能力来看,聋人与健全人没有太大差异,我认为关键是要在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更多兼顾到去聋人群体的需求,给予足够的重视。就现在的情况来看,社会服务体系是完全脱节的。

  对于聋人来说,到法院、医院和其他公共场所都找不到手语翻译。这个问题不应该由聋人自行承担解决,而是要靠政府和社会服务来解决,也就是设立更多的手语翻译和服务机构。比如说有聋人到医院就医,医院就联系手语翻译事务所,然后就有手语翻译到来解决问题。在交通出行方面也是这样,需要和交通警察沟通交流时,也可以通过手语翻译事务所,就像律师事务所一样。聋人群体的数量很多,这么大的需求,应该尽快予以重视和解决。


来源:汽车咖啡馆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聋人 驾驶证 学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