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翻译:替委员听 代委员说
2017年3月5日讯, 昨天,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正式进入各界别小组讨论议程。在社会福利与保障小组的会议室里,当聋人残疾委员于兵用手语“发言”的时候,全场鸦雀无声,其他委员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手语翻译咸树立身上,时而点头赞同,时而拿起笔记录……在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当中,只有三位聋人残疾委员,他们分别是社会福利与保障组的于兵和高晓笛以及文艺组的“千手观音”邰丽华,而他们与其他委员的沟通,全靠手语翻译搭起一座“桥梁”。
手语翻译咸树立(左)和于兵委员
协助于兵委员坚持了15年
于兵委员是吉林艺术学院的画家,患严重听力障碍,今年是他全国政协委员履职的第15年;咸树立则是一位长春特教学校的教师,不是全国政协委员,却连续15年坐在于兵的身边,参加全国政协每一次全体大会和小组讨论,做于兵的耳朵和嘴。在昨天的小组讨论会上,委员们依次发言,咸树立一刻不停,将耳朵听到的内容转换成手语,即时“输送”给身边的于兵。轮到于兵“发言”时,咸树立会微微侧身面向于兵,盯着他的表情和动作,把于兵打出的手语翻译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听。工作状态下的咸树立表情严肃,神经紧绷,他说:“于兵坐在这儿,代表的是8000多万残疾人、2000多万听障人士,我要翻译的内容,容不得错。”
于兵自2003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之后,履职15年来,提交的近百份提案都是关于残疾人尤其是听障人士的,包括就业、医疗、教育和福利保障等各方面内容,今年的提案也涉及了这些领域。虽然并不是所有提案都能得到满意答复,但他依然坚持。而咸树立也协助他坚持了15年,从2003年的“增加电视字幕以照顾聋人朋友的需要”建议,到后来呼吁放开听障人士驾车的提案,都是经过咸树立的翻译进行交流的,提案最终被采纳,咸树立倍感自豪。
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默契
“其实你们都看不到一位有听障残疾的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难度有多大。”咸树立告诉记者,每次于兵都要拿出很长时间来准备全国两会,调研、收集资料、学习议程等,而咸树立每次都会陪同,甚至还会帮于兵联系落实他感兴趣的课题,只有咸树立才能深刻地感受到于兵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为残疾人群争取福利付出的努力。
在这么重要的会议上做手语翻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才不是像中文英文互译那么简单,手语和语音之间的转换有时候需要技巧。”咸树立说,虽然用手语完成日常沟通并不困难,但在参政议政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很抽象的词汇,因为他和于兵打交道这么多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默契。比如,手语里没有“和谐社会”这个词,他们约好把“和”、“谐”与“社会”拆开成3个手势,就很快理解了。另外,翻译的信息点如果太多,既浪费时间又传递不出重点,所以咸树立会翻译重点,让于兵能吸取别的政协委员发言中的精华。
不间断翻译 累到腰抽筋儿
“说到这儿,我想起15年前的一件事儿。”咸树立说,2003年于兵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之后,在当年的全国两会前有一场培训辅导报告,“当时我跟他是并排挨着坐,但是人多地儿小,我只能扭着上半身面朝他打手语。”为了让于兵了解到尽可能多的信息,咸树立不间断翻译了两个半小时,会议结束的时候,他的腰已经抽筋儿了。
“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被安排在并排位置,身体上的确有点儿吃不消,半个月下来扒层皮。”不过咸树立说今年会务组特意照顾了他们,给他们安排了会议室的桌角位置,他和于兵稍微侧身就可以面对面交流了。
同一个会议室的另一位聋人残疾政协委员、四川聋协主席高晓笛和她的翻译何阳也是如此。“会议期间我们都是同吃同住的,对她关注的内容也比较熟悉。”这个从事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圆脸四川女孩陪同高晓笛委员也上了7年全国两会。
“高晓笛委员今年关注二孩政策,她希望提高个税起征点,以缓解二孩父母的经济压力……”话筒前,何阳一边侧眼看着正在打手语的高晓笛,一边缓慢而清晰地将内容传递给在座的其他委员。
于兵委员写下:“我们亲如兄弟”
其实,除了吃住的费用由政府解决,咸树立他们这样的手语翻译其实并没有其他报酬,基本上属于义务服务。“一方面是我被于兵的品质感染,一方面是我服务了这个群体这么多年,深知这个群体非常弱势,所以为他们服务也在体现自我的社会价值。”
然而15年来,咸树立要抽出大量的时间陪同于兵调研、开会,他牺牲了很多自己的时间,这些于兵都看在眼里,这位全国政协委员不仅朝咸树立竖起了大拇指,还在纸上写下:“我们亲如兄弟”。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叶晓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