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寻耳” 让爱不“失聪”

  •  
  • 浏览次数: 135
  •  
  • 发表时间:2017-04-12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记者核实后转发寻物启事 

有一部名为《耳蜗》的电影,讲了一个孩子人工耳蜗失而复得的真实故事,电影中的聋人女孩失去人工耳蜗后回到无声世界的痛苦和焦灼,恰如一机三小三年级学生晨晨刚刚的经历。只是,这只离开小主人16个小时的人工耳蜗,听到了全城人的呼唤,通过一名环卫工人的手,完整无损地回到小主人身边。

3月29日,经历了一晚几乎不成眠的担忧,喜悦在早上突然而至。戴着失而复得的人工耳蜗,知道这么多人在关注这件事,11岁的晨晨有些害羞,躲到了妈妈刘兰英的怀中。

放学的路上,人工耳蜗丢了

3月29日晚,朋友圈里的一条“寻物启事”引起本报记者关注,信息中写着“不慎于3月29日下午放学后(16∶10-16∶30左右),从百兴小区西门到北门的路上丢失黑色人工耳蜗一只,此物对我家孩子非常重要,如有拾到者请电话联系……”

记者当即拨打了寻物启事中的电话号码求证,确认此事是真实的。此时,11岁的男孩晨晨处在丢失耳蜗后无声的痛苦中,他的爸爸妈妈则在焦急地四处寻找。

晨晨的妈妈刘兰英告诉记者,晨晨是一机三小三年级学生,下午4点10分放学后,和几名同学一起在作业班老师的带领下,准备回到位于学校对面百兴小区的作业班。半路上,晨晨与同学玩耍嬉戏,刚过小区17号楼,突然发现戴在耳朵里的人工耳蜗不见了。

“晨晨出生后就听不见,直到2岁零8个月,在内蒙古残联帮助下,才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术。上学前,我们又自费给他换了一次外边的人工耳蜗,又花了数万元。对于我们家来说,这是很大一笔钱,这次如果找不回来,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再给他买一个新的。”刘兰英说。最让她痛苦的是,没有了人工耳蜗,晨晨又回到了无声的世界,“没有耳蜗,即使在他耳边放炮他都听不到,只能看唇语交流,而晨晨只能读懂我的唇语,别人的也看不懂。如果耳蜗找不回来,他就连学都没法上了。”

“人工耳蜗价格昂贵,进口的一般在二十万元至三十万元之间,国产的也得七八万元。”市扶贫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薄涛证实,我市目前还没有医院能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最近也需要到呼和浩特的医院。

晨晨当然知道人工耳蜗的重要性,也知道人工耳蜗是全家人省吃俭用给他买来的,如今被自己丢了,他既惊恐又懊恼。

微信上求助,电话被打到没电关机

一家人匆匆赶到百兴小区,翻来覆去地找,没有一点痕迹。此前,晨晨已经和同学、作业班老师在这里找了无数遍。

眼看天黑了,刘兰英愈发担忧,当即联系了晨晨的班主任,一机三小校长、晨晨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将晨晨丢失人工耳蜗的消息传到各自朋友圈中,又一次,大家开始了一场寻找人工耳蜗的行动。之后,这件事在包头教育系统,尤其是青山区教育系统内引起了无数关注,青山区教育局相关部门还为此向系统内发出通知,要求大家积极转发寻物启事,尽最大努力帮晨晨找回人工耳蜗。

记者求证情况属实后也通过朋友圈转发,并联系所有的媒体朋友和公安民警帮忙转发。

一个晚上,刘兰英的手机被打到没电关机,“许多陌生人都打来电话,大家都帮着寻找或出主意。”这让他们一家人很感动。

失而复得,七旬环卫工“立功”

3月30日一早,刘兰英一家人再次来到百兴小区,继续在小区及附近寻找。

担心晨晨受到打击,刘兰英将他留在了家里。

上午8时许,刘兰英来到小区物业办公室,求助物业帮助调取小区监控寻找,路上碰到了小区的几位保洁员,就将人工耳蜗的照片拿给大家看。

刘兰英和物业人员刚到监控室,就接到晨晨爸爸的电话,说人工耳蜗找到了。

原来,小区物业保洁员张凤翔看完照片就去打扫卫生,扫到20号楼,准备将一袋垃圾倒入垃圾桶时,注意到只有少半桶的垃圾上面有一个黑乎乎的物件,72岁的张大爷仔细一看,感觉像极了刚看过的那张人工耳蜗的照片,当即联系了附近的晨晨爸爸。

“这也真是巧,通常每天早上5点多这个垃圾桶就会被清理,当天因里面的垃圾少就没有清理,我正好又看了图片,要不是这张图,我也认不出这是人工耳蜗。”张大爷说。

耳蜗的失而复得让帮助寻找的人们都感到惊奇。记者观察发现,垃圾桶并不在晨晨前一天去往作业班时行走的路线上。有帮忙寻找的市民推断,可能有孩子捡到了这个人工耳蜗,拿着玩了一会儿,发现没有用,就随手扔进了路边的垃圾桶里。

人工耳蜗失而复得,刘兰英赶紧回了家,她将耳蜗一拿出来,晨晨就一把拿过去仔细看,然后问怎么找到的?在哪儿找到的?……一连好几个问题,让她不知道该先回答哪一个。

人工耳蜗没有任何损坏,晨晨戴上它,又回到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功课不能耽误,刘兰英立即带着晨晨赶到学校。3月30日早晨9点多,当一机三小校长李淑梅在学校门口看到背着书包的晨晨后,她激动地抱住孩子,看着失而复得的人工耳蜗说:“宝贝,你终于回来了!”老师同学们得知了情况,都围过来低声欢呼。

一场虚惊,曾引发全校总动员

晨晨的人工耳蜗已不是第一次“失踪”了。

以前,担心晨晨把人工耳蜗弄丢,刘兰英特意在上面绑了一条线,将线的一头缝在了晨晨的衣服上,“冬天还好说,夏天天热时,戴着耳蜗很不舒服,晨晨总是用手挠,我担心他将耳蜗打掉”。

即使想了这么细致的办法,大约一年前,晨晨的人工耳蜗就曾“消失”过一次。

“当时也是跟这次一样,老师打来电话,说晨晨的耳蜗丢了,一家人吓坏了。”刘兰英说。

那一次,晨晨和同学一起在操场上跑步,可能是出汗厉害,多挠了几下,他突然发现周围没有了声音,才意识到人工耳蜗不在了。

老师得知晨晨丢了人工耳蜗,当即发动全班同学寻找,校长获悉后,又在全校范围内“大排查”,所有同学都到操场的各个角落寻找,一直没找到人工耳蜗的影子。

刘兰英赶到时,全校师生正在校园里四处寻找。“我感觉不会丢,怀疑是掉了下来,但被线拴着,可能掉到衣服里了,只是孩子太着急,没有发现。”刘兰英说。

果不其然,在全校师生急切的目光中,刘兰英从晨晨衣服里找到了人工耳蜗,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这件事之后,晨晨更加明白了人工耳蜗对于他和全家人的意义,不敢掉以轻心。

将孩子送到了学校,刘兰英没有回家,又来到百兴小区,特意找到张大爷,面对面表示了感谢。

来源:包头晚报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声音 妈妈 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