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聋人学校学生花三四年捏制有一百多人物

  •  
  • 浏览次数: 192
  •  
  • 发表时间:2017-04-28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打馕、烤肉、跳麦西来甫……这一块块“泥巴”捏出来的生活场景,栩栩如生,而这些都是聋哑孩子的作品。

  4月19日,记者在乌鲁木齐市聋人学校美术陈列室看到,学生们用软陶精心捏制的人物和场景,犹如一幅新疆微缩民俗风情画卷。

  “这是我们的聋人学生制作的‘赶巴扎’,用了三四年时间陆续完成,有400多件作品,100多个人物。”指导老师徐世杰通过手语老师翻译告诉记者,他在1岁时由于用药不当导致聋,但美术给他带来了莫大的乐趣,参与这些作品制作的十几名聋人学生也一样,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出他们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如果这些场景配上欢快的乐曲一定更有趣。”

  “赶巴扎”,意为逛集市、农贸市场,“巴扎”遍布新疆大大小小的城市和乡村。

  徐世杰老师告诉记者,乌市聋人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南北疆,这些作品中的元素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4年前,他开始辅导学生制作,从小学部开始,让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感受新疆传统民俗,引导学生更加热爱我们多姿多彩的新疆。

  参与制作的学生阿迪力·阿布来提用手语告诉记者,他来自喀什地区巴楚县,从小学六年级开始跟徐老师学习软陶制作,在制作迎亲队和打馕店的场景时,他感觉自己回到了家乡,那些人物都是照着家人和亲友做的,特别亲切。

  乌市聋人学校校长周海燕说,徐世杰是一名高级美术教师,他带领学生完成的这些软陶作品吸收了浓郁的新疆地域特色、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民族文化,赋予软陶作品独特的生命力,其创作朴实逼真,大胆创新,通过一个个鲜活逼真的形象展示出新疆人民的质朴热情、新疆风情的绚丽多姿、社会生活的和谐美好。

  

  乌鲁木齐市聋人学校的学生用软陶制作的“赶巴扎”场景 饿了来盘拌面。

  打馕、烤肉、跳麦西来甫……这一块块“泥巴”捏出来的生活场景,栩栩如生,而这些都是聋人孩子的作品。

  4月19日,记者在乌鲁木齐市聋人学校美术陈列室看到,学生们用软陶精心捏制的人物和场景,犹如一幅新疆微缩民俗风情画卷。

  “这是我们的聋人学生制作的‘赶巴扎’,用了三四年时间陆续完成,有400多件作品,100多个人物。”指导老师徐世杰通过手语老师翻译告诉记者,他在1岁时由于用药不当导致聋,但美术给他带来了莫大的乐趣,参与这些作品制作的十几名聋人学生也一样,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出他们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如果这些场景配上欢快的乐曲一定更有趣。”

  “赶巴扎”,意为逛集市、农贸市场,“巴扎”遍布新疆大大小小的城市和乡村。

  徐世杰老师告诉记者,乌市聋人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南北疆,这些作品中的元素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4年前,他开始辅导学生制作,从小学部开始,让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感受新疆传统民俗,引导学生更加热爱我们多姿多彩的新疆。

  参与制作的学生阿迪力·阿布来提用手语告诉记者,他来自喀什地区巴楚县,从小学六年级开始跟徐老师学习软陶制作,在制作迎亲队和打馕店的场景时,他感觉自己回到了家乡,那些人物都是照着家人和亲友做的,特别亲切。

  乌市聋人学校校长周海燕说,徐世杰是一名高级美术教师,他带领学生完成的这些软陶作品吸收了浓郁的新疆地域特色、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民族文化,赋予软陶作品独特的生命力,其创作朴实逼真,大胆创新,通过一个个鲜活逼真的形象展示出新疆人民的质朴热情、新疆风情的绚丽多姿、社会生活的和谐美好。

来源:乌鲁木齐市政府网站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生花 乌鲁木齐市 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