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教授倡议残疾用语中性化

  •  
  • 浏览次数: 98
  •  
  • 发表时间:2017-05-23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聋人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资源中心主任钟经华教授介绍《文明残疾用语倡议书》内容。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资源中心主任钟经华教授今日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了《文明残疾用语倡议书》。
  倡议书倡导社会规范使用残疾相关用语,包括残疾用语中性化,避免用消极术语描述残疾人、用积极术语描述非残疾人。
  5月21日是第二十七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是“推进残疾预防,健康成就小康”。当天上午,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举行庆祝第二十七次全国助残日暨残疾人大学生艺术团成立七周年庆典活动。钟经华在该活动上发布了倡议书。
  钟经华表示,媒体应引导社会大众摒弃历史遗留的涉残语言糟粕,残疾用语应尽量不突出特殊性。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学生宣读《文明残疾用语倡议书》。

文明残疾用语倡议书

  对残疾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人类进步的过程。残疾用语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文明。语言文明是社会文明的基石,是精神文明、文化文明最直接的体现。汉语有悠久的历史,承载了灿烂的文化。汉语残疾用语应引领时代,彰显文明。
  目前,我国大陆残疾用语还比较粗放。无论专业领域还是社会大众,都与国际先进有较大差距。在国际交流、奥运会、残奥会等场合,我们很被动。在国内,多数残疾人对一些粗放的术语也感心中不快。
  残疾用语事关文化文明和对残疾人的人文关怀,也关乎国家形象。在此倡议:
1.残疾用语中性化
  中性术语只描述客观事实,没有任何情感色彩或价值判断。要避免用消极术语描述残疾人,用积极术语描述普通人。
  中性术语可以描述残疾人和普通人。例如:残疾、多重残疾、残疾人、普通人、盲人、明眼人、聋人、耳聪人、健听人、特殊儿童、普通儿童、非残疾儿童、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儿童、视力残疾儿童、视力正常儿童、听力正常儿童……
  中性术语本身没有情感色彩。但是,当中性术语与积极术语对照使用时,中性术语被反衬上了消极色彩。当普通人被称为“正常人”时,残疾人就被“不正常”笼罩了。残疾不可怕,由于“健全”太不含蓄,使得“残疾”有些可怕。
2.加快语言净化
  主流媒体应引导社会大众尽快淘汰历史遗留的文化糟粕。像“聋子的耳朵——摆设”、“瞎子点灯——白费蜡”之类的灰色幽默、歇后语等要停止使用。辞典要通过标注“低俗用语”等方式将其冻结。像“瞎子、聋子、瘸子”等不尊重人格的消极术语,不可以再用。
  残疾用语应尽量不突出特殊性。尽量不拉大残疾人与普通人的距离。写盲文,别说“扎”。打手语,别说“比划”。特殊教育、残疾人工作者应率先使用中性术语。各类出版物和媒体报道要积极引导社会大众尽快使用中性术语。
  倡议人:钟经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授)

来源:中国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北京 残疾人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