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夫妻共用双眼和双耳修出两条路
2017年5月18日重庆。在涪陵森林公园的密林深处,从2012年开始,张继文肩背手提,一个人自费修路。一颗石子,半块砖头地铺成了村里孩子们上学的来路和归途,铺成了接山泉的老人们最快乐的一段晨昏时光。张继文听力残疾,几乎为0,世界对他来说是安静的,路就是他的世界。
已经完工的第一条路,在公园山顶上,连接后山农村。原本是荒草枯枝覆盖的烂泥槽,村子里的孩子上学会沿着这条捷径往返,村民翻山进城也是一条近路。张继文看村民和孩子们出入不方便,尤其下雨,深浅一脚都是泥,就动了念头修路。
人多的时候挨挨挤挤,还要排队。张继文怕老年人摔着,又主动揽下了这条路。跟山顶上那条平缓下坡用石子铺好、水泥抹平不同,这边是陡坡,主要是修梯坎,需要大量石板、砖头,需要细铁丝绑紧木头做护栏,沿山壁空缝的地方,还要填塞砖石,加固路基。
老伴汪蓝英大多数时候承担帮他送饭的工作,她从小有眼疾,只能模糊看见点人影,陡坡需要张继文搀扶。她声音敞亮地说:“我是他的耳朵,他是我的眼睛。”76岁和74岁,两个人的筑路队,几百米山路,工期很长,但时间很结实,每一分钟,都有质量。
来源:重庆晚报
张继文有一辆车,承重80公斤,他用来搬运修路的石子水泥。这辆车他停在进山的公路边,再往前是他自己一步一步修出来的梯坎,材料要靠他自己背进去。有人比划着问他:“老人家,你怎么把这些运进来的哟?”他说:“我上面有个很大的车。”人家一看,原来是一辆很大的手拖车。
已经完工的第一条路,在公园山顶上,连接后山农村。原本是荒草枯枝覆盖的烂泥槽,村子里的孩子上学会沿着这条捷径往返,村民翻山进城也是一条近路。张继文看村民和孩子们出入不方便,尤其下雨,深浅一脚都是泥,就动了念头修路。
这条已经完工的路,从公园山顶上主马路一侧开始,一直向下100多米,向右拐一个大弯,伸向路尽头的村子。拐弯处中间平坝也是张继文和老伴汪蓝英铺整出来的。
人多的时候挨挨挤挤,还要排队。张继文怕老年人摔着,又主动揽下了这条路。跟山顶上那条平缓下坡用石子铺好、水泥抹平不同,这边是陡坡,主要是修梯坎,需要大量石板、砖头,需要细铁丝绑紧木头做护栏,沿山壁空缝的地方,还要填塞砖石,加固路基。
老伴汪蓝英大多数时候承担帮他送饭的工作,她从小有眼疾,只能模糊看见点人影,陡坡需要张继文搀扶。她声音敞亮地说:“我是他的耳朵,他是我的眼睛。”76岁和74岁,两个人的筑路队,几百米山路,工期很长,但时间很结实,每一分钟,都有质量。
和老伴去过的地方,76岁的张继文都在自己手绘的地图上用小红旗标注,小红旗密密麻麻几乎要盖满整个中国地图,这是他走过的路。
来源:重庆晚报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