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的早期干预工作需要多部门全社会协作推动 ——全国听力语言康复早期干预模式与技术研讨会在新疆成功举办
聋康网讯 2013年8月22日至25日,北京听力协会主办的“全国听力语言康复早期干预模式与技术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成功举办,来自1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残联康复中心主任与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们齐聚一堂,商讨如何迎接早期干预的挑战。本次会议由中龙听语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办,优利康听力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提供赞助支持。
据了解,美国婴幼儿听力联合委员会近期发布了《聋儿或弱听小儿确诊后的早期干预原则和指南》,将“早期干预”作为新生儿筛查工作的战略目标,由于《干预指南》包含较为全面和规范的操作性内容,引发了听力健康和康复教育领域的大量讨论。本次“早期干预研讨会”基于这个背景展开,主旨是探讨如何促进医疗、教育和康复多个部门的合作,吸纳多领域专家协作,更好地推进听障儿童的早期干预工作,推进我国听力语言康复事业的科学化、现代化发展。
加拿大RMW听力言语实验室首席科家、国务院发展中心课题组成员蒋涛博士
在研讨会上,加拿大RMW听力言语实验室首席科家、国务院发展中心课题组成员蒋涛博士向参会人员详细介绍了《干预指南》的出台背景和意义:《干预指南》由17名美国听力学家、儿童教育专家、儿科专家等组成委员会共同撰写,提出对早期听障儿童的服务需要听力学家、心理学家等12种职业的参与,需要为其提供包括家庭培训和咨询、家庭随访、特殊指导、听力学和言语语言矫正等14项专业服务。《干预指南》明确将属于医学领域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扩展到特殊教育和社会服务的范围,将“早期干预”作为整个工作的战略中心,并拆解为12项具体目标。
北京听力协会副会长,医学博士王树峰
北京听力协会副会长,医学博士王树峰发表了《听力障碍早期干预模式与技术》的演讲,提出听障儿童地早期干预是一个多部门全社会联动的事业,一方面需要卫生、残联、教育、民政等部门和社团组织的参与;一方面需要个人、家庭、单位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王博士分享了“实用生物社会情景发展:教育和健康干预的概念框架”和“0~6岁学前听障儿童康复发展动态干预概念关系模型”,深入剖析当下社会背景和事业格局之下,应该如何以听障儿童的综合发展为中心,协调统筹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
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常委、山西医科大学教授曲成毅
一直从事特殊儿童评估研究工作的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常委,山西医科大学教授曲成毅分享了《听障儿童早期干预评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评估是早期干预工作中的制定干预计划、考核干预效果、提供咨询与个别指导等工作的必须环节,评估工作在上述《干预指南》文献中就强调,在构建早期干预系统的过程中,要尤其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监测早期干预所达到的效果,在提供翔实的科学证据的基础上,改善和提高现有新生儿听力筛查和干预项目的质量。曲教授以“学习能力评估”为例展开了介绍和分析,获得了与会参与者的热烈反响。
北京听力协会会长万敏
研讨会上,专家和参会人员,一直认为,虽然我国的聋儿康复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是巨大的。我们需要医疗、教育、残联等多个领域相结合,通过多部门多种类型专家合作,开展大量探索实践,应用现代化技术,逐步去形成科学的早期干预模式。北京听力协会会长万敏女士表示,只有将听力语言康复事业当做一个公共领域,才能更为积极地去研究和分享教学方法,而不是盲目扩大招生积极创收;只有将听力语言康复事业当做一个公共领域,才能更为积极地去团结各种社会力量创造更好的康复体系,而不是分据自立,屯占资源。积极开展多部门合作,共同推进康复事业,是我国发展听力语言康复事业的必经之路。
会议现场
与会人员合影
来源:北京听力协会
责任编辑:TY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