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名职校听障生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抢走”

  •  
  • 浏览次数: 95
  •  
  • 发表时间:2017-07-11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在蛋壳上精雕细琢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淘宝装修和商务展示,广告设计与制作……两百多名职业院校听障学生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下单”。
  一手握着又小又薄的蛋壳,一手攥着带小刀头的电钻,做蛋雕时的黄杨隆心无旁骛,埋着头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刀头,任由它在蛋壳上游走出人像、动漫、风景……惟妙惟肖。
  黄杨隆是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听障生。在这里,他和其他200多名听障学生一起接受特殊高等教育。他们是福建大学生中的一枝独秀。在年年上演最难就业季时,他们却被用人单位“下单”:“有多少都要!”

“让专业技术替我们说话”

  走进教学楼,10余名特殊教育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大一学生正端坐在教室上练习色彩设计。他们将画板架在腿上,对照各自电脑屏幕上的图片,临摹调色,聚精会神。选蛋、钻洞、清洗、晾干、蛋上绘画、雕刻……“他们的专注力是试验蛋雕课成功的有力法宝。”一年前,授课老师商春玲无意间接触了蛋雕,觉得作品有趣又震撼,可以让特殊教育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挑战下,因为他们在前期绘画等基础训练时有着异于健全生的吃苦耐劳,基本功很扎实。
  当时,黄杨隆读大二。听到商老师想要引入蛋雕课程,他和同专业的12名学生都很兴奋。随着课程的深入,一些同学渐渐觉得蛋雕有些难度,但黄杨隆、林国顺、朱瑞坤、王正豪4个人坚持了下来。
  无数次的精心揣摩,黄杨隆和他的小伙伴终于雕刻出《十二生肖》蛋雕系列作品,先后获得“第六届海峡两岸高校设计类工艺美术设计类金奖”“第三届福建最具创意文化产品评选银奖”。
  如今,在老师的帮助下,黄杨隆成立了学校唯一一个全部由听障生组成的“雕梦工作室”,从产品设计到制作,从包装到拍摄,从宣传推广到运营销售全部由他们自主完成,他想“让专业技术替我们说话”。

育才有经,从温室走向自然

  光芒的背后,是师生一路走来的跌跌撞撞和默默坚持与付出。
  2009年,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响应福州“加快发展高等特殊教育”的要求,成立特殊教育系,现两个专业整合成立特殊教育学院,暂分为广告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应用技术2个专业。这一举措,填补了福建特殊高等教育的空白。招生和专业初步解决后,听障班如何教育和管理成了摆在面前的另一大难题:原有教师都不会手语。这种情况下,牵头人、原人文社科系主任林俐达跑到听障学校,“挖”聋校退休老师过来给特教学院老师们做手语翻译,解决沟通问题。
  逐步走进听障生的内心世界后,傅刚发现他们在接触新工作时存在“心理孤独期”,健全生很好适应,但听障生如果不能顺利度过“心理孤独期”,很容易造成离岗。
  这种情况下,傅刚开始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必须从温室进入自然环境,接触到自然人、自然社会,感受到企业真实的项目要求和项目压力,逐步训练和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
  几次暑期实习训练后,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就业顺利。但听障生外出存在的交通、食宿等风险,让傅刚开始思考新的培养方式,“为什么不能把项目和订单移到学校来做?”终于,2013年,他创建馨声工作室,让听障生和健全生共同承接企业项目、磨炼自己。

无缝对接进入企业、融入社会

  走进馨声工作室,记者看到10余名大一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正坐在电脑前练习。“他们其实正在进行项目实战,实战的内容包括淘宝装修和商务展示。这两个方向是我们专业几年来不断试错、总结,发现这两个方向比较适合听障生发展而设计的。”傅刚告诉记者。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研室主任邹宇介绍,学广告的听障生同样如此,通过在校接触企业订单和项目,逐步无缝对接进入企业、融入社会。
  真操实练让听障生受益匪浅。傅刚曾推荐学生从事淘宝外包工作,对方由于没接触过听障生,让学生先从沟通较少的修图做起。结果,健全生一天修100~200张的情况下,听障生修了近400张。用人单位聘用的积极性马上增加:“有多少都要。”近年毕业的听障生,不仅就业有保障,薪资都还不低。在傅刚看来,这不仅得益于在校训练时养成的“兼职”理念,还在于听障生非同一般的专注力和企业忠诚度。
  为帮助听障生更好地融入自然社会,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傅刚说学校还积极探索“残健融合”,如公共课听障生与健全生合班;工作室让听障生和健全生共同合作、承接企业项目;增设健全生助理辅导员,让他们走入听障生的生活,答疑解难;鼓励他们与健全生沟通、交流,组队共同参加技能比赛,“互相接触时,健全生很受听障生踏实专注精神的感染。”
  对特教学院的老师而言,他们像保姆一样,一路搀扶着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学生虽然毕业,他们还会像在校时一样,习惯性地在QQ上问询他们的工作情况,老师时不时介绍订单给学生做兼职,学生有新作品也会给老师们分享。
  一名毕业后多次受助于傅刚的学生发来信息:“老师,我能不能把我学到的东西,教给我的学弟学妹?”
  看到信息,傅刚激动不已:“听障的孩子学会了‘感恩’。他们对社会的感恩展示了自身境界的提升,也是特殊教育至心的体现。希望社会真正认可和接受有优秀专业技能的他们。”
来源:工人日报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望城 助听器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