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洋:不必抬头仰望别人,我们自己亦是风景

  •  
  • 浏览次数: 250
  •  
  • 发表时间:2017-07-27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中国聋人网讯  毫无悬念跟大部分聋人一样,三岁时因为一场高烧,烧坏了耳神经,双耳从此失听严重。助听设备好像也放弃了我,试过很多品牌,却听不到一点声音了,老天真的关上了这扇窗。
  上小学时,虽然可以看懂唇语,因失听严重,苦苦练习也依旧无法发出准确的声音。深知不会说话的聋人,在生活、工作各方面有太多的困难和障碍。北京现在有了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比如导医手语翻译服务和法援手语翻译服务,这些服务深受聋人的欢迎,希望以后能推广到各个领域,为聋人提供更多的服务。

  上学的时候,我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同桌却是上课爱说话,学习又不好的典型“坏学生”,老师经常批评她。有一次,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回头一看她还在聊天,抓起粉笔就扔向了她,粉笔飞到同桌胳膊上又弹到我的胳膊上,老师的脸色刷的尴尬起来。我也很委屈,眼泪在眼眶中打转,虽然粉笔不是扔向我,等于也扔向了我身上。这事虽小,却一直鞭策着我,学生再不听话也不能扔粉笔。但有一次我“犯规”了,面对固执不听话的学生,我冲动下拿起圆珠笔盖扔向她背后,事后我非常内疚非常后悔,虽然仅此一次,我一直忘不了,常常以此为戒,多出三分耐心教育教学,坚决不体罚学生。
  我自小在学校长大,妈妈是老师,我也有很深的校园情结。大专毕业后自学考上专升本,当时与健听人一起上课,因为听力障碍,每天上课拎着重重的录音机,随堂录老师讲话的内容,回家后请妈妈边听边写下来给我看。

  毕业后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至今已教学22年了,教过手工课、劳动技术课、地史课等,最近几年一直教初中美术课。现在的孩子比较精灵,会看老师脸色。上课时,我有时严肃,有时和蔼,但也不能太和蔼,学生会不听话,偶尔严肃些,有利于维护课堂秩序和教学进程,但是课后我喜欢和学生打成一片。记得有一次上课,一个姓岳的女生怒气冲冲地指着一个男生对我说,“他叫我岳母!”我顿时笑了出来!
  对学生要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接受知识能力实施不同的教学。我认为口语和手语同样重要,掌握了这两种语言,等于多了一种开拓人生的力量,我特别羡慕那些能用手语和聋人聊天,能用口语和健听人聊天的听障人,觉得他们才是人生赢家。作为聋童家长,千万不要排斥手语,不要以为打手语会影响口语的学习,实际上恰恰相反,很多实例证明手语对口语的学习,对聋童的智力开发、认知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王蒙先生说得好,“多学一种语言,不仅是多打开一扇窗子,多一种获取知识的桥梁,而且是多一个世界,多一个头脑,多一重生命”。
  有段时间网上流传“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学生的老师”,我不太认同这句话,教师面对太多学生,面面俱到不太现实,教育不只是老师和学校的事,家庭教育也至关重要,家庭、学校、教师三者相结合,加上孩子自己的努力才可以。

  我爱好不多,看看书,玩玩益智小游戏,周末和几个要好的朋友聚聚,我不愿意受拘束,追求人格的独立和心性的自由,寒暑假常常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今年7月上旬,和两位聋人朋友自驾,从镇江到上海,途径常州、无锡、嘉兴、宁波等地。见朋友,吃缸狗汤圆、海鲜,普陀山上放松身心。拜访聋校,再充充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云卷云舒,享受人生。

  我1998当选西城区聋协副主席, 2016年升为聋协主席,对聋协大大小小事宜都非常了解。我因为住在西城,和西城区聋人朋友接触比较多,很了解他们,也喜欢和他们交流,特别是老年聋人,他们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历都丰富,他们的物质要求不高,喜欢和同龄朋友聚会聊天,待人热情热心。年轻人由于工作、学习缘故,相比而言参加聋协活动较少,我们以后的工作重心争取向年轻聋人倾斜,挖掘他们的才能,配合残联进行残疾人干部信息采集工作,多推荐年轻人才。
  在区聋协工作时,会碰到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聋人,比如组织活动有时通知不到位,丢失了参加的机会;发放奖品时,觉得我们偏袒,发奖品不公平;有些聋人爱比较,说某某区的活动如何有意义,西城区也要照办。我们也努力想办法改进聋协的工作,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争取每年的活动内容不重复又要有自己的特色。聋人朋友的支持和不同意见是聋协工作的动力。
  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不被理解时候,是正常的,如果单纯为回报才付出的话,人生的意义好象不是太大,回馈给你的只是暂时的,永远伴随你的,是你做事的态度和工作的积极性,这个是无论在哪里都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西城聋协张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