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豚团队做客听力大讲堂,畅聊音乐康复训练那些事

  •  
  • 浏览次数: 282
  •  
  • 发表时间:2017-08-03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中国聋人网讯  2017年8月1日晚上20点-22点,小海豚听障儿童合唱团团长肖玲老师、艺术总监张如昕老师以及美国耳蜗临床技术与产品经理邬子犁先生,一同做客听力大讲堂的微信课堂,从家长、音乐家和人工耳蜗技术专家的三方角度针对“听障儿童如何进行音乐康复训练,以及进行音乐训练有如何意义”等方面,和全国的听友进行了详细的分享。
  听力大讲堂所覆盖的约50多个网络(微信、QQ)群、14000多的群用户都参与了本次收听。有许多用户向三位老师提问,希望从老师们身上取经,从人工耳蜗设备的使用,以及后续的训康复方法等方面,能了解更多,来切实帮助自己的孩子康复。
  本篇简要总结了三位老师分享要点,供大家回顾参考。

  肖玲:小海豚听障儿童合唱团发起人团长,美国AB人工耳蜗用户家长,天津残联工作者

 

  我儿子承承是出生时检查出重度听力障碍,得知孩子病症的我并没有长时间沉湎在难过中,而是在他一岁生日的转天就选择给他植入了人工耳蜗。作为残联的工作者,我深知早一日植入,就能早日康复。我一天都不能等。
  孩子小时候听力语言都康复的不错,也并没有对人工耳蜗很排斥,但当他越来越大、敏感地感觉到自己“与众不同”之后,就开始有些自卑和与朋友隔离。那个时候我萌生了建“听障儿童合唱团”的想法,我感觉到孩子们迫切需要一个契机来重塑自己,需要通过训练来挖掘、发挥他们的身体里的音乐潜能,从而成就自己的自信、改变性格扭转命运。
  最初的合唱团构成很简单,团员来源于周边的家庭,孩子们或懵懂无知或孤僻内向,家长也对培训很没有信心。但是通过志愿者的引导,家长们逐渐接受并投身到对孩子的陪同音乐训练中。从一个音一个音的音准训练,到肢体语言动作的学习训练都会同时进行。长时间的坚持让孩子们的歌越唱越好,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

 

肖玲陪同孩子承承在家进行训练

  孩子们开始上台演出,他们的自信心被唤醒;在各种演唱、合唱、朗诵比赛中的获奖,让他们也增添了很多荣誉感,成为了小伙伴中的“明星”。不再是最初封闭孤独的“那一个”了。
  希望家长能够早日投身到给孩子的康复过程中,并坚持不懈。

  张如昕:国家一级作曲家、爱耳行动联盟志愿者、小海豚听障儿童合唱团艺术总监

 

  组建合唱团为了让听障孩子们通过“合唱团”的方式学会分享、学会沟通、学会协作来重塑他们良好的性格;通过音乐这种特殊的“语言”:音符的高低长短、曲调变化,来培养他们的美感和抒发自己的情感。
  对听障孩子的训练,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有“四心”,即:爱心、信心、耐心、细心。对孩子的爱让我们认同:孩子是生命的延续,孩子就是与众不同的,当然也可以接受他的与众不同。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切的基础。耐心是爱心的具体化,康复的时间可能很长,沟通时可能也有很多问题,家长都要有耐心。
  人都有从众心理,因为是少数所以会焦虑,这个是人之常情。但,请不要回避孩子的听力损失的现状,尽早给孩子选择合适的听力补偿工具,就像人近视就需要戴眼镜一样,这是非常正确并合理的选择。要有信心,在充满高科技和人文关怀现代社会,听力辅助的孩子和健听孩子一样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细心观察孩子的变化,比如:孩子对不同频段声音感知有差别,也许是孩子需要调机了。像这样的小事,都是家长对孩子细心的体现,也非常重要。
  小海豚合唱团培训特色:1.志愿者老师会利用微信线上,对孩子们进行平日在线培训。通过密集碎片化的培训让我发现,孩子们的进步是非常快的。同时,我还感受到孩子们需要听很多很杂的声音,才能让他们脱离家庭固有的声音环境,有更多更丰富的听音体验,这个也非常重要。2.志愿者老师也会对家长们进行音乐训练,因为家长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人,家庭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需要跟孩子一起进步。3.我们举行小型课堂音乐会,让孩子们每个人都上台,这样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小团员的姥姥为陪同孩子训练开始学习电子琴给键盘做标注

  普通家长在家进行音乐训练,最重要的要素是要“正常”,即不要拔高也不要拖后。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的情况下,多放一些背景音乐给孩子听,让他通过“随意注意”来感受到音乐的存在和音乐的美,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音乐素养是正常的,潜移默化的,而不是要像做作业那样刻板应试的。
  “多见识”对孩子另一个重要的因素,走出去见更多的人、事、物,很多不同的建筑,经历不同的事件。这对孩子积极自立阳光性格养成十分重要,是摆脱自私封闭孤立的法宝。切记不要因为孩子是听障就把孩子孤立起来,甚至藏起来,回避健听人群,那样是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邬子犁:美国耳蜗临床技术和产品经理 (以下是邬老师的发言)

  小海豚听障儿童合唱团在2016年索契世界合唱比赛、2017德国勃拉姆斯音乐节的屡次获奖,代表着人工耳蜗孩子音乐康复的最高水平,也是人工耳蜗用户人群良好的康复效果的极大证明。
  音乐教育让大脑发育更加健全,对行动能力、语言能力、好奇心的培养以及社交的拓展、对世界认知的发育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音乐教育的意义不单单指音乐,其对孩子全面发育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可以帮助他们塑造更加完整的人格、心理、审美等。
  科学家证实,听障用户欣赏音乐需要至少100个通道以上。美国耳蜗的高分辨率120通道技术也是基于音乐欣赏的指标而设计,让AB人工耳蜗设备具有“多通道,宽声窗,高刺激速率”等等远超其他任何品牌产品的技术性能,可以让用户听的更好、听得广、听得细腻、声音(音乐)还原度高。听得好才可能唱的好,从而才可能欣赏和表达音乐。小海豚合唱团的孩子们就是这一优秀技术的受益者。小海豚合唱团孩子的成功,也是高分辨率120通道技术切实有效的证明。
  美国耳蜗和峰力助听器技术的不断融合,让用户在嘈杂环境中的听音能力,以及无线互联实现智能聆听这个领域有了极大的性能提升。这一突破也将应用在即将上市的AB Naida处理器以及峰力Naida Link助听器上。AB产品的听力辅助能力和效果是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发展进步的。

  听力大讲堂负责人刘庆国总结本次活动:“我们第一次从家长角度,音乐家角度,耳蜗产品经理角度以音乐为主题三位一体授课,对家长进行康复指导,特别是心理辅导方面,音乐让听障儿童家长们得到很多启发,家长们纷纷关注小海豚,希望参与,加入小海豚。” 
来源:领先仿生人工耳蜗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