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妈妈从不理解到热情拥抱,笑容越来越多

  •  
  • 浏览次数: 161
  •  
  • 发表时间:2017-08-10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中国聋人网讯  开机故事是蜗友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大家希望从这里获得参考,增加自己康复的信心,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修正自己的康复行为,更快地获得听力语言康复。今天介绍一位女儿写妈妈的故事,看看耳蜗妈妈是如何对待这件事的?又是怎么康复的?


故事作者和她的妈妈在天安门广场

故事从此开始:
  如果说时间是一条河流,我总希望它流淌得更慢一点,因为幸福跑得太快难以抓紧,而妈妈脸上的笑容是我最喜爱的礼物。
  在我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妈妈突然听力下降。六年级时我陪她一起去山西看病(当时妈妈受了无良广告的误导),被那里的医生诊断为神经性耳聋,便开始佩戴助听器。
  这十几年间,我和爸爸一边为妈妈的病寻找好的治疗方法,一边鼓励她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爸爸找过各种偏方做尝试,还带妈妈做过针灸、按摩,妈妈自己还学过好几门骗人的气功……因为神经性耳聋是世界性难题,医生告诉我们没有彻底的治愈方法,只能坐看听力下降。这让我们对妈妈未来听力的改善失去信心,直到遇见人工耳蜗,才遇到了福音。
  妈妈在刚刚佩戴助听器时可开心了,因为一下子就能听到更大的声音,她觉得自己跟正常人没什么区别。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衰老,她听得越来越费劲,很多时候都是靠读口型+猜字词来判断别人说了什么话。长年累月下来,她的视力也越来越差了,现在已经老花了。看着别人嘴巴动却不知道在说什么,性急的她很容易焦躁。
  2014年,我在北京同仁医院为她咨询专家,在做了耳 CT诊断之后,又去友谊医院、301医院多次咨询专家确诊。这才知道,十几年前的诊断错了!妈妈的病是耳蜗型耳硬化症,并非神经性耳聋。年月太久已经错失了最佳治疗时间,但好在还有一个治疗办法——植入人工耳蜗。


佩戴人工耳蜗的王阿姨和作者的妈妈在天坛公园门口

  已经做人工耳蜗手术的王阿姨和妈妈相约,在天坛公园门口见面。她们聊得很开心,也让妈妈看到了人工耳蜗对聋人生活的巨大改善。看到王阿姨交流自如的幸福样子,我和爸爸都坚决支持她做耳蜗手术,在咨询对比了几家产品后,我们选择了美国AB耳蜗,并且请北京301医院戴朴教授执刀。3月9日手术当天,我在手术室外为她的全麻手术签字,真是紧张又担心。然而,手术出乎意料的顺利,2个多小时手术就结束了,出了手术室的她神情喜悦,似乎一下子就能听懂我们说话似的,对我和护士的每一句问话都反映准确且迅速。
  一个月后开机的那天,妈妈对所有声音的反应都非常灵敏,体内机的反应也特别好,这下子我才算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
  开机至今已经2个月了,妈妈坚持每天读课文,我下班后就会陪她聊天、为她读书。因为住处离公园很近,开朗的妈妈很快就在那里结交了新朋友。
  比起植入耳蜗之前,妈妈说能听到的声音更多了,每天似乎都有新的发现,因为每天都会听到更多的声音。公园里的鸟叫、手机的铃声、敲打键盘的声音……这些以前完全听不到的声音都重新回到了她的世界里。
  现在的妈妈越发开朗了,也变得更年轻美丽啦,我们一家人都很开心!

  跟家人和朋友微信语音聊天、电话简单通话,妈妈现在都应付自如。虽然很多词汇她也还听不明白,但是比起之前,她的神情不再紧张焦虑,皱起眉头询问关切的眼神也越来越少了,妈妈的笑容越来越多了。 

来源:领先仿生人工耳蜗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语后聋 人工耳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