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听障人自力更生 走上脱贫致富路
石泉听障人自力更生,走上脱贫致富路。
中国聋人网讯 火辣辣的太阳照在山丘上的白房子上,屋旁的鸡群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房后的犬吠声、牛叫声在空荡的山村里回荡......走进后柳镇汉阴沟村的张德全的农家小院,看到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今年收益还可以,上半年我们养了两季蚕总共7张,卖了13000多元”74岁的李应春一边与笔者交谈,一边招呼着去看他的养蚕室。蚕室里几个装满密密麻麻蚕箱的架子印证着他们的致富点点滴滴。除了养蚕,李应春的儿子张德全也没闲着,在村支部书记郑生斌的包联下,利用空闲还养了30只鸡、1头牛、2头猪,种植水稻3亩、玉米10亩。
今年48岁的张德全是先天性听障人,常年与母亲李应春住在一起,因家庭贫困,2014年被识别为该村贫困户。张德全一户与大多数贫困家庭一样,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让整个家庭处于入不敷出的窘境。然而,致富路是一条荆棘漫道,一些贫困户选择了驻足沉默、慵懒不前,张德全和他的母亲却毅然选择了直面困难,砥砺前行。在历尽苦难之后,不甘贫穷的张德全一家逐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脱贫路......
人们常说“天道酬勤”,这话用在张德全身上再合适不过。张德全每天趁着早上五六点天气凉快,就开始下地除草,一直干到日头高照才回家休息。面对笔者的镜头,他兴奋地比划着今年养的牛,示意让我拍照。看着他热情的笑脸,显然生活的苦难并没有让他丧失生活的信心,反而激发了对生活的斗志。
据李应春介绍,孙子张松读完职中就外出务工了,家中就只剩下自己和儿子张德全。在新一轮的脱贫攻坚数据清洗当中,按照“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扶贫政策,在与村支部书记郑生斌的结对帮扶下,张德全开始谋划自己的脱贫产业,他积极响应后柳镇大力发展蚕桑的相关政策,通过村委会联系镇农综站定购了7张蚕种,在汉阴沟村算是养蚕大户。就这样,张德全和母亲就开始了他们养蚕之路。
最初的养蚕并不顺利,由于李应春年纪大,干不了体力活,采集桑叶,更换蚕渣对整个养蚕过程尤为重要。张德全白天要收玉米,田里除水稻杂草,晚上回来还要喂牛,繁忙的农活并没有让他累倒。没有时间采集桑叶,他就利用下地干活间隙采桑叶,晚上回来熬夜为“蚕宝宝”换“新床”。就这么一来二去,春夏两季蚕获得了丰收,张德全和母亲也因为养蚕成为了村里的致富模范。
说起今年脱贫想法,张德全用手不停的比划似乎要说些什么,母亲李应春上前告诉笔者,“本来我也不想当贫困户,要不是儿子先天性听障,我们也不愿意戴上贫困户的帽子,来了那么多来看我的领导干部,我都是这个想法,下半年我还要继续养3张蚕,争取年底收入能够更多一些。”
艳阳似乎长了翅膀,浮游而下,照在张德全和李应春的脸上,他们的笑容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看着我们离去的背影,李应春不停地强调:“每次上来都不吃饭,下次来记得提前给我打个电话,劳烦你们关心,给你们添麻烦了”。听到这里心里莫名的一股暖流涌入心间,我骑着摩托车走在山头上对着他们挥手说道“你们日子越过越好,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山谷里的对话声,摩托车的引擎声,房后的犬吠声,那山那人那狗,仿佛在这一刻定格.......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