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手语老师,更是一个追梦者

  •  
  • 浏览次数: 410
  •  
  • 发表时间:2017-08-24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中国聋人网讯 2015年,作为全国独树一帜、有着20多年历史的残疾人综合高等院校—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浙江特教学院”),开设了首届手语翻译专业班,目的非常明确,培养专业的手语翻译员,为聋人提供手语翻译服务。今年4月,该班师生团队在江浙地区参与了各种手语文化的交流活动:到访上海手语公益机构,到复旦大学聆听专家讲座,再到苏州访问慈善手语服务中心。这一切都是为了让班里的学生更了解他们所学的专业,并给予他们未来的从业信心。带班的老师中,有一位格外引人注目,其实他早已成为“聋人圈的网红”,喜欢旅行的他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分享在个人博客,并用亲身经历告诉 大家“听人能做到的事,聋人也能做到”, 他就是卢苇。

作为专业手语教师,培养手语翻译人才

  “手语就是我的母语。”卢苇说,手语老师是他现在的首要职业。
  早在大学时代,卢苇就给未来定下了手语教育的目标。据介绍,当时北京联合大学建立手语社团,社长邀请他负责手语教学,参加手语社团的学员近800名。卢苇大学念的是平面设计专业,他从未料到自己会成为一名教师。毕业后进社会找工作,他发现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听人找工作难,聋人更是难上加难。于是,卢苇决定去韩国留学。“我考上了韩国拿撒勒大学,并攻读国际手语翻译专业。通过接触当地社会,我看到了手语翻译行业发展特别好,跟浙江省面积差不多大的韩国竟然有100多所手语翻译中心。有了手语翻译的协助,聋人能做的事越来越多,使他们平等地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同时,韩国的手语研究与手语教育资源十分丰富,使我逐渐意识到手语的重要性与地位,也对手语研究与手语教学有了浓厚的兴趣。”走出去使卢苇开阔了眼界,接受了新理念,更确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手语教师这个职业,令他感到特别新鲜和自豪。
 
  “我国目前有2000万以上的聋人,手语翻译非常紧缺,而聋校手语老师的手语技能并不熟练,无法满足聋人学生的沟通需求。”卢苇老师介绍说,在浙江省约有11万聋人,他们的最大需求是希望得到手语翻译服务,浙江特教学院借鉴郑州中州大学与南京特殊师范大学开设的手语翻译专业经验,在2013年做了大量的准备与论证,并于2015年成功开设了手语翻译专业,学制3年。教学过程中,这批手语翻译专业的学生给卢苇最大的感受是充满信心与热情,同时他也有些压力,因为面对第一批手语翻译专业的大学生,肩负着栽培手语翻译人才的使命。因此,卢苇和手语专业的老师们常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相关手语机构、聋校等观摩学习,让他们深入了解手语专业知识与技能在相关聋人事业及聋人社区领域的应用和重要性,同时提高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当看到学生们对手语知识的日渐掌握和提高,校内校外的活动有了学生们做手语翻译志愿者的身影,卢苇有一种说不出的欣慰。
  “因为手语翻译在我国起步较晚,政府的支持力度较弱,学生们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有一些迷茫与好奇。我们作为专业教师,应给他们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并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卢苇表示,他希望政府能提供手语翻译服务平台与机构,加大投入与支持力度,让更多的手语翻译服务于聋人群体。

 用旅行、艺术、研究的方式传播手语文化

  专业手语教师这一身份之外,卢苇还是手语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卢苇的博客名叫“蓝色心曲”,打开他的个人页面,只见旅行日志排满了目录 栏。巧克力之国比利时、艺术之都西班牙、 神秘之国朝鲜、美食之乡中国台湾、浪漫城市巴黎、音乐之都维也纳、温泉圣地宫崎……这些旅行日志被卢苇称为“向世界传播聋人文化的窗口”,8年间累计访问量近130万人次。卢苇希望用自己的行动能给聋人朋友们带去正能量,鼓励他们学会自强自立。
 
  学习艺术设计出身的卢苇还不忘通 过艺术手段传播手语文化。“因为我申请省级相关手语教学的创新课题项目成功立项,得到一些资助,才能顺利地开展国内首部10集手语情景剧《妙手生花》。”这是一部讲述生活在无声世界的聋人用手语交流的10集都市情景喜剧,该剧以西子湖畔的杭州市为背景,塑造了几位80后的男女聋人青年形象,以就业、爱情、家庭、奋斗、梦想为主题,展现了聋人群体有别于健听群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手语演绎了一段青春与梦想的聋人故事,揭示了生活在无声世界的聋人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惑与对梦想的执着追求。2015年,《妙手生花》在浙江工业大学成功举办了首映仪式,参加人数达500多人。卢苇表示拍摄该剧的目的有两个,首先是作为手语课程的教学资源;其次让更多的手语初学者通过手语情景剧,进一步走进聋人世界,了解聋人文化的差异所在,培养关爱残疾人的精神,改善无障碍沟通的环境。 此外,卢苇还曾拍摄过手语歌MV《我是中国人》《感恩的心》等,他的纪录片《我的梦想》参加2012年国际第3届聋人电影艺术节并获得三等奖。卢苇说:“如果还有精力与资金的话,我还会继续拍摄相关手语电影。”
 
  然而,手语文化传播的责任更多地体现在了卢苇的研究工作中。除了母语(中国手语),他还掌握了韩国手语、日本手语、美国手语、国际手语,并在2015年出版了《五国手语》,深受全国聋人欢迎。据介绍,卢苇目前兼职山东省爱聋手语研究中心的研究员,研究方向是建立手语语料库,收集各地手语的差异,自然手语(方言)的保护和继承,编写手语教材。除了教书与科研工作外,卢苇手头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做。“近阶段,要为筹办手语翻译公司奔波,要与山东爱聋手语研究中心合作编写《医用手语》,要与张帆老师合作编写《走近聋人文化》,还要每月两次定期去新聋网担任新闻手语主持人。其实我对未来还有更多的想法,希望能开发移动端手语翻译服务App,使App和大众媒体与聋人随时随地联系,并提供视频手语翻译服务平台,实现在医院、博物馆、展览会、名胜景区等地方提供手语翻译的服务,彻底解决聋人与听人之间的沟通障碍,努力让杭州成为无障碍城市。”
  卢苇真正用行动告诉大家,听人能做到的事,聋人能做得更好。

随着时代的进步,手语会越来越被重视

  “许多人以为手语是简单的比划而已,像特警手语、交警指挥手势、裁判手 势一样。其实不然。手语是一种语言学意义上的语言,它具有完整的词汇系统和丰富的语法规则。”在卢苇看来,手语是一门独立而美妙的视觉语言,它不同于任何以语音为载体的有声语言。手语通过视觉模拟的方式直接反映客观世界,利用空间方位、表情、体态、双手同步打法是不可缺少的语法手段。这些特点都是有声语言所不具备的。目前,中国仅有数量极少的专业手语翻译员,但同时也有数以千计只能用手语做简单交流的志愿者,基本无法满足2000万聋人的需求,而聋人应有获得手语服务和无障碍沟通的权利。卢苇坚信:“随着时代的进步,手语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来源:至爱杂志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手语 卢苇